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胡惠沛专利>正文

支撑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40612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8 09:54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支撑架是适于设置在外部的一支撑面上,支撑架包括一支撑体、一顶部区块、一第一移动区块及两个交叉迭设的第一挠性带。其中,支撑体是设置于支撑面的上方。此外,顶部区块是设置在支撑体的顶端。第一移动区块是包括一第一贯穿孔,且支撑体穿过该第一贯穿孔。另外,第一挠性带中间的部位是固定于顶部区块的上方,第一挠性带的两端连接于该第一移动区块,且第一挠性带的两端分设于第一贯穿孔的两侧;此结构能避免损伤头盔或帽子的内衬并稳固支撑着头盔或帽子,所以头盔或帽子不易从支撑架上掉落。架上掉落。架上掉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支撑架


[0001]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支撑架,特别是指一种用于放置战术装备的支撑架。

技术介绍

[0002]请参阅图1A及图1B,图1A所绘示为传统的战术装备用的支撑架10的示意图,图1B所绘示为支撑架10挂载头盔14及战术背心15的示意图。支撑架10主要是包括一直立支撑柱11、一横向支撑柱12及一底座13。其中,直立支撑柱11、横向支撑柱12及底座13是以欠缺弹性的塑料材质或金属材质所制造,且横躺支撑柱12被直立支撑柱11划分成两个等长的左方横向柱 12L及右方横向柱12R。
[0003]此外,直立支撑柱11是用来支撑头盔14,其上缘抵触头盔14的内缘,以挂载头盔14。然而,直立支撑柱11的上缘会持续摩擦头盔14的内缘,容易造成头盔14的损坏。另外,经由直立支撑柱11来支撑头盔14的方式也不稳定,这是因为为头盔14与直立支撑柱11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小,不容易将头盔14维持在平衡的状态。因此,头盔14在受到外力后,容易从支撑架10 上掉落。
[0004]请再次参阅图1B横躺支撑柱12是用来挂置战术背心15。然而,由于左方横向柱12L及右方横向柱12R之间是呈一直线的结构,所以战术背心15挂置于横躺支撑柱12时,直立支撑柱11须穿过战术背心15的领口,也就是直立支撑柱11大部分的体积是被战术背心15所覆盖。因此,使用者不易快速挂置或取下战术背心15。另外,支撑架10通常为一体成形或锁固成形的架构,无法收折缩小其体积,所以也不便于携带与收纳。
[0005]因此,如何改善上述支撑架10的种种缺点,便是本领域通常知识者值得去思量地。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之目的在于提供一支撑架,该支撑架能避免损伤头盔或帽子的内衬并稳固支撑着头盔或帽子,所以头盔或帽子不易从支撑架上掉落。此外,支撑架还易于收折缩小本身的体积,方便使用者进行携带与收纳。
[0007]本专利技术的支撑架是适于设置在外部的一支撑面上,支撑架包括一支撑体、一顶部区块、一第一移动区块及两个交叉迭设的第一挠性带。其中,支撑体是设置于支撑面的上方。此外,顶部区块是设置在支撑体的顶端。第一移动区块是包括一第一贯穿孔,且支撑体穿过该第一贯穿孔。另外,第一挠性带中间的部位是固定于顶部区块的上方,第一挠性带的两端连接于该第一移动区块,且第一挠性带的两端分设于第一贯穿孔的两侧。
[0008]在上所述的支撑架还包括一第二移动区块及两个第一支撑臂,第二移动区块包括一第二贯穿孔,且支撑体是穿过该第二贯穿孔。此外,每一个第一支撑臂包括一第一组装区,第一组装区的一端是枢接于该第二移动区块,且所述两个第一支撑臂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0009]在上所述的支撑架中,第一组装区的另一端是以插销的方式固设于第二移动区块,且第一支撑臂的上表面是向支撑面的方向倾斜。
[0010]在上所述的支撑架还包括一第二支撑臂,第二支撑臂是包括一第二组装区,第二组装区的一端是枢接于第二移动区块,第二组装区另一端以插销的方式固设于第二移动区块,且第二支撑臂与相邻的第一支撑臂的夹角为钝角。
[0011]在上所述的支撑架中,第一移动区块包括一第一连结部及一第一夹环,第一挠性带的两端连接于第一连结部,且第一夹环设置于该支撑体。
[0012]在上所述的支撑架中,第一挠性带的两端是以可拆卸的方式连结于移动区块。
[0013]在上所述的支撑架中,支撑体包括一上方支撑体及一下方支撑管,上方支撑体的底端是套入于下方支撑管内,且上方支撑体穿过第一贯穿孔及第二贯穿孔。
