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气余热吸收转换利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16443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15 22: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尾气余热吸收转换利用装置,包括一体化机组、进气管、喷淋机构、第一余热回收机构、第二余热回收机构、排气管、第三余热回收机构、矿浆处理装置、第一换热管道和第二换热管道,所述一体化机组包括A段筒体、B段筒体和C段筒体,所述B段筒体底端与A段筒体顶端固定连接且相连通,所述C段筒体底端与B段筒体顶端固定连接且相连通,所述C段筒体顶端固定连接有与其相连通的排气管,所述A段筒体的下部一侧贯穿固定连接有与其连通的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一端位于A段筒体内且通过两个竖杆固定连接有挡罩,充分利用尾气中的余热,余热可用于办公区采暖、宿舍采暖、洗浴供热水,同时余热还可以用于生产中的矿浆加热,减少了能源消耗。源消耗。源消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尾气余热吸收转换利用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尾气处理
,具体是尾气余热吸收转换利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矿区,指统一规划和开发的煤田或其一部分。包括若干矿井或露天矿的区域,有完整的生产工艺、地面运输、电力供应、通讯调度、生产管理及生活服务等设施,其范围常视矿床的规模而定,在矿区冶炼工程中往往会产生尾气排放,这些尾气若直接排放会对矿区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没有对这些尾气热量进行有效利用,造成了热能的浪费,基于此,我们提出一种尾气余热吸收转换利用装置以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尾气余热吸收转换利用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实现余热回收利用。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尾气余热吸收转换利用装置,包括一体化机组,所述一体化机组包括A段筒体、B段筒体和C段筒体,所述B段筒体底端与A段筒体顶端固定连接且相连通,所述C段筒体底端与B段筒体顶端固定连接且相连通,所述C段筒体顶端固定连接有与其相连通的排气管,所述A段筒体的下部一侧贯穿固定连接有与其连通的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一端位于A段筒体内且通过两个竖杆固定连接有挡罩,所述一体化机组的一侧设置有喷淋机构和第二余热回收机构,所述喷淋机构包括第一喷淋液输送管道、循环泵、第二喷淋液输送管道、喷淋头和喷淋横管,所述第二余热回收机构包括A换热机组、供暖给水管道和矿井水管道,所述喷淋机构的一侧设置有第一余热回收机构,所述第一余热回收机构包括现场冷却塔、循环管、脱白换热机组、洗浴水管道和B换热机组,所述一体化机组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三余热回收机构,所述第三余热回收机构包括增焓机组、介质输送管道、第一蒸汽输送管道和第二蒸汽输送管道。
[0006]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喷淋液输送管道横向贯穿固定连接于A段筒体上,所述喷淋横管的一端与第二喷淋液输送管道的一端连通,所述喷淋横管的下方均匀设置有若干个喷淋头,所述喷淋头的顶端与喷淋横管内部连通,所述第二喷淋液输送管道的另一端与循环泵的出口端连通,所述第一喷淋液输送管道的一端与循环泵的进口端连通,所述第一喷淋液输送管道的另一端贯穿于A段筒体的一侧后伸入至其内侧下部。
[0007]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B换热机组连接于第二喷淋液输送管道的管段上,所述现场冷却塔、B换热机组和洗浴水管道依次安装于循环管的管段上,所述脱白换热机组安装于洗浴水管道的管段上。
[0008]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矿井水管道贯穿B段筒体的一侧伸入至其内部后连通有第二换热管道,所述A换热机组安装于矿井水管道上靠近出口端的管段上,所述A换热机组安装于供暖给水管道的管段上,通过A换热机组的设置,实现供暖给水管道与
矿井水管道换热。
[0009]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介质输送管道的一端与增焓机组上的介质出口端连通,所述介质输送管道的另一端与增焓机组上的介质入口端连通,所述介质输送管道贯穿于A段筒体的另一侧伸入至其内部后连通有第一换热管道,所述增焓机组上设置有两个蒸汽排气口,所述第一蒸汽输送管道的一端与其中一个蒸汽排气口连通,所述第一蒸汽输送管道的另一端贯穿于C段筒体的侧壁后与其内部连通,所述第二蒸汽输送管道的一端与增焓机组上的另一个蒸汽排气口连通,所述第二蒸汽输送管道的另一端连通有矿浆处理装置。
