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148268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13 09:12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主要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包括显示面板、驱动芯片和背光模组,显示面板与背光模组对立设置,背光模组为显示面板提供背光;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非显示区围绕显示区设置,驱动芯片绑定在显示面板上,且位于非显示区内;背光模组包括背板、灯源和导光板,导光板和灯源均设置在背板上,灯源朝向导光板的侧面,导光板位于显示面板和背板之间;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包括形变区域和非形变区域,导光板对应形变区域设置有滤光部,滤光部减少照射至形变区域的光线。通过上述设计,滤光部可以减少照射至形变区域的光线,从而缓解形变区域漏光的问题。从而缓解形变区域漏光的问题。从而缓解形变区域漏光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由于电子、信息工业的迅速发展,其相关的产品亦日益精密。显示面板的便携性也逐渐成为业界发展的重点领域。因此COG(Chip On Glass,固定于玻璃基板上的芯片)技术也孕育而生,即在阵列基板上绑定驱动芯片(Integrated Circuit)的技术。将驱动芯片绑定在阵列基板的工艺需要加热冲压,会造成驱动芯片绑定在阵列基板上过程中,衬底发生弯曲形变,由于驱动芯片和衬底的膨胀率不同,最终会导致衬底朝向驱动芯片的一侧弯曲,从而导致液晶偏转紊乱,导致显示面板发生漏光现象。
[0003]而通常的解决方案采用直下式背光模组,并采用局域调光的技术,调节对应显示面板形变区域的灯珠亮度,但是这样的方式会造成显示面板较大区域存在亮度不均匀的现象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对显示面板形变区域的进光量进行补偿,缓解显示面板的漏光问题,防止显示面板亮度不均匀,提升显示效果。
[0005]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驱动芯片和背光模组,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背光模组对立设置,所述背光模组为所述显示面板提供背光;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所述非显示区围绕所述显示区设置,所述驱动芯片绑定在所述显示面板上,且位于所述非显示区内;所述背光模组包括背板、灯源和导光板,所述导光板和所述灯源均设置在所述背板上,所述灯源朝向所述导光板的侧面,所述导光板位于所述显示面板和背板之间;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包括形变区域和非形变区域,所述导光板对应所述形变区域设置有滤光部,所述滤光部减少照射至所述形变区域的光线。
[0006]可选的,所述滤光部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形变区域,且所述滤光部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面积大于所述形变区域的面积,所述滤光部包括多个套设的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的圆心对应所述形变区域的中心。
[0007]可选的,所述环形凹槽的横截面为V型,以所述圆心向外延伸的方向为第一方向,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多个套设的所述环形凹槽,每个环形凹槽的槽口宽度逐渐增大。
[0008]可选的,所述环形凹槽的深度为50μm

