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近黑色调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163541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13 09: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近黑色调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属于调光器件领域,调光阀包括:第一透明基层,以及与所述第一透明基层相对设置的第二透明基层,其中,所述第一透明基层与第二透明基层之间设置有无机纳米粒子与染色分子,所述染色分子包括聚合型大分子染料、蒽醌类染料、偶氮类染料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无机纳米粒子的材质包括硫化铋、硫化铜铋、硒化铋、硒化铜铋、碲化铋、碲化铜铋、硫化铋锑、硒化铋锑、碲化铋锑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无机纳米粒子的形状包括纳米棒。本发明专利技术,在无机纳米粒子悬浮器件中引入了光热稳定性优异的染料,能够将整个器件的色彩调节至更接近黑色的色调,而整个器件具备优异的光热稳定性与耐候性能。件具备优异的光热稳定性与耐候性能。件具备优异的光热稳定性与耐候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近黑色调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调光器件,具体是一种近黑色调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智能调光技术主要为聚合物分散液晶(PDLC)技术,电致变色(EC)技术以及悬浮粒子(SPD)技术。上述三类技术都是通过在两个透明导电电极之间夹入电活性成分来实现的。在电致变色(EC)技术中,通过材料的氧化还原(得失电子)而产生颜色变化。在聚合物分散液晶(PDLC)技术中,产生光学变化的则是液晶分子,通过在两侧的透明导电极上施加电场来改变液晶分子的旋转状态来实现对光通量的调控;在悬浮粒子(SPD)技术中,产生光学响应的则是悬浮的纳米粒子,通过在两侧透明导电电极上施加电场,改变悬浮纳米粒子的旋转状态,来实现对光通量的调控。
[0003]然而,当前应用于SPD光阀中的悬浮纳米粒子主要以碘系有机复合纳米棒为主,但是该类碘系有机复合纳米粒子的合成技术受到国外公司的技术垄断,导致基于碘系纳米粒子的产品开发收到极大的限制。尽管国内也有一些企业加入该技术的开发行列,但仍无法脱离碘系材料的限制。另外,由于该类碘系粒子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近黑色调光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透明基层,以及与所述第一透明基层相对设置的第二透明基层,其中,所述第一透明基层与第二透明基层之间设有聚合物基质以及分散在聚合物基质中的微液滴,且微液滴中设有无机纳米粒子,所述聚合物基质中设有染色分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近黑色调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染色分子包括聚合型大分子染料、蒽醌类染料、偶氮类染料中的一种或多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近黑色调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纳米粒子的材质包括硫化铋、硫化铜铋、硒化铋、硒化铜铋、碲化铋、碲化铜铋、硫化铋锑、硒化铋锑、碲化铋锑中的一种或多种。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近黑色调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纳米粒子的形状包括纳米棒。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近黑色调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棒的直径为3

100nm,和/或长径比为3

100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近黑色调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染色分子占所述聚合物基质的质量比为0.1

10%。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近黑色调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液滴表面包裹聚合物基质形成的骨架,且所述微液滴的尺寸为1

50μm。8.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一种近黑色调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液滴中还设有悬浮分散溶剂,所述无机纳米粒子占悬浮分散溶剂的质量比为0.1

10%。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近黑色调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浮分散溶剂包括磷酸苯酯类、己内酰胺类、芳烃类、羟基封端硅油、酰胺类、吡咯烷酮类、吡啶类、咪唑类、苯磺酰胺类、环保增塑剂类溶剂中的一种或多种。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近黑色调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液滴中还设有分散稳定剂,且分散稳定剂占悬浮分散溶剂的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谷小虎邱运昌陆健健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精卓光显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