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更换滤层的预制雨水入渗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65380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15 22: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更换滤层的预制雨水入渗井,包括由上向下依次设置的多孔井盖和井体,所述井体底部设有由多个部分组成的拼装式卡槽,所述拼装式卡槽各个部分内设有可拼装滤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解决传统入渗井施工成本及后期维护带来的问题,具有施工速度快、工程造价低、后期维护简单、绿色环保等优点,可以广泛应用于海绵城市设施技术领域。泛应用于海绵城市设施技术领域。泛应用于海绵城市设施技术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更换滤层的预制雨水入渗井


[0001]本技术涉及海绵城市设施
,特别是涉及一种可更换滤层的预制雨水入渗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城市的建筑屋面、路面、广场、停车场等大面积区域均进行了表面硬化处理,使原本的植被、土壤被不透水或弱透水地面所覆盖,大量雨水以地面径流的形式排除,而地面入渗量大为降低。因此,暴雨时城市遭遇洪涝灾害的风险大大提高,可能会给人民的生命、财产等带来巨大损失。海绵城市理念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入渗井作为一种海绵城市设施,在工程中应用广泛,它是一种具有渗透功能和一定沉砂容积的检查井;其井壁或井底具有渗透功能,将收集的雨水净化后有组织的渗入地下,实现净化初期雨水、补充地下水、减轻城市洪涝灾害的重要作用。
[0003]当前,入渗井存在多种形式,大多为砖砌井或者现浇混凝土井的形式,滤层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0004]1、砖砌或者现浇井需现场制作,人工成本高,施工效率低,工期较长;
[0005]2、滤层为一次性实施,堵塞后无法更换,后期过滤及渗透效果差;
[0006]3、井结构非模块化制作,各部分维护难度大;
[0007]因此,为了降低入渗井的建设成本和施工工期,同时保证入渗井长期有效的渗透效果和过滤能力,急需一种新型的入渗井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
技术介绍
的不足,提供一种可更换滤层的预制雨水入渗井,使其能解决传统入渗井施工成本及后期维护带来的问题,具有施工速度快、工程造价低、后期维护简单、绿色环保等优点。
[0009]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可更换滤层的预制雨水入渗井,包括由上向下依次设置的多孔井盖和井体,所述井体底部设有由多个部分组成的拼装式卡槽,所述拼装式卡槽各个部分内设有可拼装滤层。
[001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拼装式卡槽由卡槽Ⅰ、卡槽Ⅱ、卡槽Ⅲ和卡槽Ⅳ四个部分组成,所述卡槽Ⅰ、卡槽Ⅱ、卡槽Ⅲ和卡槽Ⅳ内均设有可拼装滤层。
[001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井体是预制井室,所述预制井室由上部的椎体和下部的直筒体连通构成,所述椎体底部开口大于顶部开口,所述拼装式卡槽和可拼装滤层位于直筒体底部。
[001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预制井室的直筒体底部设有侧透型底座,所述侧透型底座顶部与底部均为开口型结构。
[001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预制井室顶部开口处设有与多孔井盖相连的截污网。
[001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预制井室上部侧壁设有容纳渗管的孔洞。
[001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可拼装滤层为卵石砂砾结合体结构。
[001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侧透型底座为大颗粒透水混凝土环状体。本技术可更换滤层的预制雨水入渗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7]1、及时收集初期降雨,多孔井盖带截污网可以拦截初期雨水中的大体积杂质,减轻城市面源污染。
[0018]2、入渗井井体采用预制工艺,可以现场直接吊装埋设,相较于传统砖砌及现浇井能够明显的提高施工效率,节约工期,降低造价。
[0019]3、可拼装滤层采用模块化可拼装的结构,解决了滤层不可更换的现实问题,后期维护难度大大降低。