60μm,所述环形凹槽的槽口宽度为100μm

120μm。
[0009]可选的,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光学胶,所述光学胶填充在所述环形凹槽内。
[0010]可选的,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第一扩散板,所述第一扩散板设置在所述导光板背离所述背板的一侧,且所述第一扩散板完全覆盖所述导光板,所述第一扩散层包括堆叠设置的保护层和扩散层,所述扩散层位于所述保护层背离所述导光板的一侧;所述扩散层包括多个扩散粒子,且所述扩散层对应所述形变区域处的所述扩散粒子的密度,大于所述扩
散层对应其它区域的所述扩散粒子的密度。
[0011]可选的,所述导光板包括主体部和突出部,所述突出部设置在所述主体部朝向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所述突出部对应所述显示面板的所述形变区域,所述突出部的背离所述主体部的一面为弧形,所述滤光部设置在所述突出部表面。
[0012]可选的,所述灯源包括多个灯珠,所述背板包括主板和侧板,所述侧板设置在所述主板的边缘,所述导光板设置在所述主板上,多个灯珠间隔设置在所述侧板上,并朝向所述导光板,且所述滤光部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灯珠的对称轴上,且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灯珠照射区域的交汇处。
[0013]可选的,所述滤光部包括多个套设的环形区域,以所述环形区域的圆心向外延伸的方向为第二方向;每个所述环形区域内设置有多个墨点,沿着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环形区域内的墨点的面积逐渐减小。
[0014]可选的,所述滤光部包括多个套设的环形区域,以所述环形区域的圆心向外延伸的方向为第二方向;每个所述环形区域内设置有多个墨点,每个所述墨点的面积相等,沿着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环形区域内的墨点的密度逐渐减小。
[0015]相对于采用直下式的背光模组,并通过调节形变区域对应的灯珠的亮度,来缓解形变区域的漏光问题的方案来说,本申请通过在导光板对应的形变区域的位置设置滤光部,滤光部可以减少照射至所述形变区域的光线,从而缓解形变区域漏光的问题,且不需要改变背光模组的类型,可以采用成本较低的侧入式背光模组;并且直下式背光模组一颗灯珠对应的区域较大,而出现形变区域的面积较小,漏光的面积则会更小,本申请的方案不会导致显示面板出现一块较大区域的亮度和周边区域不同,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均匀度。
附图说明
[0016]所包括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实施例的进一步的理解,其构成了说明书的一部分,用于例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与文字描述一起来阐释本申请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0017]图1是本申请的一实施例的第一种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的一种滤光部的截面示意图;
[0019]图3是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的一种滤光部的平面示意图;
[0020]图4是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的一种导光板的示意图;
[0021]图5是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的一种第一扩散板的截面示意图;
[0022]图6是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的一种第二扩散板的示意图;
[0023]图7是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的一种背光模组的示意图;
[0024]图8是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的一种加固结构的示意图;
[0025]图9是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的一种加固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0026]图10是本申请的第二实施例的第一种滤光部的示意图;
[0027]图11是本申请的第二实施例的第二种滤光部的示意图。
[0028]其中,10、显示装置;11、驱动芯片;20、显示面板;21、阵列基板;22、液晶;23、彩膜基板;24、形变区域;25、非形变区域;200、衬底;210、衬底主体部;220、第二抵接结构;221、
第四面;222、第五面;223、第六面;224、第二左抵接结构;225、第二右抵接结构;226、凹槽;227、主动开关层;300、背光模组;310、背板;311、主板;312、侧板;320、灯源;321、灯珠;330、导光板;331、主体部;332、突出部;333、滤光部;334、环形凹槽;410、第一扩散板;420、第二扩散板;431、保护层;432、扩散层;433、扩散粒子;500、加固结构;510、加固主体部;520、第一抵接结构;531、第一面;532、第二面;533、第三面;541、第一左抵接结构;542、第一右抵接结;610、环形区域;620、墨点。
具体实施方式
[0029]需要理解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公开的具体结构和功能细节,仅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是代表性的,但是本申请可以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驱动芯片和背光模组,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背光模组对立设置,所述背光模组为所述显示面板提供背光;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所述非显示区围绕所述显示区设置,所述驱动芯片绑定在所述显示面板上,且位于所述非显示区内;所述背光模组包括背板、灯源和导光板,所述导光板和所述灯源均设置在所述背板上,所述灯源朝向所述导光板的侧面,所述导光板位于所述显示面板和背板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包括形变区域和非形变区域,所述导光板对应所述形变区域设置有滤光部,所述滤光部减少照射至所述形变区域的光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光部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形变区域,且所述滤光部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面积大于所述形变区域的面积,所述滤光部包括多个套设的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的圆心对应所述形变区域的中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凹槽的横截面为V型,以所述圆心向外延伸的方向为第一方向,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多个套设的所述环形凹槽,每个环形凹槽的槽口宽度逐渐增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凹槽的深度为50μm

60μm,所述环形凹槽的槽口宽度为100μm

120μm。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光学胶,所述光学胶填充在所述环形凹槽内。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菲康报虹
申请(专利权)人: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