[00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1]1、本申请中,通过一体化机组、进气管、喷淋机构、第一余热回收机构、第二余热回收机构、排气管、第三余热回收机构、矿浆处理装置、第一换热管道和第二换热管道的相互配合,充分利用尾气中的余热,余热可用于办公区采暖、宿舍采暖、洗浴供热水,同时余热还可以用于生产中的矿浆加热,减少了能源消耗,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尾气余热吸收转换利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尾气余热吸收转换利用装置中的局部剖视图。
[0014]图中所示:一体化机组1、A段筒体101、B段筒体102、C段筒体103、进气管2、喷淋机构3、第一喷淋液输送管道301、循环泵302、第二喷淋液输送管道303、喷淋头304、喷淋横管305、第一余热回收机构4、现场冷却塔401、循环管402、脱白换热机组403、洗浴水管道404、B换热机组405、第二余热回收机构5、A换热机组501、供暖给水管道502、矿井水管道503、排气管6、第三余热回收机构7、增焓机组701、介质输送管道702、第一蒸汽输送管道703、第二蒸汽输送管道704、矿浆处理装置8、第一换热管道9、第二换热管道10、挡罩11。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16]请参阅图1~2,本技术实施例中,尾气余热吸收转换利用装置,包括一体化机组1,所述一体化机组1包括A段筒体101、B段筒体102和C段筒体103,所述B段筒体102底端与A段筒体101顶端固定连接且相连通,所述C段筒体103底端与B段筒体102顶端固定连接且相连通,所述C段筒体103顶端固定连接有与其相连通的排气管6,所述A段筒体101的下部一侧贯穿固定连接有与其连通的进气管2,所述进气管2的一端位于A段筒体101内且通过两个竖杆固定连接有挡罩11,所述一体化机组1的一侧设置有喷淋机构3和第二余热回收机构5,所述喷淋机构3包括第一喷淋液输送管道301、循环泵302、第二喷淋液输送管道303、喷淋头304和喷淋横管305,所述第二余热回收机构5包括A换热机组501、供暖给水管道502和矿井水管道503,所述喷淋机构3的一侧设置有第一余热回收机构4,所述第一余热回收机构4包括现场冷却塔401、循环管402、脱白换热机组403、洗浴水管道404和B换热机组405,所述一体化机组1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三余热回收机构7,所述第三余热回收机构7包括增焓机组701、介质输送管道702、第一蒸汽输送管道703和第二蒸汽输送管道704。
[0017]所述第二喷淋液输送管道303横向贯穿固定连接于A段筒体101上,所述喷淋横管305的一端与第二喷淋液输送管道303的一端连通,所述喷淋横管305的下方均匀设置有若干个喷淋头304,所述喷淋头304的顶端与喷淋横管305内部连通,所述第二喷淋液输送管道303的另一端与循环泵302的出口端连通,所述第一喷淋液输送管道301的一端与循环泵302的进口端连通,所述第一喷淋液输送管道301的另一端贯穿于A段筒体101的一侧后伸入至其内侧下部。
[0018]所述B换热机组405连接于第二喷淋液输送管道303的管段上,所述现场冷却塔401、B换热机组405和洗浴水管道404依次安装于循环管402的管段上,所述脱白换热机组403安装于洗浴水管道404的管段上,通过脱白换热机组403的设置,实现洗浴水管道404与循环管402热交换,通过B换热机组405的设置,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尾气余热吸收转换利用装置,包括一体化机组(1),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体化机组(1)包括A段筒体(101)、B段筒体(102)和C段筒体(103),所述B段筒体(102)底端与A段筒体(101)顶端固定连接且相连通,所述C段筒体(103)底端与B段筒体(102)顶端固定连接且相连通,所述C段筒体(103)顶端固定连接有与其相连通的排气管(6),所述A段筒体(101)的下部一侧贯穿固定连接有与其连通的进气管(2),所述进气管(2)的一端位于A段筒体(101)内且通过两个竖杆固定连接有挡罩(11),所述一体化机组(1)的一侧设置有喷淋机构(3)和第二余热回收机构(5),所述喷淋机构(3)包括第一喷淋液输送管道(301)、循环泵(302)、第二喷淋液输送管道(303)、喷淋头(304)和喷淋横管(305),所述第二余热回收机构(5)包括A换热机组(501)、供暖给水管道(502)和矿井水管道(503),所述喷淋机构(3)的一侧设置有第一余热回收机构(4),所述第一余热回收机构(4)包括现场冷却塔(401)、循环管(402)、脱白换热机组(403)、洗浴水管道(404)和B换热机组(405),所述一体化机组(1)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三余热回收机构(7),所述第三余热回收机构(7)包括增焓机组(701)、介质输送管道(702)、第一蒸汽输送管道(703)和第二蒸汽输送管道(70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气余热吸收转换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喷淋液输送管道(303)横向贯穿固定连接于A段筒体(101)上,所述喷淋横管(305)的一端与第二喷淋液输送管道(303)的一端连通,所述喷淋横管(305)的下方均匀设置有若干个喷淋头(304),所述喷淋头(304)的顶端与喷淋横管(305)内部连通,所述第二喷淋液输送管道(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军熊明聂建瑞庞渊罗福成刘明塘赵维陈新良浦仕穆张那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紫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