[0020]4、经过可拼装滤层和可透水的侧透型底座的双重过滤,初期雨水的净化效果较好,减轻对地下水的污染,对环境友好。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可更换滤层的预制雨水入渗井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可更换滤层的预制雨水入渗井中可拼装滤层的结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该实施例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4]参见图1,本技术一种可更换滤层的预制雨水入渗井,主要由多孔井盖1、截污网2、预制井室3、可拼装滤层5、侧透型底座7组成。多孔井盖1为球墨铸铁材质,与路面常见井盖一致,尺寸为φ700mm,在多孔井盖1面板上密集开孔,孔径φ25mm,初期雨水携带树叶、烟头等大体积固体污染物可通过开孔流进入渗井。
[0025]进一步,大体积固体污染物被截污网2拦截,防止堵塞滤料,截污网2可根据污染物累积情况定期清理或更换。
[0026]进一步,入渗井的预制井室3为预制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工厂加工完成,上部为上小下大的锥体结构,下部为直筒体结构,上下口均敞开,顶口放置多孔井盖1,底口衔接可拼装滤层5。预制井室3上部侧墙开孔,为渗管预留孔洞,方便渗管接入。预制井室3内径为φ1000mm,壁厚180mm,施工时由机械吊装完成,无需现场工人临时砌筑或支模浇筑混凝土,大大节省了时间和人工成本,施工效率高,工程造价低,节约工期。
[0027]进一步,预制井室3底部预留拼装式卡槽6,槽宽200mm,与可拼装滤层5厚度一致,深50mm,可拼装滤层5组合安装在拼装式卡槽6内。
[0028]参见图2,进一步,可拼装滤层5为入渗井的核心过滤单元,可拼装滤层5整体直径φ1050mm,宽度200mm,与拼装式卡槽6宽度保持一致。和传统的整体式滤层结构不同,可拼装滤层5拆分为4部分独立结构,由于拆分后尺寸小巧,可实现井下拼装,解决了传统滤层无法更换的现实难题,后期维护难度大大降低,实现入渗井长期有效工作。
[0029]进一步,可拼装滤层5的滤料由卵石和砂砾填充而成,外部由高强硬塑网片包裹成
型,滤料能够过滤掉大部分初期雨水中的大颗粒污染物,使渗入地下水的雨水得到充分净化,防止地下水污染,有效的保护地下水环境。
[0030]进一步,雨水经过可拼装滤层5过滤后直接进入井周填砂区4,该区域将预制井室3下部填埋,便于雨水渗入土壤中。
[0031]进一步,预制井室3下部为侧透型底座7,该底座为环形混凝土结构,由大颗粒透水混凝土浇筑而成;侧透型底座7内径φ1000mm,壁厚180mm,与预制井室3保持一致,高度400mm,也由现场吊装完成,先于预制井室3安装。安装时,预制井室3下部拼装式卡槽6和侧透型底座7上部结合面采用水泥砂浆抹面,保证两个面紧密贴合。
[0032]进一步,侧透型底座7一方面能够承担上部预制井室3及可拼装滤层5的荷载,保持上部结构稳定;另一方面,由于侧透型底座7采用大颗粒透水混凝土,因而具有侧向透水能力,从可拼装滤层5下渗的雨水可以从侧透型底座7的侧壁渗出,进行二次过滤。
[0033]本技术的技术原理如下:
[0034]一种可更换滤层的预制雨水入预制井室3,主要由截污型多孔井盖1、预制井室3、可拼装滤层5、侧透型底座7共四个部分组成。降雨时,地面雨水径流通过截污型多孔井盖1流进入渗井,多孔井盖1的多孔结构下挂截污网2,初期雨水携带树叶、垃圾等经截污网2的拦截,去除大体积初期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更换滤层的预制雨水入渗井,包括由上向下依次设置的多孔井盖(1)和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井体底部设有由多个部分组成的拼装式卡槽(6),所述拼装式卡槽(6)各个部分内设有可拼装滤层(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更换滤层的预制雨水入渗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拼装式卡槽(6)由卡槽Ⅰ、卡槽Ⅱ、卡槽Ⅲ和卡槽Ⅳ四个部分组成,所述卡槽Ⅰ、卡槽Ⅱ、卡槽Ⅲ和卡槽Ⅳ内均设有可拼装滤层(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更换滤层的预制雨水入渗井,其特征在于:所述井体是预制井室(3),所述预制井室(3)由上部的椎体和下部的直筒体连通构成,所述椎体底部开口大于顶部开口,所述拼装式卡槽(6)和可拼装滤层(5)位于直筒体底部。4.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饶帅赵开拓孔繁星李志龙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南方城市建设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