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树林生态环境构建系统及其构建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157772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13 09: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红树林生态环境构建系统及其构建方法,属于生态保护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现有水体进行红树林生态环境构建,形成可移动的布局设置的红树林生态系统,及其构建方法。支撑架,支撑架设置有多组,且对应垂直置于水体内形成承载生态系统的基桩;置于支撑架上的单体生态箱,单体生态箱通过多个支撑架形成支撑固定,单体生态箱置于水体内,且位于水体液面下10c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红树林生态环境构建系统及其构建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红树林生态环境构建系统及其构建方法,属于生态保护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现有水体进行红树林生态环境构建,形成可移动的布局设置的红树林生态系统,及其构建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湾、河口泥潭上特有的常绿灌木和小乔木群落;它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浅滩,是陆地向海洋过度的特殊生态系;突出特征是根系发达、能在海水中生长。它具有呼吸根或支柱根,种子可以在树上的果实中萌芽长成小苗,然后在脱离母株,坠落于淤泥中发育生长,是一种稀有的木本胎生植物,现有的由于工业废水的直接排放、以及其他污染导致了红树林区域面积减少或受污染,导致生态失衡,为此需要进行对应的生态修复,现有的采用人工进行修复构建系统,整体效率低,且安全性差,不能够通过模块化的设置,进行组合设置红树林生态系统,也不能够快速的在现有的水域上进行红树林的构建,形成新的红树林生态的构建。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一种红树林生态环境构建系统及其构建方法,提供了一种组合设计置于现有水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红树林生态环境构建系统,其特征在于,支撑架(9),支撑架(9)设置有多组,且对应垂直置于水体内形成承载生态系统的基桩;置于支撑架(9)上的单体生态箱,单体生态箱通过多个支撑架(9)形成支撑固定,单体生态箱置于水体内,且位于水体液面下10cm

20cm,单体生态箱内对应设置有土壤、以及种植于土壤的灌木、小乔木,所述单体生态箱内还设置有和灌木、小乔木共生的水生生物;所述单体生态箱底部设置有和支撑架(9)对应的支撑台阶(45),支撑台阶(45)对应搭接置于支撑架(9)上,支撑架(9)为中空管体结构,单体生态箱呈矩阵分布,单体生态箱之间预留通道,以进行水体流动,所述单体生态箱底部设置有和水体进行水分交换的透水板(8),以保持土壤的湿度;所述单体生态箱包括箱体结构、置于箱体内的两组隔板,隔板将箱体分为三层,所述三层分别为保水层、植物土层、共生层,箱体底部边缘向内折弯,形成限位结构,透水板(8)置于箱体内,且贴合置于限位结构上,透水板(8)和箱体内壁贴合,箱体内侧壁设置有用于支撑隔板的限位台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树林生态环境构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为格栅板,包括上格栅板(6)、下格栅板(7),所述下格栅板(7)为整体结构,且对应搭接置于箱体内部的限位台阶上,下格栅板(7)和透水板(8)之间形成保水层,保水层内设置有蓄水填料,上格栅板(6)为瓣状组合形成,且对应搭接置于箱体内的限位台阶上,且位于下格栅板(7)上方,上格栅板(6)中部组合形成环形通道,以用于植物生长,所述上格栅板(6)、下格栅板(7)之间设置有土壤,上格栅板(6)、下格栅板(7)和土壤之间对应设置有土工布,所述土壤内种植有灌木、小乔木,所述灌木、小乔木通过上格栅板(6)向上生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红树林生态环境构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格栅板(6)上侧设置有内托盘(5),内托盘(5)底部设置有多组圆孔,内托盘(5)内外边缘设置有挡板结构;所述内托盘(5)内设置有淤泥,淤泥内对应种植有苦草;所述内托盘(5)中部设置有内导向管(3),内导向管(3)向上延伸,内托盘(5)至箱体口部区域形成水生生物生长的共生层。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红树林生态环境构建系统,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尤伟刘瑞娜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崖州湾创新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