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尾蚴提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14964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13 09: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尾蚴提取装置,涉及尾蚴提取技术领域,包括提取板、吸附机构、夹持机构、限位机构;吸附机构包括吸附板、设置在吸附板上的吸附部、以及设置在吸附板上的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提取板与吸附部连接设置在吸附板上;夹持机构包括第一夹持板和第二夹持板、以及相互垂直设置的连接杆和握持杆,连接杆与第一夹持板、第二夹持板的端头连接;第一夹持板、第二夹持板分别与第一转轴、第二转轴转动连接;限位机构包括限位件,限位件设置在第一转轴与第一夹持板之间用于限制第一转轴相对于第一夹持板的位置;便于快速提取尾蚴,避免尾蚴的损坏,同时便于移动载有尾蚴的吸附板进行观察或进行动物感染实验。行观察或进行动物感染实验。行观察或进行动物感染实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尾蚴提取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尾蚴提取
,具体涉及一种尾蚴提取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日本血吸虫、中华血吸虫及一些类似吸虫尾蚴感染动物实验中,首先需要挑取或粘取活力较好的尾蚴,将尾蚴转移到盖玻片上,再将载有尾蚴的盖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最后将玻片贴在动物的去毛皮肤上进行动物感染。
[0003]传统挑取吸虫尾蚴的方法:多使用金属环挑取尾蚴,缺点有以下几点:1、在尾蚴数量较少的情况下,金属环每次挑取的尾蚴数量较少甚至难以挑取;2、挑取在金属环上的尾蚴容易吸附在环上,不易转移粘附到目标玻片;3、尾蚴虫体微小,尾部细长、分叉,体部与尾部连结处很纤细,在转移尾蚴过程中,金属环与目标玻片或者平皿接触的过程中,容易造成尾蚴尾部和体部脱离。在自然感染情况下(自然条件下通常获取的阳性螺数量较少或阳性螺感染度较低)或实验室感染度较低的情况下,阳性螺逸出的尾蚴会相对较少,应用传统的挑取尾蚴方法耗费较多的时间精力,且容易损耗较多的尾蚴样本;同时,将载有尾蚴的玻片放置到显微镜下观察及将玻片贴附在动物皮肤上进行感染时,由于玻片较小,握持不便,在操作过程中容易滑落,影响实验的进行。
[0004]专利号为CN214224556U的技术专利公开了日本血吸虫尾蚴标本个体采集装置,包括用于手握的手持柄体、用于接触和沉入水体,以捞取漂浮在水面上的日本血尾蚴个体后将日本血尾蚴粘附于目标物(如感染面(如小鼠皮肤)或保存卡片)上的尾蚴环,以及用于将所述手持柄体与所述尾蚴环连接的连接杆;该专利中通过设置金属材质的尾蚴环,通过尾蚴环将尾蚴挑起再转移到玻片或卡片上,在转移尾蚴的过程中,容易损坏尾蚴标本、耗费较多的时间精力;同时,不便于将载有尾蚴标本的玻片转移通过显微镜观察及进行动物感染贴附实验。
[0005]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上述内容是最接近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尾蚴提取装置,用于解决在尾蚴数量较少的情况下,金属环每次挑取的尾蚴数量较少甚至难以挑取,现有的尾蚴提取时容易损坏尾蚴标本、耗费较多的时间精力;同时,不便于将载有尾蚴标本的玻片转移通过显微镜观察及进行动物感染贴附实验的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尾蚴提取装置,包括:
[0008]提取板;
[0009]吸附机构,包括吸附板、设置在吸附板上的吸附部、以及对称设置在吸附板两侧的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提取板与吸附部连接设置在吸附板上;
[0010]夹持机构,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夹持板和第二夹持板、以及相互垂直设置的
连接杆和握持杆,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夹持板、第二夹持板位于同侧的端头连接,握持杆平行于第一夹持板设置且位于第一夹持板、第二夹持板与连接杆连接的端头外侧;第一夹持板、第二夹持板远离连接杆的端头分别与吸附板两侧的第一转轴、第二转轴转动连接,第一转轴的端头贯穿第一夹持板;
[0011]限位机构,包括限位件,限位件设置在第一转轴与第一夹持板之间用于限制第一转轴相对于第一夹持板的位置。
[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转轴贯穿第二夹持板且端头上设有角度环;所述角度环上设有标识线;所述第二夹持板临近角度环的端面上围绕第二转轴设有角度盘;所述角度盘上设有与标识线配合的角度刻度。
[0013]进一步的,所述提取板采用玻片;所述第一夹持板和第二夹持板的形状、尺寸一致。
[0014]进一步的,所述吸附部包括吸盘;所述吸盘间隔设置在吸附板上;所述提取板与吸盘通过负压与吸盘连接。
[001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分别设置在吸附板的侧面中心上;所述第一夹持板、第二夹持板上分别设有第一夹持孔和第二夹持孔;所述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分别设置在第一夹持孔和第二夹持孔内;所述第一夹持板、第二夹持板临近吸附板的端面低于吸附板朝向吸附部的端面。
