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稳定性强的单级双吸离心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57701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13 09: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稳定性强的单级双吸离心泵,包括离心泵、承托座、连接座、固定座、滚轮座和对接板。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本离心泵中通过第一阻尼杆、第二阻尼杆以及减震弹簧构成的整体结构对离心泵在实际运行中的震动进行消减,且同时通过第一阻尼杆将离心泵在竖直方向上的震动传递至第二阻尼杆上进行水平方向上的消减,避免其震动直接向下导致离心泵和承托座整体受到竖直方向上的作用力,进而避免其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发生变化,大幅度地提高了离心泵在实际运行时的稳定性,在本离心泵中的第一限位杆、第二限位杆之间连接有联动板,且联动板与其二者均呈转动式连接,使第一阻尼杆、第二阻尼杆能够同步进行联动,提高减震效果。果。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稳定性强的单级双吸离心泵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单级双吸离心泵,具体为一种稳定性强的单级双吸离心泵,属于离心泵


技术介绍

[0002]单级双吸离心泵是单级、双吸水平中开式离心泵,适应于工厂、城市、矿山、电站、农田、水利工程等领域,用输送不含固体颗粒的清水或物理、化学性质类似于水的其他液体。
[0003]然而现有的单级双吸离心泵大多存在着各种问题,例如在专利号CN217814154U所公开的一种单级双吸离心泵中,其虽然通过设置的固定底座以及固定安装孔的互相作用,能够在使用的过程中,对整体单级双吸离心泵进行固定安装,便于人们操作的同时,也能够达到更好的稳定性,但是由于离心泵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其会产生一定程度的震动,而震动会带动其底部连接的底座整体进行震动,进而导致离心泵整体的稳定性仍然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针对现有技术解决方案过于单一的技术问题,提供了显著不同于现有技术的解决方案,具体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稳定性强的单级双吸离心泵。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稳定性强的单级双吸离心泵,包括:
[0007]离心泵,其构成该单级双吸离心泵的主体结构;
[0008]承托机构,其用于对离心泵进行承托,其包括承托座、连接座和固定座,离心泵连接锁定在承托座上,连接座连接在承托座的底部四角处,固定座的一端转动连接在连接座上;
[0009]减震机构,其用于对离心泵的震动进行消减,且其连接在承托机构上,其包括第一阻尼杆、第二阻尼杆、减震弹簧、第一限位杆和第二限位杆,减震弹簧分别套设在第一阻尼杆、第二阻尼杆上,第一限位杆设置在第二阻尼杆的两端,且其滑动卡接在固定座的槽口内,并与固定座平行,第二限位杆设置在第一阻尼杆的一端并滑动卡接在固定座的槽口内,且与其中一根第一限位杆抵接,第一阻尼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连接座上。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第一限位杆、第二限位杆的两端均通过螺母限位锁定有垫片,且垫片的直径大于固定座的槽口。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第一限位杆、第二限位杆之间连接有联动板,且联动板与其二者均呈转动式连接。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固定座远离连接座的一端底部设置有滚轮座,滚轮座上通过轴杆转动连接有滚轮。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滚轮座的顶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对接板,且对接
板通过其四角处设置有螺杆与固定座呈可拆卸式连接。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第一限位杆、第二限位杆的外部转动连接有滚筒。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在本离心泵中通过第一阻尼杆、第二阻尼杆以及减震弹簧构成的整体结构对离心泵在实际运行中的震动进行消减,且同时通过第一阻尼杆将离心泵在竖直方向上的震动传递至第二阻尼杆上进行水平方向上的消减,避免其震动直接向下导致离心泵和承托座整体受到竖直方向上的作用力,进而避免其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发生变化,大幅度地提高了离心泵在实际运行时的稳定性;
