一种具有替换功能的旋转钻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6865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16 11: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替换功能的旋转钻头,包括:钻筒,所述钻筒的下端连接有上盖和下盖;所述下盖下端两侧的边沿处设有多个向上凹陷的第一插槽,所述下盖下端的中部设有锥体,所述锥体与所述下盖两侧的边沿之间均设有多个向上凹陷的第二插槽,所述钻筒的内壁面设有破岩块;外截齿,所述外截齿设有多个,所述外截齿与所述第一插槽对应设置,所述外截齿与所述第一插槽可拆连接;内截齿,所述内截齿设有多个,所述内截齿与所述第二插槽对应设置,所述内截齿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插槽可拆连接,可实现截齿替换功能,有利于避免需要整个更换而导致造价昂贵的问题。致造价昂贵的问题。致造价昂贵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替换功能的旋转钻头


[0001]本技术涉及旋挖钻具
,特别涉及一种具有替换功能的旋转钻头。

技术介绍

[0002]旋挖钻头是建筑施工用旋挖钻机的基础部件。其工作原理大致为:通过插销连接的方式从而将旋挖钻机的钻杆与钻头连接方箱总成连接为一体,机器通过对旋挖钻头施加压力,使得旋挖钻头通过下盖总成上的截齿破碎岩土,并使得土块从旋挖钻头底部的开口装入钻头的内部,然后通过反旋旋挖钻头,使得旋挖钻头下端的开口封闭,防止土块掉落,然后再由钻机提升装置将钻头抽出钻孔,并通过开锁机构打开钻头的内部,从而倒出钻头内部的土块,从而完成卸土的操作。
[0003]但目前旋挖钻机在建筑开挖作业遇到中风化等坚硬岩石地质时,往往需要采取筒钻进行钻进取芯,由于筒钻与岩层接触面较小,会对基岩上环切处环形槽破取岩心后,筒钻无法直接进行基坑清孔作业,需要配合捞砂斗钻头、螺旋钻头或掰断器方可进行后续的基坑清孔操作,不仅对钻具种类需求多,而且钻具的更换需要较长时间,施工效率低。
[0004]申请号为:202120246562.X的技术专利中公开了“一种旋挖钻头用多功能钻头”,通过对裙边及其上截齿的设置,使得钻具具有筒钻和截齿捞沙斗的功能,可使钻进效率大幅提高,解决了硬岩地层施工慢的问题。
[0005]但是申请号为:202120246562.X的一种旋挖钻头用多功能钻头的结构较为复杂,且各种截齿固定的连接为一体,若出现部分截齿损坏的情况时,需要整个钻头一并更换,造价昂贵。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7]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替换功能的旋转钻头,钻筒,钻筒的下端连接有上盖和下盖;下盖与上盖转动连接,下盖下端两侧的边沿处均设有多个向上凹陷的第一插槽,多个第一插槽呈排列布置;下盖下端的中部与两侧边沿之间均设有多个向上凹陷的第二插槽,多个第二插槽呈排列布置,钻筒的内壁面设有破岩块;截齿组件,其包括外截齿和内截齿,外截齿设有多个且与第一插槽一一对应,外截齿的上端嵌设于第一插槽,外截齿与第一插槽可拆连接;内截齿设有多个且与第二插槽一一对应,内截齿的上端嵌设于第二插槽,内截齿与第二插槽可拆连接,内截齿下端位于外截齿的下端的上方。
[0008]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有替换功能的旋转钻头,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下盖两侧的边沿处均设有多个向上凹陷的第一插槽,且第一插槽处设有外截齿,外截齿与下盖的第一插槽可拆连接,即外截齿设置在下盖的外周边处,在钻进过程中,内截齿下端位于外截齿的下端的上方,即外截齿先于岩层接触,外截齿起到筒钻的功能,可以对硬岩地层进行环切,根据实际的使用场景,以及外截齿的磨损或损坏状况,工人可自行选择更换单个外截齿,从而无需更换整个旋挖钻头,从而可实现截齿替换功能,下盖中部与两侧的边
沿之间均设有多个向凹陷的第二插槽,第二插槽处设有内截齿,下盖处的内截齿可对岩心进行破碎并将钻渣钻进钻筒内,使得该具有替换功能的旋转钻头具有筒钻和截齿捞沙斗的功能,可使钻进效率大幅提高,解决了硬岩地层施工慢的问题,有利于避免需要频繁更换钻头的麻烦,根据实际的使用场景,以及内截齿的磨损或损坏状况,工人可自行选择更换单个内截齿,从而无需更换整个旋挖钻头,从而可实现截齿替换功能,即外截齿和内截齿均与钻筒可拆连接,在使用前或截齿磨损时,可便捷地实现截齿的更换,筒壁处设有破岩块,随着钻筒的转动,破岩块一定程度上可起到对钻渣进行粉碎,有利于减小钻渣的体积,从而提高单次挖掘时钻筒内可容置的钻渣数量,有利于避免需要频繁将钻筒抽出钻孔的麻烦。
[000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外截齿包括第一嵌体和第一齿体,第一嵌体的上端与第一插槽固定连接,第一齿体嵌设于第一嵌体的下端,第一齿体与第一嵌体插销连接。
[0010]第一嵌体的上端与第一插槽固定连接,且第一齿体的第一卡槽与第一嵌体卡接,第一齿体嵌设于第一嵌体,有利于增强第一齿体与第一嵌体的连接稳定性,且两者通过插销连接,从而实现第一嵌体与第一齿体的可拆连接,通过取出插销可使得第一嵌体与第一齿体分离,从而可实现截齿样式的更换,满足截齿可替换的使用需求。
[001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本技术还包括第一插接件,第一嵌体和第一齿体分别设有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第一插接件穿过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设置。
