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重力柱-复合剪力墙加固体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47649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13 09:11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一种重力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重力柱

复合剪力墙加固体系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领域,尤其是涉及竖向承重基本满足要求,而抗风抗震不满足要求的一种重力柱

复合剪力墙加固体系。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我国房屋建设正从“增量开发”向“存量更新”转变,老旧房屋的加固改造工作是促进城镇乡村更新的重要引擎。目前大多数多层建筑均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框架内设置砌体隔墙进行功能分隔。
[0003]针对此类建筑,常规的加固方法均是对现有结构按框架体系进行复核,对承载力和抗震构造不满足要求的构件进行构件层面的加固,常规加固方法可较好适用于各类竖向承重不满足要求的结构,若将其用于竖向承重基本满足要求而抗风抗震不满足要求的结构,则会导致需对大量的梁柱进行加固,从而大幅增加加固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重力柱

复合剪力墙加固体系,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老旧框架房屋改造,尤其是竖向承重基本满足要求,而抗风抗震不满足要求的结构改造时,需对大量的梁柱进行加固,工作量大、成本高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重力柱

复合剪力墙加固体系,所述体系包括:承受竖向荷载的承重梁和重力柱、传递水平荷载的刚性楼盖、承受水平荷载的复合剪力墙;
[0006]所述承受水平荷载的复合剪力墙包括:框梁、框柱、砌体隔墙,所述砌体隔墙嵌套于框梁、框柱内,所述砌体隔墙上设有HDC高延性混凝土加固面层。
[0007]进一步的,所述砌体隔墙上至少一面设有HDC高延性混凝土加固面层。
[0008]进一步的,所述HDC高延性混凝土加固面层内设有加固筋。
[0009]进一步的,所述加固筋包括水平筋、竖向筋,所述水平筋、竖向筋均为多个,所述水平筋、竖向筋沿砌体隔墙面设置。
[0010]进一步的,所述加固筋还包括穿墙筋,所述穿墙筋的一端位于HDC高延性混凝土加固面层内,另一端伸入砌体隔墙。
[0011]进一步的,所述砌体隔墙双面均设有HDC高延性混凝土加固面层。
[0012]进一步的,所述穿墙筋另一端伸出砌体隔墙,所述穿墙筋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砌体隔墙另一侧的HDC高延性混凝土加固面层内。
[0013]进一步的,所述穿墙筋两端分别与所述砌体隔墙两侧的竖向筋和/或水平筋相连。
[0014]本专利技术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0015]1、利用老旧房屋原有的框架及嵌套于梁柱框内的砌体隔墙,仅在砌体隔墙上设置HDC加固面层,使其与承重梁、重力柱和刚性楼盖形成“重力柱

复合剪力墙”结构体系,由于复合剪力墙的抗侧刚度大于原有的框架结构,可承担全部的水平作用;
[0016]2、本专利技术由于仅对少量砌体隔墙进行HDC面层加固即可使结构满足抗风抗震的要
求,可避免对建筑的梁柱进行全面加固。
[0017]3、由于极大的减少了施工量,降低了老旧房屋改造成本。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重力柱

复合剪力墙结构体系三维分解图;
[0020]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砌体墙单面HDC高延性混凝土加固面层实施例示意图;
[0021]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砌体墙双面HDC高延性混凝土加固面层实施例示意图。
[0022]1、承重梁;2、重力柱;3、复合剪力墙;31、边框梁;32、边框柱;33、砌体隔墙;34、HDC高延性混凝土加固面层;4、刚性楼盖;51、水平筋;52、竖向筋;53、穿墙筋。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0025]实施例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重力柱

复合剪力墙加固体系,所述体系包括:承受竖向荷载的承重梁1和重力柱2、传递水平荷载的刚性楼盖4、承受水平荷载的复合剪力墙3;
[0026]所述承受水平荷载的复合剪力墙3包括:框梁、框柱、砌体隔墙33,所述砌体隔墙33嵌套于框梁、框柱内,所述砌体隔墙33上设有HDC高延性混凝土加固面层。
[0027]具体的,由复合剪力墙3承受水平荷载,
[0028]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承重梁1、重力柱2,只承担竖向荷载,不承担水平荷载,如图1所示结构各区域的水平荷载通过刚性楼盖4传递到局部区域的复合剪力墙3上。
[0029]实施例2,实施例1重力柱

复合剪力墙加固体系应用于旧房改造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30]步骤1:选择建筑中需要加固的面墙,所述面墙包括:边框梁31、边框柱32、嵌套于边框梁31和边框柱32内的砌体隔墙33;
[0031]步骤2:对所述砌体隔墙至少一面进行HDC高延性混凝土加固;加固后的所述面墙作为承受水平荷载的复合剪力墙3;
[0032]所述加固体系还包括传递水平荷载的刚性楼盖4,所述刚性楼盖4与复合剪力墙3、承重梁1以及重力柱2固定连接;
[0033]所述复合剪力墙3用于承受建筑所受到的水平荷载,以至少降低或解放原有框梁、框柱受到的水平荷载,原有框梁、框柱可退化为承重梁1和重力柱2,进而形成重力柱

复合剪力墙结构体系;
[0034]具体的,本专利技术所指老旧房屋是指竖向承重基本满足要求,而抗风抗震不满足要求的房屋,包括:框梁、框柱、刚性楼盖4、嵌套于框梁柱内的砌体隔墙,加固前的砌体隔墙没
有任何力学作用,仅起到建筑分隔作用,加固前所有的框梁、框柱都是同时承担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
[0035]改造时步骤1进行检测,通过计算选择合适的面墙,该步骤检测、计算均为现有技术,常规复核方法;步骤2,如图2所示,对选择面墙的砌体隔墙进行HDC面层加固,形成复合剪力墙3。
[0036]改造后,老旧房屋原有框架梁柱得以“解放”,退化为承重梁、重力柱,只承担竖向荷载,不承担水平荷载,如图1所示的承重梁1、重力柱2;结构各区域的水平荷载通过刚性楼盖4传递到局部区域的复合剪力墙3上。
[0037]由于复合剪力墙的抗侧刚度远大于原框架结构,形成新的抗侧力体系,承担全部的水平作用。
[0038]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应用于竖向承重基本可满足要求,但抗风抗震不满足要求的框架结构,可避免对梁柱进行全面加固,仅通过对少量砌体隔墙33进行HDC面层加固,即可使结构满足抗风抗震的要求。
[0039]可选的,所述HDC高延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重力柱

复合剪力墙加固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体系包括:承受竖向荷载的承重梁和重力柱、传递水平荷载的刚性楼盖、承受水平荷载的复合剪力墙;所述承受水平荷载的复合剪力墙包括:框梁、框柱、砌体隔墙,所述砌体隔墙嵌套于框梁、框柱内,所述砌体隔墙上设有HDC高延性混凝土加固面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重力柱

复合剪力墙加固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砌体隔墙上至少一面设有HDC高延性混凝土加固面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重力柱

复合剪力墙加固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HDC高延性混凝土加固面层内设有加固筋。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重力柱

复合剪力墙加固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筋包括水平筋、竖向筋,所述水平筋、竖向筋均为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赤宇林景华黄林邓梓泳梁艺霏李蔚吴珊峰徐刚陈进于汤刚毅刘佳林昭王郑仰东李远清汤足熠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