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座及离心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4815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13 09: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轴承座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轴承座及离心机,该轴承座及离心机包括轴承、第一衬套、第二衬套、壳体和进油管,轴承套设于转轴且内圈随转轴同步转动;第一和第二衬套套装在转轴且随转轴同步转动;壳体包括本体、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本体设置有环形通孔,环形通孔容纳轴承、第一和第二衬套,第一端盖套设于转轴且与第一衬套相对,第一端盖封闭本体和转轴之间的间隙,第一衬套与第一端盖形成第一迷宫结构,第二端盖套设于转轴且与第二衬套相对,第二端盖封闭本体和转轴之间的间隙,第二衬套与第二端盖形成第二迷宫结构。迷宫结构提升轴承座的壳体的密封效果,防止润滑液的外溢,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提升润滑油的利用率。提升润滑油的利用率。提升润滑油的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轴承座及离心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轴承座
,尤其涉及轴承座及离心机。

技术介绍

[0002]离心机利用转鼓高速旋转产生离心力的作用,使被处理物料中的固体颗粒因密度大而向鼓壁沉降,由螺旋卸料器叶片向一端刮送而卸出,达到固液分离的效果。
[0003]其中,转鼓和机架之间通过轴承座连接,转鼓在高速旋转时,带动轴承座内的轴承高速转动,因此,轴承座内部需要对轴承进行喷油润滑,为了防止润滑油对环境的污染以及提升润滑油的利用率,通常使用密封的外壳将轴承密封在外壳内,但是,当前的外壳通常使用橡胶垫进行密封,橡胶垫垫长期使用容易造成磨损和老化,进而造成润滑液的外溢,进而造成对环境的污染以及润滑油的利用率的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轴承座及离心机,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当前轴承座的外壳通常使用橡胶垫进行密封,橡胶垫长期使用容易造成磨损和老化,进而造成润滑液的外溢,进而造成对环境的污染以及润滑油的利用率的降低的问题。
[0005]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轴承座,该轴承座包括:
[0006]轴承,所述轴承用于套设于转轴且所述轴承的内圈随所述转轴同步转动;
[0007]第一衬套和第二衬套,所述第一衬套和所述第二衬套用于套装在所述转轴且随所述转轴同步转动;
[0008]壳体,包括本体、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所述本体设置有环形通孔,所述环形通孔用于容纳所述轴承、所述第一衬套和所述第二衬套,所述第一端盖用于套设于所述转轴且与所述第一衬套相对,所述第一端盖封闭所述本体和所述转轴之间的间隙,所述第一衬套与所述第一端盖形成第一迷宫结构,所述第二端盖用于套设于所述转轴且与所述第二衬套相对,所述第二端盖封闭所述本体和所述转轴之间的间隙,所述第二衬套与所述第二端盖形成第二迷宫结构;
[0009]进油管,所述进油管伸入所述环形通孔且与所述轴承的一端面相对。
[0010]作为轴承座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端盖与所述转轴形成第三迷宫结构。
[0011]作为轴承座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端盖与所述转轴形成第四迷宫结构。
[0012]作为轴承座的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第三衬套、静环和排气管,所述排气管伸入所述本体且将所述环形通孔与外界连通,所述排气管位于所述轴承和所述第二衬套之间,所述第三衬套用于套装于所述转轴且随所述转轴同步转动,所述第三衬套位于所述轴承和所述第二衬套之间,所述静环位于所述环形通孔且与所述本体固接,所述静环与所述第三衬套形成第五迷宫结构。
[0013]作为轴承座的优选技术方案,沿所述转轴的轴向,所述第三衬套与所述静环相对的面凸设多个第一凸起,所述静环与所述第三衬套相对的面凸设多个第二凸起,多个所述
第一凸起与多个所述第二凸起形成所述第五迷宫结构。
[0014]作为轴承座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凸起远离所述静环的一端设置有倒角。
[0015]作为轴承座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进油管设置于所述第一衬套与所述轴承之间,所述第三衬套与所述轴承相对的面凹设有涡流槽。
[0016]作为轴承座的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储油环,所述储油环设置于所述环形通孔且位于所述轴承和所述进油管之间,所述储油环与所述本体固接,沿重力方向,所述储油环靠近地面的一侧与所述轴承围设成储油槽,所述储油槽的槽口与所述转轴相对。