[0016]进一步的,所述限位件为分别设置在第一转轴、第二转轴上且具备弹性的第一限位套和第二限位套;所述第一限位套、第二限位套分别与第一夹持孔和第二夹持孔过盈配合。
[0017]进一步的,所述限位件包括设置在第一转轴上的外螺纹、及设置在第一夹持孔内的内螺纹;所述第一转轴通过外螺纹与内螺纹配合安装在第一夹持孔内。
[001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转轴位于第一夹持板外的端头上还设有转柄。
[001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0020]通过设置提取板,在提取尾蚴时通过提取板触碰水面的表面张力将尾蚴吸附到吸取板上,能够快速提取尾蚴,避免尾蚴在转移过程中损坏,便于尾蚴的提取及后续将玻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或将玻片上的尾蚴附在动物皮肤上进行感染;并通过夹持机构配合限位机构,便于调整提取板的位置,夹持机构便于移动提取板,从而便于提取尾蚴、观察提取板上的尾蚴及将尾蚴附着在动物皮肤上。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一种尾蚴提取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一种尾蚴提取装置的吸附机构与夹持机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技术一种尾蚴提取装置设有的吸附板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技术一种尾蚴提取装置设有的夹持机构结构示意图;
[0025]图5为本技术一种尾蚴提取装置的第一转轴上设有外螺纹的设有结构示意图;
[0026]图6为本技术一种尾蚴提取装置的第一夹持孔内设有的内螺纹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7为本技术一种尾蚴提取装置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8]附图标记说明:
[0029]1、提取板;2、吸附机构;201、吸附板;202、吸附部;203、第一转轴;204、第二转轴;205、安装孔;3、夹持机构;301、第一夹持板;3011、第一夹持孔;3012、内螺纹;302、第二夹持板;3021、第二夹持孔;303、连接杆;304、握持杆;4、第一限位套;5、第二限位套;6、转柄;7、外螺纹;8、角度盘;801、角度刻度;9、角度环;901、标识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1]在一实施例中,参见图1,本技术的一种尾蚴提取装置,包括提取板1、吸附机构2、夹持机构3、限位机构。
[0032]其中,参见图1、2,吸附机构2包括吸附板201、设置在吸附板201上的吸附部202、以及对称设置在吸附板201两侧的第一转轴203和第二转轴204,提取板1与吸附部202连接设置在吸附板201上;夹持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尾蚴提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提取板(1);吸附机构(2),包括吸附板(201)、设置在吸附板(201)上的吸附部(202)、以及对称设置在吸附板(201)两侧的第一转轴(203)和第二转轴(204),提取板(1)与吸附部(202)连接设置在吸附板(201)上;夹持机构(3),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夹持板(301)和第二夹持板(302)、以及相互垂直设置的连接杆(303)和握持杆(304),连接杆(30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夹持板(301)、第二夹持板(302)位于同侧的端头连接,握持杆(304)平行于第一夹持板(301)设置且位于第一夹持板(301)、第二夹持板(302)与连接杆(303)连接的端头外侧;第一夹持板(301)、第二夹持板(302)远离连接杆(303)的端头分别与吸附板(201)两侧的第一转轴(203)、第二转轴(204)转动连接,第一转轴(203)的端头贯穿第一夹持板(301);限位机构,包括限位件,限位件设置在第一转轴(203)与第一夹持板(301)之间用于限制第一转轴(203)相对于第一夹持板(301)的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尾蚴提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轴(204)贯穿第二夹持板(302)且端头上设有角度环(9);所述角度环(9)上设有标识线(901);所述第二夹持板(302)临近角度环(9)的端面上围绕第二转轴(204)设有角度盘(8);所述角度盘(8)上设有与标识线(901)配合的角度刻度(80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尾蚴提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取板(1)采用玻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静杜春红董毅张宗亚李科荣杨慧严纪元周济华沈美芬陈春琼王丽芳张云孙佳昱冮华冯锡光颜嘉琦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