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蓄冰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4560 阅读:3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蓄冰槽,它主要包括一组带有通孔(6)的换热板(1)、其结构特点在于:换热板(1)与换热板(1)(b与c、d与e、f与g)之间形成空调水通道(3),换热板(1)与换热板(1)(a与b、c与d、e与f、g与h)之间形成低温流体通道(4)(5),空调水通道(3)和低温流体通道(4)(5)相互间隔。融冰时、空调水在空调水通道(3)的换热板上的冰层(2)之间的空间流动。本发明专利技术将蓄冰空调系统的换热器和蓄冰槽合二为一,能够降低系统成本20%-30%;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闭式外融冰方式,解决了内融冰,冰球,冰板等融冰方式融冰速率低的缺陷;由于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独特形式,有助于蓄冰槽的模块化,蓄冰空调系统的小型化、家庭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蓄冰空调
,特别涉及蓄冰空调系统中的蓄冰槽
技术介绍
由于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用电量也随之高速增长,尤其是用电量在高峰时段非常集中, 电力供应高峰不足而低谷过剩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因此,供电部门采用分时电价政策,移峰 填谷。空调用电量约占电网总用电量的30% ,是造成电网负荷峰谷差的一个重要原因。采 用蓄冰空调系统在夜间将价格低廉的低谷电用以蓄冰储存冷量,在电价较为昂贵的用电高峰 期少使用或不用主机制冷,只要将储存的冷量释放出来,就能达到电力移峰填谷的目的。经 实践证明冷量的储存非常方便、环保、经济、安全,因而蓄冰空调是空调行业发展的一个重 要的发展方向,在降低用户的运行费用的同时也减轻了电网的压力,实现"移峰填谷"。在实际工程中,蓄冰空调系统应用很广。蓄冰空调大致分为两类,动态蓄冰和静态蓄冰。 静态蓄冰按蓄冰方式可分为有封装式蓄冰,盘管式蓄冰。封装式蓄冰是将一定形状的塑料容 器内的水制成冰用以蓄冷,形式包括冰球和冰板等。由于封装冰在运行中蓄冰量的多少不能 有效检测,容易被涨破,当前广泛采用的是盘管式蓄冰。对盘管蓄冰系统按融冰方式分类又 可以分为盘管外融冰和盘管内融冰。盘管内融冰采用载冷剂取冷,需要二次换热装置和大量 昂贵的载冷剂,过程中有相当程度的冷量损失;冰层融化时候,载冷剂与冰层之间形成水层, 故融冰换热时候热阻较大,影响取冷速率;空调水温度较高,使空调末端系统容量增大,增 加空调系统的投资。盘管外融冰采用空调水直接融冰,省掉了二次换热环节,取冷温度低, 使大温差低温送风成为可能,在现有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现有技术中,外融冰空调系统采用的蓄冰槽一般采用上部与大气相通的开式结构,称之 为开式蓄冰槽。开式融冰系统普遍存在取冷泵扬程大,泵停机后不可避免室内末端的水流倒 灌,电磁阀和水量调节电动阀承受水静压大,开启和调节困难等缺陷。专利号为02237573.2 的专利——"闭式外融冰蓄冰槽"克服了上述缺陷。这种闭式外融冰蓄冰槽,包括壳体,冰 盘管,载冷剂分液管和载冷剂集液管。其结构的主要特点是,壳体的两端分别与封头封闭连 接,冰盘管由弯管和直管形成多管程载冷剂通道,由壳体内两端所设具有通孔的管板固定在 壳体内。冰盘管外表面和壳体内表面空间形成空调水通道。空调水通道中设有多个交错放置 的水折流板。冰盘管集合入口与载冷剂分液管连接,冰盘管集合出口与载冷剂集液管连接。 各管路通道分别接出封头。上述专利中的闭式外融冰蓄冰槽实际上是管壳式换热器的结构,只是将其用于蓄冰。该蓄冰槽也存在一些缺陷,如融冰时可能出现空调水通道堵塞的现象;而且、这样的管壳式蓄 冰槽不能够满足大容量的蓄冰空调系统,如果将其模块化,由于外形是圆柱,其放置形式容 易受到现场空间的限制,会占有宝贵的建筑空间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蓄冰槽。利用板式换热器的原 理进行蓄冰,同时采用闭式外融冰方式融冰。换热板可以很容易地实现换热的强化,提高结 冰效率;利用相邻低温流体通道里的低温流体的交错流动实现温度场均匀以控制结冰厚度; 取消了二次换热装置,减少了系统投资;采用外融冰方式取冷效果好,取冷温度低,为低温 送风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降低系统成本提供保障。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蓄冰槽,它主要由一组带有通孔的换热板组成,其主要技术特点在于换热板与换 热板之间形成空调水通道,换热板与换热板之间形成低温流体通道,低温流体通道里流动的 换热介质是制冷剂或载冷剂中的一种;空调水通道和低温流体通道相互间隔;制冰时、空调 水通道两侧的换热板上形成冰层;融冰时、空调水在空调水通道的换热板上的冰层之间的空 间流动。