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近端热用户的减温增效供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14148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8 09: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适用于近端热用户的减温增效供热系统,其使得凝结水为主要和高温蒸汽混合冷却的冷源,使得进入热用户终端的设备的热力蒸汽腐蚀性低,确保热力系统的长期稳定可靠运行。其包括凝结水池、自吸泵组、两级减温水箱、自动软水机组、蒸汽母管、减温器组、以及控制器;所述凝结水池的输出管通过自吸泵组将凝结水泵出至第一减温水箱的入水口,所述第一减温水箱设置有两组进出水口、具体为第一进出水口和第二进出水口,所述第二减温水箱包括上层的入水口、以及底部的两组进出水口、具体为第三进出水口和第四进出水口。第三进出水口和第四进出水口。第三进出水口和第四进出水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近端热用户的减温增效供热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供热系统的
,具体为一种适用于近端热用户的减温增效供热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近端热用户的供热管路中,由于蒸汽相对高压高温,故需要通过降压降温的方式来完成热力输送,现有的集中供热的减温恒温技术,通常采用喷水减温技术,减温水一般采用自来水,自来水需要经过树脂置换或反渗透膜过滤,去除水中易结垢的钙镁离子,变硬水为软水,再经水泵加压后,注入喷嘴雾化,与管体内高温蒸汽混合冷却至热用户需要的供热参数,自来水中的各种离子含量相对较高、这种方式易使热用户终端设施被腐蚀损坏,降低了管路和设备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适用于近端热用户的减温增效供热系统,其使得凝结水为主要和高温蒸汽混合冷却的冷源,使得进入热用户终端的设备的热力蒸汽腐蚀性低,确保热力系统的长期稳定可靠运行。
[0004]一种适用于近端热用户的减温增效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0005]凝结水池;
[0006]自吸泵组;
[0007]两级减温水箱,其包括第一减温水箱、第二减温水箱;
[0008]自动软水机组;
[0009]蒸汽母管;
[0010]减温器组,其包括有顺次串联的至少两组减温器;
[0011]以及控制器;
[0012]所述凝结水池的输出管通过自吸泵组将凝结水泵出至第一减温水箱的入水口,所述第一减温水箱设置有两组进出水口、具体为第一进出水口和第二进出水口,所述第二减温水箱包括上层的入水口、以及底部的两组进出水口、具体为第三进出水口和第四进出水口;
[0013]所述第一进出水口通过连通管路连接至第三进出水口,所述第四进出水口连接有出水管路,所述第二进出水口通过连接管路连接至所述出水管路的另一入水端,所述出水管路设置有和减温器相同的出水口,每组所述出水管路的出水口分别通过对应的冷源管路接入对应减温器组的冷源入口,所有的冷源管路和减温器组一一对应布置;
[0014]所述蒸汽母管的输出端通过输送管路顺次连接所有的减温器,靠近蒸汽母管的减温器为一级减温器,和一级减温器顺次连接的为二级减温器,

,远离所述蒸汽母管的为末级减温器,末级减温器的输出端分别通过线路并联连接至每个热用户的输入管道;
[0015]自来水通过自动软水机组后连接至第二减温水箱的入水口,第二减温水箱的入水
口用于水量不足时补充水源;
[0016]所述凝结水池、第一减温水箱、第二减温水箱分别设置有对应的温度传感器,所有的减温器的输入和输出端分别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管路上均对应设置有阀体结构,控制器分别通过控制器独立连接每个阀体结构,所有的温度传感器分别通过线路连接至控制器。
[0017]其进一步特征在于:
[0018]所述自吸泵组包括两路并联布置的自吸泵管路,每路自吸泵管路包括自吸泵、连接管路,两路自吸泵管路确保当其中一路损坏时、仍有一路可以顺畅工作;
[0019]所述减温器组的数量为两个,具体为一级减温器、二级减温器,所述出水管路设置两个出水口,每组出水口分别通过独立冷源管路接入对应减温器组的冷源入口;
[0020]所述第一减温水箱、第二减温水箱内分别设置有液位计,液位计分别连接至控制器,当液位计提示液面低时,控制器控制自来水流入第二减温水箱;
[0021]所述第二减温水箱和第一减温水箱为相同规格水箱;
[0022]所述第二减温水箱的入水口还分别连接有凝结水管、疏水回流水管,根据需要进行管路打开从而补充水源即可;
[0023]所述自动软水机组包括自动软水机和盐箱,自来水通过自动软水机后补充进入到第二减温水箱内、同时在连通管路对应的阀门打开的前提下,自来水也可补充进入到第一减温水箱内;
[0024]每根热用户管道的前端位置分别设置有独立的手动减温器,每组手动减温器的冷源入口分别通过管路、阀门连接至自来水,二级减温器的输出端分别通过线路并联连接至每个热用户的手动减温器的入口,手动减温器的出口连接至对应的热用户的管道;
