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单丝纱线形成的轻质透气服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6308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13 09:37
本文的各方面涉及至少包括第一和第二部分的编织纺织品或服装。第一部分包括第一重量百分比的第一纱线和第二纱线。第二部分包括第二重量百分比的第一纱线和第二纱线。这两部分彼此整体地编织。第二部分提供高水平的透气性,而第一部分提供吸湿排汗并且可以用作服装中的端庄部分。中的端庄部分。中的端庄部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由单丝纱线形成的轻质透气服装
[0001]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9年3月27日、申请号为201980036552.9、申请人为“耐克创新有限合伙公司”、专利技术名称为“由单丝纱线形成的轻质透气服装”的专利技术申请的分案申请。


[0002]本文的各方面涉及一种整体编织的服装,其具有使用单丝纱线形成的部分,其中该服装是轻质的并且表现出高度的透气性。

技术介绍

[0003]传统上,在服装的某些区域表现出较高透气性的服装依赖于面板型结构,其中网状插入物放置在需要增加的透气性的位置。
附图说明
[0004]下面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说明性方面,附图通过引用并入本文,其中:
[0005]图1A描绘了根据本文各方面的包括线性编织结构的编织纺织品;
[0006]图1B描绘了根据本文各方面的图1A中描绘的编织纺织品的一部分的特写视图;
[0007]图2A描绘了根据本文各方面的包括六边形编织结构的替代编织纺织品;
[0008]图2B描绘了根据本文各方面的图2A中描绘的编织纺织品的一部分的特写视图;
[0009]图3描绘了根据本文各方面的至少包括图2A的纺织品的上身服装的前透视图;
[0010]图4描绘了根据本文各方面的图3的上身服装的后透视图;
[0011]图5描绘了根据本文各方面的包括图2A的纺织品的替代上身服装的前透视图;
[0012]图6描绘了根据本文各方面的图5的上身服装的后透视图;
[0013]图7描绘了根据本文各方面的包括图1A和2A中描绘的编织纺织品的另一上身服装;以及
[0014]图8是根据本文各方面的图7的上身服装的一部分的特写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在此具体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主题以满足法定要求。然而,描述本身并不旨在限制本公开的范围。相反,专利技术人已经想到,所要求保护或所公开的主题还可以结合其他当前或将来的技术以其他方式体现,以包括与本文件中所描述的步骤不同的步骤或类似步骤的组合。此外,尽管本文中可以使用术语“步骤”和/或“块”来表示所采用的方法的不同要素,但除非且除明确说明了各个步骤的顺序之外,否则这些术语不应解释为暗示本文公开的各个步骤中或之间的任何特定顺序。
[0016]总体上,本文的各方面涉及整体编织的纺织品和由该整体编织的纺织品形成的服装。在各方面,本文所述的纺织品和服装是轻质的、表现出水分管理特性且还表现出高度的透气性,这是因为用于形成纺织品的纱线类型和编织构造。在各方面,使用第一纱线类型和第二纱线类型形成纺织品。第一纱线类型包括对苯二甲酸酯聚合物。更具体地,第一纱线类
型包括通常称为聚酯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且第二纱线类型包括通常称为尼龙的单丝聚酰胺。与例如单丝PET纱线相反,使用单丝聚酰胺纱线有助于纺织品的更好手感。同样,单丝聚酰胺纱线通常比例如PET纱线更坚固且更耐磨,并且还比其他纱线类型更半透明/透明。单丝聚酰胺纱线的使用有助于使纺织品轻量化,并且还有助于增强纺织品的透气特性。同样,与例如使用复丝聚酰胺纱线相比,使用单丝聚酰胺纱线有助于减少钩丝。PET纱线的使用有助于纺织品的水分管理特性,因为与聚酰胺纱线相比,PET纱线通常具有更低的回潮率(相比于前者的约8%,后者为约0.4%)。因为PET纱线具有低回潮率,所以它们促进PET丝之间的吸湿排汗(例如通过毛细作用)而不是吸收水分,从而帮助将水分从例如穿着者的皮肤表面移走。
[0017]如上所述,纺织品的编织构造对于实现纺织品的高度透气性和水分管理特性也很重要。在各方面,编织构造至少包括第一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包括第一重量百分比的第一纱线类型(例如PET纱线)和第二纱线类型(例如单丝聚酰胺纱线)。编织构造还包括与第一部分整体编织的第二部分。第二部分包括第二纱线类型和第二重量百分比的第一纱线类型,其中第一纱线类型的第二重量百分比小于第一纱线类型的第一重量百分比。这种编织构造的一个结果是第二部分主要由单丝聚酰胺纱线形成,这有助于纺织品的高透气性。同样,因为单丝聚酰胺纱线是大致透明/半透明的,所以第二部分是大致透明/半透明的,这为纺织品提供了有趣的视觉美感。因为第一部分包括较大重量百分比的PET纱线,所以第一部分可以促进水分例如从穿着者的身体表面吸湿排汗。
[0018]继续关于纺织品和由其制成的服装的编织构造,本文可以想到,服装可以是圆形编织的(或平编织的)以最小化或消除用于形成服装的接缝数量。在编织过程中,可以对第一和第二部分在所得到的服装上的放置进行设计以实现功能益处。例如,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结合可以定位在服装上以对应于穿着者的高热量和高汗液产生区域。因为第一部分有助于服装的水分管理特性,并且因为第二部分有助于服装的高透气性水平,所以如所述的那样定位第一和第二部分有助于使穿着者凉爽并进一步帮助将水分从穿着者的皮肤表面带走。在另一示例中,服装可被设计成包括使用第一部分而没有第二部分形成的一个或多个区域。因为第一部分不如第二部分透明/半透明,所以第一部分可以定位在服装上对应于穿着者的需要增加端庄性的区域。
