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开内容涉及用于移相器的移相介质、移相器和基站天线,其中,所述移相介质包括:至少两个介质块;以及至少一个阻抗匹配构件,所述至少一个阻抗匹配构件的数量比所述至少两个介质块的数量少一个,并且所述阻抗匹配构件和所述介质块间隔设置。此外,依据本公开内容所公开的移相器包括:移相器腔体;移相电路,所述移相电路容纳于所述移相器腔体之中;以及至少两块移相介质,所述至少两块移相介质被构造为前述的移相介质并且被设置在所述移相电路两侧。再者,依据本公开内容所公开的基站天线包括依据本公开内容所述的移相介质或移相器。括依据本公开内容所述的移相介质或移相器。括依据本公开内容所述的移相介质或移相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移相器的移相介质、移相器和基站天线
[0001]本公开内容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本公开内容涉及用于移相器的移相介质、移相器和基站天线。
技术介绍
[0002]在如今的移动通信网络覆盖之中,电调基站天线是覆盖网络的关键设备之一。移相器又是电调基站天线的最核心的部件之一。移相器性能的优劣直接决定了电调天线的性能,进而影响到网络的覆盖质量,故移相器在移动基站天线领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0003]传统的介质移相器主要通过移动移相器腔体内的移相介质,改变信号在移相器中的传播速率,使得经由该移相器输出的信号形成连续的线性相位差,从而实现移相的目的。因此,这类介质移相器的介质板设计、带状线设计以及腔体结构形式设计都很关键。
[0004]在移相介质的设计中,由于同样宽度的带线在移相介质中与在空气中呈现不同的阻抗,因此两者之间需要一段或多段匹配段来实现阻抗的匹配。目前最常规的设计是在移相介质上开窗,这种方式的缺点在于需要额外地增加匹配段的宽度以稳固地连接两端的移相介质。与此同时,这样的介质移相器中调整匹配只能通过改变开窗大小来实现,其调节方式单一并且不利于设计优化。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公开内容的专利技术人基于对现有技术的理解,即现有的移相介质仅仅能够通过开窗这一形式进行阻抗匹配,其匹配方式单一而且会增加移相介质尺寸,本公开内容的专利技术人创新地想到将移相介质在功能上分割成多个介质块,并且在介质块之间设置阻抗匹配构件的形式来改善移相介质的阻抗匹配方式。换而言之,本公开内容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移相介质,其将阻抗匹配构件和所述介质块间隔设置,从而使得所形成的移相介质能够在不增加移相介质尺寸的情况下灵活地进行阻抗匹配。
[0006]具体而言,依据本公开内容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用于移相器的移相介质,所述移相介质包括:
[0007]至少两个介质块;以及
[0008]至少一个阻抗匹配构件,所述至少一个阻抗匹配构件的数量比所述至少两个介质块的数量少一个,并且所述阻抗匹配构件和所述介质块间隔设置。
[0009]以这样的方式,借助于本公开内容所提出的移相介质被分为至少两个介质块,而且相邻的两个介质块之间设置有相应的阻抗匹配构件,从而使得依据本公开内容所公开的移相介质能够形成连续的空气和介质块相间隔的传输结构,进而能够灵活地进行阻抗匹配,从而满足移相器对于移相介质的要求。
[0010]在依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例之中,所述阻抗匹配构件包括:桥梁结构,所述桥梁结构的尺寸小于与之相邻的介质块的尺寸。以这样的方式,能够借助于例如模具等工作来对移相介质的某个分段进行加工,以便相对于介质块来说减小一些尺寸,从而形成依据
本公开内容所提出的桥梁结构,以实现阻抗匹配的目的。
[0011]在依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例之中,所述桥梁结构具有倒角结构和/或筋条结构。以这样的方式能够在易于加工的情况下一方面能够借助于例如模具等工作来实现依据本公开内容所提出的桥梁结构,另一方面也能够在此基础之上加强其结构强度。
[0012]在依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例之中,所述阻抗匹配构件包括:凹槽结构,所述凹槽结构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移相介质的纵向轴线相互平行。以这样的方式能够在不增加移相介质的相应分段的尺寸的情况下通过对移相介质的对应的分段进行挖槽的加工方式来实现上述的凹槽结构,进而实现上述的阻抗匹配构件,即能够以简单快捷的方式实现依据本公开内容所提出的阻抗匹配构件。
[0013]优选地,在依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例之中,所述阻抗匹配构件包括两个凹槽结构,所述两个凹槽结构关于所述纵向轴线对称。进一步优选地或者附加地,在依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例之中,所述阻抗匹配构件还包括:匹配孔,所述匹配孔与所述凹槽结构相关联。更为优选地,在依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例之中,所述匹配孔多于一个,并且所述匹配孔的排布方向和所述凹槽的延伸方向相互平行。可选地或者附加地,在依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例之中,所述匹配孔沿着所述移相介质的纵向轴向方向进行排布。
[0014]优选地,在依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例之中,所述阻抗匹配构件的数量多于或者等于两个。更为优选地,在依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例之中,至少两个阻抗匹配构件的结构不同。更为优选地,在依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例之中,所述移相介质一体成型地进行构造。