[0017]作为轴承座的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油液收集罐,沿重力方向,所述油液收集罐设置于所述壳体外且与所述环形通孔靠近地面的位置连通。
[0018]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离心机,包括上述任一方案中的轴承座。
[001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20]本专利技术提供轴承座及离心机,该轴承座包括轴承、第一衬套、第二衬套、壳体和进油管,轴承用于套设于转轴且轴承的内圈随转轴同步转动;第一衬套和第二衬套用于套装在转轴且随转轴同步转动;壳体包括本体、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本体设置有环形通孔,环形通孔用于容纳轴承、第一衬套和第二衬套,第一端盖用于套设于转轴且与第一衬套相对,第一端盖封闭本体和转轴之间的间隙,第一衬套与第一端盖形成第一迷宫结构,第二端盖用于套设于转轴且与第二衬套相对,第二端盖封闭本体和转轴之间的间隙,第二衬套与第二端盖形成第二迷宫结构;进油管伸入环形通孔且与轴承的一端面相对。当转轴高速转动时,转轴会带动轴承一同转动,此时,进油管喷入润滑油对轴承进行润滑,高速旋转的轴承和转轴使的进油管喷出的润滑液雾化,此时的润滑油向第一端盖和转轴之间的缝隙以及第一端盖和转轴之间的缝隙移动,由于第一衬套与第一端盖形成第一迷宫结构,第二衬套与第二端盖形成第二迷宫结构,因此,雾化后的润滑油进入第一迷宫结构和第二迷宫结构后,第一迷宫结构和第二迷宫结构会对其内的润滑油气体产生截流效应,进而可以防止其从第一端盖和第一转轴之间以及第二端盖和第二转轴之间产生泄露,进而提升轴承座的壳体的密封效果,防止润滑液的外溢,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提升润滑油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轴承座及离心机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3]图3为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4]图中:
[0025]100、转轴;
[0026]1、轴承;2、第一衬套;3、第二衬套;
[0027]41、本体;42、第一端盖;43、第二端盖;
[0028]5、进油管;6、第三衬套;61、第一凸起;62、涡流槽;7、静环;71、倒角;72、第二凸起;8、排气管;9、储油环;91、储油槽;10、油液收集罐。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
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0]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其中,术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为两个不同的位置,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31]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轴承座,其特征在于,包括:轴承(1),所述轴承(1)用于套设于转轴(100)且所述轴承(1)的内圈随所述转轴(100)同步转动;第一衬套(2)和第二衬套(3),所述第一衬套(2)和所述第二衬套(3)用于套装在所述转轴(100)且随所述转轴(100)同步转动;壳体,包括本体(41)、第一端盖(42)和第二端盖(43),所述本体(41)设置有环形通孔,所述环形通孔用于容纳所述轴承(1)、所述第一衬套(2)和所述第二衬套(3),所述第一端盖(42)用于套设于所述转轴(100)且与所述第一衬套(2)相对,所述第一端盖(42)封闭所述本体(41)和所述转轴(100)之间的间隙,所述第一衬套(2)与所述第一端盖(42)形成第一迷宫结构,所述第二端盖(43)用于套设于所述转轴(100)且与所述第二衬套(3)相对,所述第二端盖(43)封闭所述本体(41)和所述转轴(100)之间的间隙,所述第二衬套(3)与所述第二端盖(43)形成第二迷宫结构;进油管(5),所述进油管(5)伸入所述环形通孔且与所述轴承(1)的一端面相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盖(42)与所述转轴(100)形成第三迷宫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盖(43)与所述转轴(100)形成第四迷宫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衬套(6)、静环(7)和排气管(8),所述排气管(8)伸入所述本体(41)且将所述环形通孔与外界连通,所述排气管(8)位于所述轴承(1)和所述第二衬套(3)之间,所述第三衬套(6)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建奇陈德阳杜继伟方渊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华大离心机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