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控制平台、折叠终端的测试系统和测试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16047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13 09:32
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控制平台、折叠终端的测试系统和测试方法,其中,控制平台应用于折叠终端的测试系统,折叠终端包括分别位于折叠轴两侧的第一折叠部和第二折叠部;控制平台包括底板、转盘支撑架、转动转盘、驱动组件、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转盘支撑架安装在底板上;转动转盘安装在转盘支撑架上,转动转盘的旋转轴与转盘支撑架的中心轴同轴设置;第一固定座用以固定折叠终端的第一折叠部;第二固定座用以固定折叠终端的第二折叠部,第二固定座能够随转动转盘的旋转而转动;驱动组件用于驱动转动转盘旋转,以带动第二固定座上的第二折叠部沿折叠轴转动,以调整折叠终端的开合角度,本申请的控制平台可以自动调整折叠终端的开合角度。开合角度。开合角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控制平台、折叠终端的测试系统和测试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折叠终端的测试
,特别是涉及一种控制平台、折叠终端的测试系统和测试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折叠技术的日益成熟,终端产品逐渐向折叠化方向发展。在折叠终端中,内部关键组件的设计质量是产品可靠性的关键,如:活动转轴和内部柔性连接件的设计质量。其设计参数及故障的定位往往需要通过对内部组件进行多个姿态的观察分析获得,即需要观察折叠终端的多个开合角度下的内部组件。
[0003]目前,观察分析的方式是通过成像装置对折叠终端进行成像,并对成像数据进行分析得到最终的姿态数据,成像装置包括射线源,射线源用以向折叠终端发射射线,以此获得成像数据。
[0004]在此过程中,需将折叠终端设置成固定开合角度,并放置在设备转盘上,也就是样品台上,设备转盘带动折叠终端旋转一周。上述观察手段只能实现对折叠终端的单一姿态的单次观察分析,若想要对折叠终端的开合角度进行改变,需要手动调整产品的姿态,存在操作不便的问题。同时,在此过程中,手动调整姿态会导致折叠终端的折叠轴在设备转盘上的位置容易发生移位,进而导致无法有效实现观察某个固定位置的不同开合角度下的内部组件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控制平台、折叠终端的测试系统和测试方法,实现对折叠终端开合角度的自动调整,同时保证折叠终端的折叠轴在测试台上不发生位移。具体技术方案如下:本申请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控制平台,应用于折叠终端的测试系统,所述折叠终端包括分别位于折叠轴两侧的第一折叠部和第二折叠部 ;所述控制平台包括底板、转盘支撑架、转动转盘、驱动组件、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所述转盘支撑架安装在所述底板上;所述转动转盘安装在所述转盘支撑架上,所述转动转盘的旋转轴与所述转盘支撑架的中心轴同轴设置;所述第一固定座用以固定所述折叠终端的第一折叠部,所述第一固定座架设在所述底板的上方,且在上下方向上高于所述转动转盘;所述第二固定座用以固定所述折叠终端的第二折叠部,所述第二固定座架设在所述转动转盘的上方,且能够随所述转动转盘的旋转而转动;所述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底板的上方,且与所述转动转盘连接,用于驱动所述转动转盘旋转,以带动所述第二固定座上的第二折叠部沿所述折叠轴转动,以调整所述折叠终端的开合角度。
[0006]由以上可见,本申请实施例的控制平台应用于折叠终端的测试系统,折叠终端包括分别位于折叠轴两侧的第一折叠部和第二折叠部 ;控制平台包括底板、转盘支撑架、转动转盘、驱动组件、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转盘支撑架安装在底板上;转动转盘安装在
转盘支撑架上,转动转盘的旋转轴与转盘支撑架的中心轴同轴设置;第一固定座用以固定折叠终端的第一折叠部,第一固定座架设在底板的上方,且在上下方向上高于转动转盘;第二固定座用以固定折叠终端的第二折叠部,第二固定座架设在转动转盘的上方,且能够随转动转盘的旋转而转动;驱动组件设置在底板的上方,且与转动转盘连接,用于驱动转动转盘旋转,以带动第二固定座上的第二折叠部沿折叠轴转动,以调整折叠终端的开合角度,由此,实现了对折叠终端开合角度的自动调整。相较于手动调整开合角度的方式,本申请的控制平台可以自动调整折叠终端的开合角度,操作更加便捷。另外,由于折叠终端的第一折叠部与第一固定座固定连接,折叠终端的折叠轴与控制平台之间不会发生位移,可以实现对折叠终端中的内部组件,在某个固定位置的不同开合角度下的情况的观察。
