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水沥青、其制备方法及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814427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8 10: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水沥青、其制备方法及应用。所述防水沥青包括芳烃油和煤制油沥青。其中,芳烃油和煤制油沥青的质量比为1:(0.8~1.5);煤制油沥青的软化点≥80℃,灰分≤15%。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采用与煤制油沥青相容性好且溶解度高的芳烃油作为调和软化油,制备得到的防水沥青软化点较高,且针入度合适。将所述防水沥青用于制备防水卷材,发现与同软化点的沥青制备的防水卷材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防水沥青可降低防水卷材低温柔性极限2℃以上,提高耐热超过2mm滑移温度3~6℃,且制备的改性沥青软化点提高3~8℃。点提高3~8℃。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水沥青、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防水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防水沥青、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技术介绍

[0002]沥青防水卷材是建筑防水材料中应用量最大的产品,其中防水沥青在卷材加工原料配方中占比最多。防水卷材的耐高温、耐低温性能是评价防水卷材的重要指标,也是产品转型成高性能防水材料的必然需求。而防水卷材的耐高温、耐低温性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防水沥青的耐高温、耐低温性能。因此,开发高耐温性的防水沥青符合防水材料企业与行业的发展需要。
[0003]传统的防水沥青的耐热性较差,高温易于流淌,低温易开裂,耐老化性能较差,有效期较短,具有很大的使用局限性。目前,大多在传统的防水沥青中添加SBS、聚丙烯等高分子材料对沥青进行改性,再将改性沥青进一步涂覆在聚酯胎基上制作防水卷材,从而提升防水卷材的综合性能。但传统的防水沥青多为重劣质环烷基原油为原料通过常减压蒸馏生产得到,加工改性后的防水沥青的软化点偏低,低温柔性不突出,如果要提高其耐温性能,需要添加较多的SBS、聚丙烯等改性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水沥青、其制备方法及应用。所述防水沥青具有优异的耐高温性、耐低温性,且可以加速改性剂溶解。
[0005]为达到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水沥青,包括芳烃油和煤制油沥青。
[0007]优选地,所述芳烃油和煤制油沥青的质量比为1:(0.8~1.5)。
[0008]优选地,所述煤制油沥青的软化点≥80℃,灰分≤15%。
[0009]优选地,所述芳烃油为低黏度芳烃油。
[0010]优选地,所述低黏度芳烃油的密度≤1.08g/cm3,凝点≤10℃,闪点≥170℃,60℃下的运动粘度为13~20mm2/s。
[0011]优选地,所述防水沥青的软化点≥40℃,25℃针入度为10~100dmm。
[0012]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上述防水沥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3]将芳烃油和煤制油沥青按比例混合后加热,加热完成后进行剪切处理,得到防水沥青。
[0014]优选地,所述加热的温度为140~180℃,时间为1~3h。
[0015]优选地,所述混合在搅拌条件下进行,所述搅拌的速率为300~400r/min。
[0016]优选地,所述剪切的速率为5000~6000r/min,时间为10~30min。
[0017]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上述技术方案中涉及的防水沥青在制备防水卷材中的应用。
[0018]第四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水卷材,包括胎基层以及涂覆在所述胎基层表面的
改性沥青层。
[0019]优选地,所述改性沥青层的制备原料按重量份计包括上述技术方案涉及的防水沥青20~30份,200#沥青25~35份,SBS 2~3份,橡胶粉15~20份,石粉20~30份。
[0020]优选地,所述胎基层为聚酯胎基层或玻纤胎基层。
[0021]优选地,所述防水卷材的低温柔性极限温度为≤

