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尾气余热吸收转换利用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尾气处理
,具体是尾气余热吸收转换利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矿区,指统一规划和开发的煤田或其一部分。包括若干矿井或露天矿的区域,有完整的生产工艺、地面运输、电力供应、通讯调度、生产管理及生活服务等设施,其范围常视矿床的规模而定,在矿区冶炼工程中往往会产生尾气排放,这些尾气若直接排放会对矿区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没有对这些尾气热量进行有效利用,造成了热能的浪费,基于此,我们提出一种尾气余热吸收转换利用装置以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尾气余热吸收转换利用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实现余热回收利用。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尾气余热吸收转换利用装置,包括一体化机组,所述一体化机组包括A段筒体、B段筒体和C段筒体,所述B段筒体底端与A段筒体顶端固定连接且相连通,所述C段筒体底端与B段筒体顶端固定连接且相连通,所述C段筒体顶端固定连接有与其相连通的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尾气余热吸收转换利用装置,包括一体化机组(1),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体化机组(1)包括A段筒体(101)、B段筒体(102)和C段筒体(103),所述B段筒体(102)底端与A段筒体(101)顶端固定连接且相连通,所述C段筒体(103)底端与B段筒体(102)顶端固定连接且相连通,所述C段筒体(103)顶端固定连接有与其相连通的排气管(6),所述A段筒体(101)的下部一侧贯穿固定连接有与其连通的进气管(2),所述进气管(2)的一端位于A段筒体(101)内且通过两个竖杆固定连接有挡罩(11),所述一体化机组(1)的一侧设置有喷淋机构(3)和第二余热回收机构(5),所述喷淋机构(3)包括第一喷淋液输送管道(301)、循环泵(302)、第二喷淋液输送管道(303)、喷淋头(304)和喷淋横管(305),所述第二余热回收机构(5)包括A换热机组(501)、供暖给水管道(502)和矿井水管道(503),所述喷淋机构(3)的一侧设置有第一余热回收机构(4),所述第一余热回收机构(4)包括现场冷却塔(401)、循环管(402)、脱白换热机组(403)、洗浴水管道(404)和B换热机组(405),所述一体化机组(1)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三余热回收机构(7),所述第三余热回收机构(7)包括增焓机组(701)、介质输送管道(702)、第一蒸汽输送管道(703)和第二蒸汽输送管道(70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气余热吸收转换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喷淋液输送管道(303)横向贯穿固定连接于A段筒体(101)上,所述喷淋横管(305)的一端与第二喷淋液输送管道(303)的一端连通,所述喷淋横管(305)的下方均匀设置有若干个喷淋头(304),所述喷淋头(304)的顶端与喷淋横管(305)内部连通,所述第二喷淋液输送管道(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军,熊明,聂建瑞,庞渊,罗福成,刘明塘,赵维,陈新良,浦仕穆,张那,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紫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