[0007]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座和所述第二固定座均沿所述转动转盘的径向设置,以使所述折叠终端安装在所述控制平台上时,其折叠轴与所述转动转盘的旋转轴重合。
[0008]由以上可见,折叠轴与转动转盘的旋转轴重合,一方面便于折叠终端与控制平台的固定;另一方面,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之间的角度,即为折叠终端的开合角度,便于角度测量。
[0009]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电动机和驱动杆,所述电动机与所述驱动杆固定连接;所述电动机设置在所述底板的上方;所述驱动杆上形成有第一啮合齿;所述转动转盘的周边形成有第二啮合齿;所述电动机转动并带动所述驱动杆转动,所述驱动杆通过所述第一啮合齿和所述第二啮合齿驱动所述转动转盘转动,所述转动转盘带动与之固定的所述第二固定座转动。
[0010]由以上可见,第一啮合齿和第二啮合齿构成齿轮传动的传动方式,具有传动精度高的优点。
[0011]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杆上形成有蜗杆,所述蜗杆的蜗杆轮齿为第一啮合齿;所述转盘为蜗轮,所述蜗轮的蜗轮轮齿为第二啮合齿;所述驱动杆的旋转轴与所述蜗轮的转动轴垂直。
[0012]由以上可见,蜗轮蜗杆结构常用来传递两交错轴之间的运动和动力,可以得到很大的传动比;两轮啮合齿面间为线接触,其承载能力大大高于交错轴斜齿轮机构;蜗杆传动相当于螺旋传动,为多齿啮合传动,故传动平稳、噪音很小。
[0013]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杆上形成有第一直齿轮,所述第一直齿轮的直齿为第一啮合齿;所述转动转盘为第二直齿轮,所述第二直齿轮的直齿为第二啮合齿;所述第一直齿轮的转动轴和所述第二直齿轮的转动轴平行;或,所述驱动杆上形成有第一斜齿轮,所述第一斜齿轮的斜齿为第一啮合齿;所述转动转盘为第二斜齿轮,所述第二斜齿轮的斜齿为第二啮合齿;所述第一斜齿轮的转动轴和所述第二斜齿轮的转动轴平行。
[0014]由以上可见,上述设置方式为常见的齿轮传动方式,具有传动平稳、传动精度高的
优点。斜齿轮的啮合性能更好,重合度更大;直齿轮承载能力强,更耐用。
[0015]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平台还包括:安装在底板上的第一控制电路板,所述第一控制电路板与所述电动机电连接;所述电动机为步进电机;所述第一控制电路板配置为向所述步进电机发送脉冲信号,以使所述电机带动所述连接杆旋转预设角度。
[0016]由以上可见,第一控制电路板可以与外部控制系统连接,用于接收并发出控制信号,通过控制电动机的转动角度,实现对第二固定座转动角度的控制,进而控制折叠终端的第一折叠部和第二折叠部之间的开合角度。
[0017]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齿轮减速器;所述齿轮减速器设置在所述电动机和所述驱动杆之间;所述齿轮减速器的输入端与所述电动机的电机轴连接,所述齿轮减速器的输出端与所述驱动杆连接;所述齿轮减速器用以将所述电动机的转动角度按照预设比例缩小至所述驱动杆。
[0018]由以上可见,具体地,齿轮减速器可以包括齿轮组、固定轴和箱体,齿轮轴通过固定轴与箱体固定连接,齿轮组设置在箱体内。
[0019]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平台还包括: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固定在所述底板上,沿所述转动转盘的径向设置,所述第一固定座通过所述第一支撑件架设在所述底板的上方,且在上下方向上高于所述转动转盘;所述第二支撑件固定在所述转动转盘的上方,沿所述转动转盘的径向设置,所述第二固定座通过所述第二支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控制平台,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折叠终端的测试系统,所述折叠终端包括分别位于折叠轴两侧的第一折叠部和第二折叠部;所述控制平台包括底板、转盘支撑架、转动转盘、驱动组件、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所述转盘支撑架安装在所述底板上;所述转动转盘安装在所述转盘支撑架上,所述转动转盘的旋转轴与所述转盘支撑架的中心轴同轴设置;所述第一固