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速器壳体毛坯铸造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48286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13 09: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差速器壳体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差速器壳体毛坯铸造工装,包括模具,所述模具包括下模和上模,所述上模与下模扣合后内部形成若干差速器壳体形腔;工装夹具,所述工装夹具包括下工装板和上工装板,所述工装夹具内表面与所述模具外表面相贴合,所述下工装板凹陷出若干模具腔,所述上工装板开有与所述上模相对的模具口,所述上工装板中间开有供所述模具的浇口通过的第一开口;所述模具腔呈碗状,其顶部口径大于底部口径,模具腔侧壁对称设置有两个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用于抵触下模外表面,限定差速器壳体半轴通孔。限定差速器壳体半轴通孔。限定差速器壳体半轴通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差速器壳体毛坯铸造工装


[0001]本技术属于差速器壳体制造
,具体涉及差速器壳体毛坯铸造工装。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在汽车中为了将一个发动机输出分配为两个不同的旋转速度,使用具备差速器齿轮的差速器装置。差速器装置可以在半轴(驱动轴)、传动轴等轴被轴承可转动地保持的状态下被收纳在差速器壳体中。
[0003]在现有的差速器壳体制造过程中,均是采用模具直接浇注,如公开号为CN105598388A的专利技术差速器壳体的铸造工艺,采用低发气量覆膜砂制芯,射砂压实得到上、下均匀的砂型即用于加工差速器壳体的上、下模具;将上、下模具合型,浇注铁水得到差速器壳体。
[0004]但现有的制造方式存在如下问题:一方面是用砂量比较大,大量的射砂压实以确保整体结构;另一方面是浇注出的差速器壳体易变形,由于铁水温度高,差速器壳体的形状保证来源于砂模,在铁水的高温浇注下,若砂模塑性过程中的结构强度不够,将导致所浇注出的产品变形,同时产品毛坯在冷却的过程中,产品毛坯会膨胀,同时导致砂模膨胀,产品毛坯的重量与成品限定的重量产生误差,工艺出品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基于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差速器壳体毛坯铸造工装。
[0006]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差速器壳体毛坯铸造工装,包括模具,所述模具包括下模和上模,所述上模与下模扣合后内部形成若干差速器壳体形腔;工装夹具,所述工装夹具包括下工装板和上工装板,所述工装夹具内表面与所述模具外表面相贴合,所述下工装板凹陷出若干模具腔,所述上工装板开有与所述上模相对的模具口,所述上工装板中间开有供所述模具的浇口通过的第一开口;所述模具腔呈碗状,其顶部口径大于底部口径,模具腔侧壁对称设置有两个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用于抵触下模外表面,限定差速器壳体半轴通孔。
[0007]进一步,所述模具腔从上至下依次包括上开口、第一连接段、第二连接段和下开口,所述第一连接段与所述第二连接段均为锥面,第一连接段锥度小于第二连接段锥度。
[0008]进一步,所述限位凸起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段与所述第二连接段之间。
[0009]进一步,所述上开口上设置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顶面与所述下工装板上表面平齐;所述下工装板中间开有承接凹槽,所述承接凹槽上表面低于所述限位凸起上表面。
[0010]进一步,所述模具腔数量为四个。
[0011]进一步,所述工装夹具长度为a,宽度为b,所述400mm≤a≤500mm,所述400mm≤b≤500mm。
[0012]进一步,所述下工装板开有螺纹孔,所述上工装板对应位置开有通孔,还包括紧固螺栓,所述紧固螺栓穿过通孔与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
[0013]进一步,所述模具口用于供所述模具的发热冒口通过。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5]使用时,将砂芯铸造的模具放入工装夹具内,下模与下工装板对齐放入,下模与下工装板相贴合,下工装板对下模起到良好的稳定支撑作用,此时下模与上模为一体形成差速器模具,扣合上工装板,使得模具被稳定夹持于工装夹具内,模具的浇口与发热冒口从上工装板的第一开口和模具口暴露;可以通过夹板等工具对上工装板与下工装板进行紧固连接;此时向模具内浇注铁水,若干模具腔的设置得到成型的相应数量差速器壳体毛坯。
[0016]通过工装夹具的设置,与传统直接通过模具浇注铁水所不同的是:在工装夹具的支撑下,既避免铁水浇注而导致砂模变形,同时也避免传统产品膨胀带动砂模的膨胀,导致产品毛坯变形失去原定重量,确保毛坯不在冷却过程中膨胀形变,提高了工艺出品率。其次根据工装制作模具,砂模的整体用砂量减少,工装夹具结构精炼,一模出多个毛坯,成品量高。