[0014]在上所述的支撑架还包括一第二夹环及两个第三支撑臂,第二夹环是固设于下方支撑管,每一个第三支撑臂是包括一第三组装区,第三组装区的一端是枢接于第二夹环,第三组装区另一端是以插销的方式固设于该第二夹环。
[0015]在上所述的支撑架还包括两个辅助臂,每一个辅助臂是各自对应一个第三支撑臂,且辅助臂包括一第四组装区。其中,第四组装区的一端是枢接于所对应的该第三支撑臂,第四组装区另一端是以插销的方式固设于所对应的该第三支撑臂。
[0016]在上所述的支撑架还包括至少一第二挠性带,且该第二夹环还包括一矩形槽,第二挠性带的两端嵌入并固设于该矩形槽内。
[0017]本专利技术具有下述优点:
[0018]1.避免损伤头盔或帽子的内衬并稳固支撑着头盔或帽子。
[0019]2.有助于头盔或帽子的通风与干燥。
[0020]3.易于收折缩小本身的体积,方便使用者进行携带。
[0021]4.方便使用者快速取下或挂置战术背心。
[0022]5.具有挂置战术鞋靴及水袋的机构。
[0023]6.有助于战术鞋靴的排水及避免异物入侵于鞋内。
[0024]本专利技术为达到上述及其他目的,其所采取之技术手段、组件及其功效,兹采一较佳实施例配合图示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25]图1A所绘示为传统的战术装备用的支撑架10的示意图。
[0026]图1B所绘示为支撑架10挂载头盔14及战术背心15的示意图。
[0027]图2所绘示为本实施例的支撑架20。
[0028]图3所绘示为支撑架20设置在支撑面9上的示意图。
[0029]图4所绘示为上方支撑体211套入于下方支撑管212的示意图。
[0030]图5A所绘示为顶部区块22、上方支撑体211、第一移动区块23及第一挠性带24的示意图。
[0031]图5B所绘示为第一移动区块23的示意图。
[0032]图5C所绘示为第一挠性带24的一端分离于第一移动区块23的示意图。
[0033]图6A所绘示为第二移动区块25、第一支撑臂26及第二支撑臂27的立体图。
[0034]图6B所绘示为二移动区块25、第一支撑臂26及第二支撑臂27的俯视图。
[0035]图6C所绘示为第一支撑臂26及第二支撑臂27在收折状态时的示意图。
[0036]图7A所绘示为第二夹环28、第三支撑臂29及辅助臂291的立体图。
[0037]图7B所绘示为第二夹环28的立体图。
[0038]图7C所绘示为水袋7套设在第二挠性带28B的示意图。
[0039]图7D所绘示为单一条第二挠性带28B的两端嵌入于矩形槽28G的示意图。
[0040]图8所绘示为收折第三支撑臂29及收折辅助臂291的示意图。图9所绘示为缩小体积的支撑架20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1]请请参阅图2及图3,图2所绘示为本实施例的支撑架20的立体图,图 3所绘示为支撑架20设置在支撑面9上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支撑架20是适于设置在外部的一支撑面9上,支撑架20包括一支撑体21、一顶部区块22、一第一移动区块23、两个交叉迭设的第一挠性带24、一第二移动区块25、两个第一支撑臂26、一第二支撑臂27、一第二夹环28、两个第三支撑臂29、两个辅助臂291、两个第二挠性带28B、一上方夹环211R、一下方夹环212R 及一脚架8。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支撑架,适于设置在外部的一支撑面上,其特征在于,该支撑架包括:一支撑体,设置于该支撑面的上方;一顶部区块,设置在该支撑体的顶端;一第一移动区块,包括一第一贯穿孔,且该支撑体穿过该第一贯穿孔;及两个交叉迭设的第一挠性带,该第一挠性带中间的部位固定于该顶部区块的上方,该第一挠性带的两端连接于该第一移动区块,且该第一挠性带的两端分设于该第一贯穿孔的两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第二移动区块,包括一第二贯穿孔,且该支撑体穿过该第二贯穿孔;及两个第一支撑臂,每一个第一支撑臂包括一第一组装区,该第一组装区的一端枢接于该第二移动区块,且所述两个第一支撑臂之间的夹角为钝角。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组装区的另一端以插销的方式固设于该第二移动区块,且该第一支撑臂的上表面向该支撑面的方向倾斜。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第二支撑臂,该第二支撑臂包括一第二组装区,该第二组装区的一端枢接于该第二移动区块,该第二组装区另一端以插销的方式固设于该第二移动区块,且该第二支撑臂与相邻的该第一支撑臂的夹角为钝角。5.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惠沛
申请(专利权)人:胡惠沛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