[0019]因此,本专利技术的各方面涉及一种纺织品,其至少包括第一表面和与该第一表面相反的第二表面。纺织品的第一表面包括多个单元,每个单元包括周边,所述周边包括第一重量百分比的第一纱线类型、和第二纱线类型。多个单元还包括包围在周边内的中心区域,该中心区域包括第二纱线类型和第二重量百分比的第一纱线类型,其中第一纱线类型的第二重量百分比小于第一纱线类型的第一重量百分比。此外,多个单元中的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具有周边的至少一个公共部分。
[0020]本文的各方面还涉及一种纺织品,其具有第一表面和与该第一表面相反的第二表面。纺织品的第一表面包括第一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包括第一重量百分比的第一纱线类型、和第二纱线类型。第一表面还包括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包括第二纱线类型和第二重量百分比的第一纱线类型,其中第一纱线类型的第二重量百分比小于第一纱线类型的第一重量百分比,并且其中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彼此整体地延伸。
[0021]本文的各方面还涉及一种衣服物品,其包括编织纺织品,该编织纺织品具有第一
表面和与该第一表面相反的第二表面,编织纺织品的第一表面至少包括:使用第二纱线类型和第一重量百分比的第一纱线类型编织的第一部分;以及使用第二纱线类型和第二重量百分比的第一纱线类型编织的第二部分。第二部分中的第一纱线类型的第二重量百分比小于第一部分中的第一纱线类型的第一重量百分比。另外,衣服物品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彼此整体地编织。
[0022]本文用于描述服装的位置术语,比如“前部”、“后部”、“前”、“后”、“上”、“下”、“面向内的表面”、“面向外的表面”等,是相对于由以直立位置站立的穿着者按照意愿穿着以及如本文所示和所描述的服装而言。
[0023]继续,例如当描述纱线时,术语“对苯二甲酸酯聚合物”是指具有由对苯二甲酸酯聚合物形成的丝或纤维的纱线,并且包括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PET是聚酯家族中常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衣服物品,包括:第一编织纺织品,其包括单元构造,其中:该单元构造包括编织周边部分和编织中心部分,该编织中心部分与该编织周边部分整体编织且被包围在其中,该编织周边部分包括第一重量百分比的第一纱线类型且包括第二纱线类型,且该编织中心部分仅包括第二纱线类型;和第二编织纺织品,其与第一编织纺织品整体编织且包括多个线性编织部分,其中:该多个线性编织部分的第一线性编织部分与第二线性编织部分直接串套;第一线性编织部分包括第一重量百分比的第一纱线类型且包括第二纱线类型;和第二线性编织部分仅包括第二纱线类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服物品,其中,所述第一纱线类型的回潮率小于所述第二纱线类型的回潮率。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服物品,其中,所述第一纱线类型包括对苯二甲酸酯聚合物。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衣服物品,其中,所述对苯二甲酸酯聚合物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其包括阳离子可染PET。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服物品,其中,所述第二纱线类型是包括聚酰胺的单丝。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服物品,其中,所述第二纱线类型的旦尼尔为约23旦尼尔至约43旦尼尔,所述第一纱线类型的旦尼尔为约30旦尼尔至约100旦尼尔。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服物品,其中,所述多个单元中的第一单元的形状为大致卵形。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服物品,其中,所述第二纱线类型的至少一部分是透明的或半透明的。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服物品,其中,第一编织纺织品和第二编织纺织品包括至少第一表面和与该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衣服物品,其中,第一纱线类型和第二纱线类型形成每个单元的编织周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11.一种整体编织纺织品,其具有单面编织构造,该纺织品包括:第一编织纺织品,其包括多个单元,每个单元包括:周边,其包括第一重量百分比的第一纱线类型,该周边还包括第二纱线类型,其中多个单元的每个单元的周边在整个第一编织织物中互连;和中心区域,其包围在周边中,该中心区域仅包括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T
申请(专利权)人:耐克创新有限合伙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