[0025]每根热用户管道上还分别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
[0026]采用本专利技术的系统后,其采用了两个相对小的减温水箱取代了原先单个水箱,其使得水箱的放置简单便捷;此外,用于进行减温恒温的冷源为凝结水,通过自吸泵将凝结水吸入到减温水箱内,仅当供热管道启动阶段和需要减温水箱内水不够时才需要自来水介入作为冷源使用,凝结水内腐蚀物几乎没有,其能够确保管路的长期稳定可靠使用;其使得凝结水为主要和高温蒸汽混合冷却的冷源,使得进入热用户终端的设备的热力蒸汽腐蚀性低,确保热力系统的长期稳定可靠运行。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本系统的布置简图;
[0028]图中序号所对应的名称如下:
[0029]凝结水池1、自吸泵组2、自吸泵管路21、自吸泵22、连接管路23、自动软水机组3、自动软水机31、盐箱32、蒸汽母管4、控制器5、一级减温器6、二级减温器7、第一减温水箱8、第一进出水口81、第二进出水口82、连接管路83、第二减温水箱9、第三进出水口91、第四进出水口92、连通管路10、出水管路11、冷源管路12、手动减温器13、输入管道14、自来水15、凝结水管16、疏水回流水管17。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一种适用于近端热用户的减温增效供热系统,见图1,其包括凝结水池1、自吸泵组2、两级减温水箱、自动软水机组3;蒸汽母管4、减温器组、以及控制器5。
[0031]具体实施时,自吸泵组2包括两路并联布置的自吸泵管路21,每路自吸泵管路21包括自吸泵22、连接管路23,两路自吸泵管路21确保当其中一路损坏时、仍有一路可以顺畅工作;
[0032]减温器组的数量为两个,具体为一级减温器6、二级减温器7;两级减温水箱具体为第一减温水箱8、第二减温水箱9;
[0033]凝结水池1的输出管通过自吸泵组2将凝结水泵出至第一减温水箱8的入水口,第一减温水箱8设置有两组进出水口、具体为第一进出水口81和第二进出水口82,第二减温水箱9包括上层的入水口、以及底部的两组进出水口、具体为第三进出水口91和第四进出水口92,第一进出水口81通过连通管路10连接至第三进出水口91,第四进出水口92连接有出水管路11,第二进出水口82通过连接管路83连接至出水管路11的另一入水端,出水管路11设置有两个出水口,每组出水口分别通过对应的冷源管路12接入一级减温器6、二级减温器7冷源入口,所有的冷源管路12和减温器组一一对应布置;上述管路设置,使得第一减温水箱8或第二减温水箱9可以独立供给给其中的任意级减温器,也可以两个减温水箱同时供给给两级减温器,或单个水箱供给给两级减温器,具体根据工况设置需求通过控制器打开对应的阀体来完成;
[0034]蒸汽母管4的输出端通过输送管路顺次连接一级减温器6、二级减温器7,二级减温器7的输出端分别通过线路并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近端热用户的减温增效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凝结水池;自吸泵组;两级减温水箱,其包括第一减温水箱、第二减温水箱;自动软水机组;蒸汽母管;减温器组,其包括有顺次串联的至少两组减温器;以及控制器;所述凝结水池的输出管通过自吸泵组将凝结水泵出至第一减温水箱的入水口,所述第一减温水箱设置有两组进出水口、具体为第一进出水口和第二进出水口,所述第二减温水箱包括上层的入水口、以及底部的两组进出水口、具体为第三进出水口和第四进出水口;所述第一进出水口通过连通管路连接至第三进出水口,所述第四进出水口连接有出水管路,所述第二进出水口通过连接管路连接至所述出水管路的另一入水端,所述出水管路设置有和减温器相同的出水口,每组所述出水管路的出水口分别通过对应的冷源管路接入对应减温器组的冷源入口,所有的冷源管路和减温器组一一对应布置;所述蒸汽母管的输出端通过输送管路顺次连接所有的减温器,靠近蒸汽母管的减温器为一级减温器,和一级减温器顺次连接的为二级减温器,

,远离所述蒸汽母管的为末级减温器,末级减温器的输出端分别通过线路并联连接至每个热用户的输入管道;自来水通过自动软水机组后连接至第二减温水箱的入水口,第二减温水箱的入水口用于水量不足时补充水源;所述凝结水池、第一减温水箱、第二减温水箱分别设置有对应的温度传感器,所有的减温器的输入和输出端分别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管路上均对应设置有阀体结构,控制器分别通过控制器独立连接每个阀体结构,所有的温度传感器分别通过线路连接至控制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近端热用户的减温增效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吸泵组包括两路并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清陈艳旭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新联热力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