[0017]在本离心泵中的第一限位杆、第二限位杆之间连接有联动板,且联动板与其二者均呈转动式连接,使第一阻尼杆、第二阻尼杆能够同步进行联动,提高减震效果。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固定座及其整体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专利技术滚轮座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专利技术阻尼杆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离心泵,2、承托座,3、连接座,4、固定座,5、滚轮座,6、对接板,7、滚轮,8、第一阻尼杆,9、第二阻尼杆,10、减震弹簧,11、第一限位杆,12、第二限位杆,13、联动板,14、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实施例一
[0025]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稳定性强的单级双吸离心泵,包括:离心泵1,其构成该单级双吸离心泵的主体结构;
[0026]承托机构,其用于对离心泵1进行承托,其包括承托座2、连接座3和固定座4,离心泵1连接锁定在承托座2上,连接座3连接在承托座2的底部四角处,固定座4的一端转动连接在连接座3上;
[0027]减震机构,其用于对离心泵1的震动进行消减,且其连接在承托机构上,其包括第一阻尼杆8、第二阻尼杆9、减震弹簧10、第一限位杆11和第二限位杆12,减震弹簧10分别套设在第一阻尼杆8、第二阻尼杆9上,第一限位杆11设置在第二阻尼杆9的两端,且其滑动卡接在固定座4的槽口内,并与固定座4平行,第二限位杆12设置在第一阻尼杆8的一端并滑动卡接在固定座4的槽口内,且与其中一根第一限位杆11抵接,第一阻尼杆8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连接座3上;
[0028]在本离心泵1中通过第一阻尼杆8、第二阻尼杆9以及减震弹簧10构成的整体结构对离心泵1在实际运行中的震动进行消减,且同时通过第一阻尼杆8将离心泵1在竖直方向
上的震动传递至第二阻尼杆9上进行水平方向上的消减,避免其震动直接向下导致离心泵1和承托座2整体受到竖直方向上的作用力,进而避免其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发生变化,大幅度地提高了离心泵1在实际运行时的稳定性。
[0029]实施例二
[0030]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除包括实施例一中的所有技术特征之外,还包括:
[0031]第一限位杆11、第二限位杆12的两端均通过螺母限位锁定有垫片14,且垫片14的直径大于固定座4的槽口,对限位杆进行限位,避免其从槽口内滑脱。
[0032]第一限位杆11、第二限位杆12之间连接有联动板13,且联动板13与其二者均呈转动式连接,使第一阻尼杆8、第二阻尼杆9能够同步进行联动,提高减震效果。
[0033]实施例三
[0034]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除包括实施例一中的所有技术特征之外,还包括:
[0035]固定座4远离连接座3的一端底部设置有滚轮座5,滚轮座5上通过轴杆转动连接有滚轮7,使该离心泵1整体能够快速移动至适当的位置进行使用。
[0036]滚轮座5的顶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对接板6,且对接板6通过其四角处设置有螺杆与固定座4呈可拆卸式连接,使工作人员能够在滚轮座5损坏后能够将其快速拆卸更换。
[0037]第一限位杆11、第二限位杆12的外部转动连接有滚筒,降低其与固定座4之间的摩擦力,使其能够快速联动。
[0038]工作原理:在使用该单级双吸离心泵时,先将连接座3通过螺栓锁定在承托座2的底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稳定性强的单级双吸离心泵,其特征在于,包括:离心泵(1),其构成该单级双吸离心泵的主体结构;承托机构,其用于对离心泵(1)进行承托,其包括承托座(2)、连接座(3)和固定座(4),所述离心泵(1)连接锁定在承托座(2)上,所述连接座(3)连接在承托座(2)的底部四角处,所述固定座(4)的一端转动连接在连接座(3)上;减震机构,其用于对离心泵(1)的震动进行消减,且其连接在承托机构上,其包括第一阻尼杆(8)、第二阻尼杆(9)、减震弹簧(10)、第一限位杆(11)和第二限位杆(12),所述减震弹簧(10)分别套设在第一阻尼杆(8)、第二阻尼杆(9)上,所述第一限位杆(11)设置在第二阻尼杆(9)的两端,且其滑动卡接在固定座(4)的槽口内,并与固定座(4)平行,所述第二限位杆(12)设置在第一阻尼杆(8)的一端并滑动卡接在固定座(4)的槽口内,且与其中一根第一限位杆(11)抵接,所述第一阻尼杆(8)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连接座(3)上。2.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达云平何良云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三台力达泵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