附图说明
[0017]本技术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爆炸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模具爆炸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下工装板俯视图;
[0021]图4为图3的G

G剖视图;
[0022]附图标注如下:
[0023]工装夹具1、上工装板2、模具口21、第一开口22、下工装板3、模具腔31、上开口311、第一连接段312、第二连接段313、下开口314、限位凸起315、环形凹槽316、承接凹槽317、模具4、上模41、下模42、浇口43、发热冒口44。
实施方式
[0024]如图1~图4所示,差速器壳体毛坯铸造工装,包括模具4,所述模具4包括下模42和上模41,所述上模41与下模42扣合后内部形成若干差速器壳体形腔;工装夹具1,所述工装夹具1包括下工装板3和上工装板2,所述工装夹具1内表面与所述模具4外表面相贴合,所述下工装板3凹陷出若干模具腔31,所述上工装板2开有与所述上模41相对的模具口21,所述上工装板2中间开有供所述模具4的浇口43通过的第一开口22;所述模具腔31呈碗状,其顶部口径大于底部口径,模具腔31侧壁对称设置有两个限位凸起315,所述限位凸起315用于抵触下模42外表面,限定差速器壳体半轴通孔。
[002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将砂芯铸造的模具4放入工装夹具1内,下模42与下工装板3对齐放入,下模42与下工装板3相贴合,下工装板3对下模42起到良好的稳定支撑作用,此时下模42与上模41为一体形成差速器模具4,扣合上工装板2,使得模具4被稳定夹持于工装夹具1内,模具4的浇口43与发热冒口44从上工装板2的第一开口22和模具口21暴露;可以通过夹板等工具对上工装板2与下工装板3进行紧固连接;此时向模具4内浇注铁水,若干模具腔31的设置得到成型的相应数量差速器壳体毛坯。
[0026]由于工装夹具1的设置,与传统直接通过模具4浇注铁水所不同的是:在工装夹具1
的支撑下,既避免铁水浇注而导致砂模变形,同时也避免传统产品膨胀带动砂模的膨胀,导致产品毛坯变形失去原定重量,确保毛坯不在冷却过程中膨胀形变,提高了工艺出品率。其次根据工装制作模具4,砂模的整体用砂量减少,工装夹具1结构精炼,一模出多个毛坯,成品量高。
[0027]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模具腔31从上至下依次包括上开口311、第一连接段312、第二连接段313和下开口314,所述第一连接段312与所述第二连接段313均为锥面,第一连接段312锥度小于第二连接段313锥度。模具腔31的形状与模具4紧密贴合,确保差速器壳体的塑性,防止膨胀变形,第一连接段312与第二连接段313的结构限定更为精确,使得对差速器壳体毛坯的制作夹持更为精确。
[0028]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限位凸起315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段312与所述第二连接段313之间。限位凸起315的结构贴合模具4的形状,对差速器壳体半轴通孔进行限定。
[0029]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上开口311上设置有环形凹槽316,所述环形凹槽316顶面与所述下工装板3上表面平齐;所述下工装板3中间开有承接凹槽3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差速器壳体毛坯铸造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具(4),所述模具(4)包括下模(42)和上模(41),所述上模(41)与下模(42)扣合后内部形成若干差速器壳体形腔;工装夹具(1),所述工装夹具(1)包括下工装板(3)和上工装板(2),所述工装夹具(1)内表面与所述模具(4)外表面相贴合,所述下工装板(3)凹陷出若干模具腔(31),所述上工装板(2)开有与所述上模(41)相对的模具口(21),所述上工装板(2)中间开有供所述模具(4)的浇口(43)通过的第一开口(22);所述模具腔(31)呈碗状,其顶部口径大于底部口径,模具腔(31)侧壁对称设置有两个限位凸起(315),所述限位凸起(315)用于抵触下模(42)外表面,限定差速器壳体半轴通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速器壳体毛坯铸造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腔(31)从上至下依次包括上开口(311)、第一连接段(312)、第二连接段(313)和下开口(314),所述第一连接段(312)与所述第二连接段(313)均为锥面,第一连接段(312)锥度小于第二连接段(313)锥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兴王南云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卓马工贸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