18℃,耐热滑移温度为≥90℃。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23]本专利技术采用芳烃油和煤制油沥青制备防水沥青,其中,芳烃油与煤制油沥青的相容性好,煤制油沥青在芳烃油中的溶解度高,因此采用芳烃油调和软化煤制油沥青。煤制油沥青为煤直接或间接液化,加氢处理后经过提炼得到的剩余固体,与原煤成分差距较小,且无刺激性气味,对人体危害较小,由芳烃油和煤制油沥青制备得到的防水沥青,软化点≥40℃,25℃针入度在10~100dmm。本专利技术将所述防水沥青用于制备防水卷材,经研究发现与同软化点的沥青制备的防水卷材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防水沥青可降低防水卷材低温柔性极限2℃以上,提高耐热超过2mm滑移温度3~6℃,且制备的改性沥青软化点提高3~8℃。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针对现有技术中防水沥青的软化点偏低,低温柔性不突出,改性沥青的改性时间长以及改性温度较高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水沥青,包括芳烃油和煤制油沥青。在本专利技术中,为了保证采用所述防水沥青制备的防水卷材具有合适的软化点(一般在40~80℃),本专利技术优选将所述芳烃油和煤制油沥青的质量比控制为1:(0.8~1.5),如可以是1:0.8、1:0.9、1:1.0、1:1.1、1:1.2、1:1.3、1:1.4或1:1.5等。其中,与环烷油或减线油等相比,芳烃油与煤制油沥青的相容性好,煤制油沥青在芳烃油中的溶解度高,因此采用芳烃油调和软化煤制油沥青,所述芳烃油为一般市售品即可,为了进一步提高煤制油沥青在芳烃油中的溶解效果,本专利技术优选芳烃油为低黏度芳烃油,所述低黏度芳烃油的密度≤1.08g/cm3,凝点≤10℃,闪点≥170℃,60℃下的运动粘度为13~20mm2/s,如可以是13mm2/s、14mm2/s、15mm2/s、16mm2/s、17mm2/s、18mm2/s、19mm2/s或20mm2/s等。
[0026]需要注意的是,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煤制油沥青是通过煤制油工艺提炼得到的,不同于传统的煤沥青。煤制油工艺是指将煤利用溶剂、催化剂经加氢转化成类似石油的液体,再经过不同工序的提炼获得油类产品,提炼剩余固体物为煤制油沥青。传统煤沥青为煤经过高温热解得到煤焦油,煤焦油经过热蒸馏等工序分离出油分和煤沥青。对比两种工艺及所得沥青,煤沥青为高温裂解液化得到煤焦油,煤焦油提炼后剩余产物,煤沥青成分复杂,不同工艺参数、原料所得沥青品质差距大,且沥青成分不同于原煤固有成分,气味重,对人体危害性成分多。煤制油沥青为煤直接或间接液化、加氢处理,后经过提炼得到的剩余固体,与原煤成分差距较煤沥青小,无刺激性气味,对人体危害较小,更适合防水卷材热加工使用。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煤制油沥青的软化点≥80℃,灰分≤15%。
[002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案中,对芳烃油和煤制油沥青高温调和后制备得到的防水
沥青进行常规指标测试,结果发现其软化点≥40℃,上限一般不超过85℃,如可以是40℃、45℃、50℃、52℃、60℃、65℃、68℃、70℃、80℃或85℃等;25℃针入度为10~100dmm,如可以是10dmm、13dmm、20dmm、27dmm、30dmm、40dmm、50dmm、58dmm、60dmm、70dmm、80dmm、90dmm或100dmm等。
[0028]上述防水沥青的制备方法简便,将芳烃油和煤制油沥青经高温加热后即可得到。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防水沥青按照下述方法制备得到:
[0029]将芳烃油和煤制油沥青按比例混合后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水沥青,其特征在于,包括芳烃油和煤制油沥青;所述芳烃油和煤制油沥青的质量比为1:(0.8~1.5);所述煤制油沥青的软化点≥80℃,灰分≤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沥青,其特征在于,所述芳烃油为低黏度芳烃油;所述低黏度芳烃油的密度≤1.08g/cm3,凝点≤10℃,闪点≥170℃,60℃下的运动粘度为13~20mm2/s。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沥青,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沥青的软化点≥40℃,25℃针入度为10~100dmm。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水沥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芳烃油和煤制油沥青按比例混合后加热,加热完成后进行剪切处理,得到防水沥青。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的温度为140~180℃,时间为1~3h。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在搅拌条件下进行,所述搅拌的速率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现彪祁聪李启仲曹洪学刘娟刘建伟栾波王耀伟
申请(专利权)人:京博海南新材料有限公司山东京博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