[0012]具体的,该具有替换功能的旋挖钻头还包括第一插接件,第一嵌体和第一齿体分别设有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将第一齿体嵌设于第一嵌体的下端后,并将第一插接件穿设于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后,即可实现第一齿体与第一嵌体的连接,将第一插接件退出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后,即可实现第一齿体与第一嵌体的分离。
[0013]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以靠近钻筒的中轴线的一侧为内侧,外截齿包括第一截齿和第二截齿,第一截齿与第二截齿呈交错排列布置,第二截齿的端头朝外倾斜,第一截齿的端头朝内倾斜。
[0014]外截齿包括第一截齿和第二截齿,第二截齿的端头朝外倾斜,而第一截齿的端头朝内倾斜,即第一截齿与第二截齿呈交错布置的,有利于从多个角度实现对岩层的破碎,提高该具有替换功能的旋转钻头破碎岩层的性能,提高钻进效率。
[0015]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第一截齿的上端和第二截齿的上端分别设有内外朝向相反的安装斜面。
[0016]第一截齿的上端和第二截齿的上端分别设有内外朝向相反的安装斜面,从而满足第一截齿需要朝内倾斜和第二截齿需要朝外倾斜的排布需求,以实现第一截齿和第二截齿对岩层的破碎。
[001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内截齿包括第二嵌体和第二齿体,第二嵌体的上端与第二插槽固定连接,第二齿体嵌设于第二嵌体的下端,第二齿体与第二嵌体插销连接。
[0018]第二嵌体的上端与第二插槽固定连接,第二齿体嵌设于第二嵌体,有利于增强第二齿体与第二嵌体的连接稳定性,且两者通过插销连接,从而实现第二嵌体与第二齿体的可拆连接,通过取出插销可使得第二嵌体与第二齿体分离,从而可实现截齿样式的更换。
[001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本技术还包括第二插接件,第二嵌体和第二齿体分别设有第三穿孔和第四穿孔,第二插接件穿过第三穿孔和第四穿孔设置。
[0020]具体的,该具有替换功能的旋挖钻头还包括第二插接件,第二嵌体和第二齿体分
别设有第三穿孔和第四穿孔,将第二齿体嵌设于第二嵌体的下端后,并将第二插接件穿设于第三穿孔和第四穿孔后,即可实现第二齿体与第二嵌体的连接,将第二插接件退出第三穿孔和第四穿孔后,即可实现第二齿体与第二嵌体的分离。
[002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下盖的中部设有两排朝向相反的内截齿。
[0022]下盖的中部设有两排朝向相反的内截齿,可对钻筒下方的岩层起到全面的破碎,位于下盖中部两侧的内截齿的朝向相反,在钻筒旋转的过程中,内截齿在对岩层进行破碎的同时,可使得破碎的钻渣可从下盖与上盖之间的开口处进入钻筒内,实现钻渣的钻取。...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替换功能的旋转钻头,包括:钻筒,所述钻筒的下端连接有上盖和下盖;所述下盖与所述上盖转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下端两侧的边沿处均设有多个向上凹陷的第一插槽,多个所述第一插槽呈排列布置;所述下盖下端的中部与两侧边沿之间均设有多个向上凹陷的第二插槽,多个所述第二插槽呈排列布置,所述钻筒的内壁面设有破岩块;截齿组件,其包括外截齿和内截齿,所述外截齿设有多个且与所述第一插槽一一对应,所述外截齿的上端嵌设于所述第一插槽,所述外截齿与所述第一插槽可拆连接;所述内截齿设有多个且与所述第二插槽一一对应,所述内截齿的上端嵌设于所述第二插槽,所述内截齿与所述第二插槽可拆连接,所述内截齿下端位于所述外截齿的下端的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替换功能的旋转钻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截齿包括第一嵌体和第一齿体,所述第一嵌体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插槽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齿体嵌设于所述第一嵌体的下端,所述第一齿体与所述第一嵌体插销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替换功能的旋转钻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插接件,所述第一嵌体和所述第一齿体分别设有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所述第一插接件穿过所述第一穿孔和所述第二穿孔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替换功能的旋转钻头,其特征在于,以靠近所述钻筒的中轴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仁德凌冀彭杨国辉余桦兴
申请(专利权)人:中基智造广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