定座用以固定所述折叠终端的第一折叠部,所述第一固定座架设在所述底板的上方,且在上下方向上高于所述转动转盘;所述第二固定座用以固定所述折叠终端的第二折叠部,所述第二固定座架设在所述转动转盘的上方,且能够随所述转动转盘的旋转而转动;所述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底板的上方,且与所述转动转盘连接,用于驱动所述转动转盘旋转,以带动所述第二固定座上的第二折叠部沿所述折叠轴转动,以调整所述折叠终端的开合角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座和所述第二固定座均沿所述转动转盘的径向设置,以使所述折叠终端安装在所述控制平台上时,其折叠轴与所述转动转盘的旋转轴重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电动机和驱动杆,所述电动机与所述驱动杆固定连接;所述电动机设置在所述底板的上方;所述驱动杆上形成有第一啮合齿;所述转动转盘的周边形成有第二啮合齿;所述电动机转动并带动所述驱动杆转动,所述驱动杆通过所述第一啮合齿和所述第二啮合齿驱动所述转动转盘转动,所述转动转盘带动与之固定的所述第二固定座转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杆上形成有蜗杆,所述蜗杆的蜗杆轮齿为第一啮合齿;所述转盘为蜗轮,所述蜗轮的蜗轮轮齿为第二啮合齿;所述驱动杆的旋转轴与所述蜗轮的转动轴垂直。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杆上形成有第一直齿轮,所述第一直齿轮的直齿为第一啮合齿;所述转动转盘为第二直齿轮,所述第二直齿轮的直齿为第二啮合齿;所述第一直齿轮的转动轴和所述第二直齿轮的转动轴平行;或,所述驱动杆上形成有第一斜齿轮,所述第一斜齿轮的斜齿为第一啮合齿;所述转动转盘为第二斜齿轮,所述第二斜齿轮的斜齿为第二啮合齿;所述第一斜齿轮的转动轴和所述第二斜齿轮的转动轴平行。6.根据权利要求3至5任一项所述的控制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平台还包括:安装在底板上的第一控制电路板,所述第一控制电路板与所述电动机电连接;所述电动机为步进电机;所述第一控制电路板配置为向所述步进电机发送脉冲信号,以使所述电机带动所述连接杆旋转预设角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齿轮减速器;所述齿轮减速器设置在所述电动机和所述驱动杆之间;所述齿轮减速器的输入端与所述电动机的电机轴连接,所述齿轮减速器的输出端与所述驱动杆连接;所述齿轮减速器用以将所述电动机的转动角度按照预设比例缩小至所述驱动杆。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平台还包括: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固定在所述底板上,沿所述转动转盘的径向设置,所述第一固定座通过所述第一支撑件架设在所述底板的上方,且在上下方向上高于所述转动转盘;所述第二支撑件固定在所述转动转盘的上方,沿所述转动转盘的径向设置,所述第二固定座通过所述第二支撑件架设在所述转动转盘的上方;所述第一固定座与所述第二固定座相对于所述底板的高度相同。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平台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顶板中间位置具有镂空区域;所述壳体罩设在所述底板上,且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形成容纳空间;所述转盘支撑架、所述转动转盘和所述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内,且所述转动转盘的位置与所述壳体的镂空区域对应;所述壳体的顶板高于所述转动转盘,所述第一固定座固定在所述壳体的顶板上,沿所述转动转盘的径向设置,所述第一固定座通过所述壳体架设在所述底板的上方;所述控制平台还包括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二支撑件固定在所述转动转盘的上方,沿所述转动转盘的径向设置,所述第二固定座通过所述第二支撑件架设在所述转动转盘的上方;所述第一固定座与所述第二固定座相对于所述底板的高度相同。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支撑架为套筒;所述套筒与所述转动转盘转动连接;所述转动转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曲林石林
申请(专利权)人: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