按照上述方案,所述的低温流体通道里流动的换热介质是载冷剂,换热板上至少有6个 通孔,用作低温流体和空调水进入通道的入口和出口,相邻的低温流体通道的低温流体流动 方向相反使换热板上形成楔形冰层;所述的低温流体通道里流动的换热介质是制冷剂,换热 板上有4个或4个以上通孔,用作低温流体和空调水进入通道的入口和出口 。按照上述方案,所述的蓄冰槽的换热板方向是与地面垂直,蓄冰槽的低温流体进口接口、 低温流体出口接口,空调水进口、出口的接口安装在蓄冰槽最外侧换热板上,低温流体从低 温流体进口接口流入,从低温流体出口接口流出,空调水从空调水进口接口流入,从空调水 出口接口流出。按照上述方案,所述的蓄冰槽的换热板方向是与地面平行,蓄冰槽的低温流体进口接口、 低温流体出口接口,空调水进口、出口的接口安装在蓄冰槽最外层的换热板上,低温流体从 低温流体进口接口流入,从低温流体出口接口流出,空调水从空调水进口接口流入,从空调 水出口接口流出。按照上述方案,所述的低温流体和空调水经过通孔在换热板上的流动是沿换热板的长度 方向或宽度方向流动。按照上述方案,所述的低温流体和空调水经过通孔在换热板沿长度、宽度方向的流动包 括对角流,半对角流,直线流三种流动方式。本专利技术采用上述结构,将现有技术的蓄冰槽改为板式蓄冰槽,因此利用本专利技术的外融冰 蓄冰空调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特点(1) 本专利技术采用外融冰方式,系统不需经过载冷剂与空调水的二次换热环节,板式蓄 冰槽在运行时将换热器和蓄冰槽融为一体,板式换热器的数量减少一台,节约总 投资15%以上;直接与冰水混合物接触,可以向用户提供较大温差的冷水;较低 的冷水温度,可以进一步减少空调末端的投资;与传统的外融冰方式相比,无需 水流搅拌设施,系统简单,性能可靠。(2) 使用本专利技术板式蓄冰槽的蓄冰系统采用闭式外融冰方式,有效解决了开式外融冰 系统的缺陷,如水倒灌、泵体阀体承受的静水压力大,使水系统更安全可靠。(3) 本专利技术的蓄冰槽由于是方形的槽体,节省建筑空间;能够实现蓄冰槽的模块化,, 可根据系统需要、通过选取所需模块数量实现冷量需求;由于采用板式蓄冰槽, 与盘管式蓄冰相比,更容易实现换热的强化;当模块化后,能规模生产,小型的 板式蓄冰槽能够实现蓄冰空调的家庭化,对推进电力系统移峰填谷政策的实施有 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蓄冰时的剖面视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采用的换热板的正面视图 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融冰时的剖面视图 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同时蓄冰制冷时的剖面视图 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单独制冷时的剖面视图 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单独制冷时的流动示意图 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接口示意图 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实施方式蓄冰时的剖面视图 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实施方式融冰时的剖面视图 图10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同时蓄冰制冷时的剖面视图 图11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制冷蓄冰时的剖面视图 图12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接口示意图 图13是本专利技术的采用四通道的接口图 图14~图17是流体在换热板上的流动方式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具体实施方式实施方式l附图l、 2、 3、 4、 5、 6是我们推荐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案的相关图示,它包括 一组换 热板a、 b、 c、 d、 e、 f、 g、 h,低温流体进口接口 11、 14,低温流体出口接口 13、 16,空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蓄冰槽,它主要由一组带有通孔(6)的换热板(1)组成,其特征在于:换热板(1)与换热板(1)(b与c、d与e、f与g)之间形成空调水通道(3),换热板(1)与换热板(1)(a与b、c与d、e与f、g与h)之间形成低温流体通道(4)(5),低温流体通道里流动的换热介质是制冷剂或载冷剂中的一种;空调水通道(3)和低温流体通道(4)(5)相互间隔;制冰时、空调水通道(3)两侧的换热板上形成冰层;融冰时、空调水在空调水通道(3)的换热板上的冰层(2)之间的空间流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小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本家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