[0015]此外,依据本公开内容的第二方面还提出了一种移相器,所述移相器包括:移相器腔体;移相电路,所述移相电路容纳于所述移相器腔体之中;以及至少两块移相介质,所述至少两块移相介质被构造为依据本公开内容的第一方面所述的移相介质并且被设置在所述移相电路两侧。优选地,在依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例之中,所述至少两块移相介质上具有相对应的固定构件。以这样的方式能够实现位于移相电路两侧的介质板的相对位置的固定,从而为同步地进行移相提供结构保证。
[0016]此外,依据本公开内容的第三方面还提出了一种移相器,所述移相器包括:
[0017]移相器腔体;
[0018]移相电路,所述移相电路设置于所述移相器腔体内;以及
[0019]移相介质,所述移相介质设置于所述移相器腔体内并可沿着预设轨迹移动并且所述移相介质包括介质块以及与所述介质块连接的阻抗匹配构件,其中,所述阻抗匹配构件包括连接臂,所述连接臂的一端连接所述介质块,并且其中,所述连接臂的厚度小于所述介质块的厚度。
[0020]在依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例之中,所述阻抗匹配构件还包括加强臂,所述加强臂的一端连接所述介质块,并且其中,所述连接臂和所述加强臂沿着所述介质块的厚度方向布置。
[0021]在依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例之中,所述加强臂的宽度小于所述连接臂的宽度。
[0022]在依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例之中,所述连接臂设置有阻抗匹配孔。
[0023]在依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例之中,所述阻抗匹配构件包括一对加强臂,所述
加强臂的一端连接所述介质块,并且其中,所述连接臂和所述加强臂沿着所述介质块的厚度方向布置,所述阻抗匹配孔位于一对所述加强臂之间。
[0024]在依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例之中,所述连接臂的宽度小于所述介质块的宽度并且所述连接臂靠近所述介质块的一端还设置有加强筋。
[0025]再者,依据本公开内容的第四方面还提出了一种基站天线,所述基站天线包括根据上述的传动装置或根据上述的移相器。
[0026]综上所述,借助于本公开内容所提出的移相介质被分为至少两个介质块,而且相邻的两个介质块之间设置有相应的阻抗匹配构件,从而使得依据本公开内容所公开的移相介质能够形成连续的空气和介质块相间隔的传输结构,进而能够灵活地进行阻抗匹配,从而满足移相器对于移相介质的要求。
附图说明
[0027]参考附图示出并阐明实施例。这些附图用于阐明基本原理,从而仅仅示出了对于理解基本原理必要的方面。这些附图不是按比例的。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似的特征。
[0028]图1示出了依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移相器的移相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移相介质包括:至少两个介质块;以及至少一个阻抗匹配构件,所述至少一个阻抗匹配构件的数量比所述至少两个介质块的数量少一个,并且所述阻抗匹配构件和所述介质块间隔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相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抗匹配构件包括:桥梁结构,所述桥梁结构的尺寸小于与之相邻的介质块的尺寸。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相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桥梁结构具有倒角结构和/或筋条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相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抗匹配构件包括:凹槽结构,所述凹槽结构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移相介质的纵向轴线相互平行。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相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抗匹配构件包括两个凹槽结构,所述两个凹槽结构关于所述纵向轴线对称。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相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抗匹配构件还包括:匹配孔,所述匹配孔与所述凹槽结构相关联。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相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匹配孔多于一个,并且所述匹配孔的排布方向和所述凹槽的延伸方向相互平行。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相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匹配孔沿着所述移相介质的纵向轴向方向进行排布。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相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抗匹配构件的数量多于或者等于两个。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相介质,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阻抗匹配构件的结构不同。11.一种移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移相器包括:移相器腔体;移相电路,所述移相电路容纳于所述移相器腔体之中;以及至少两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静,陈俊,赵鑫,李壮,郭以栋,王旭,
申请(专利权)人:普罗斯通信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