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视野双远心镜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39989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8 09: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视野双远心镜头,属于光学设计技术领域,光学放大组由九片透镜组成,第一片透镜为凸凹透镜,第二片透镜为凸凹透镜,第三片透镜为双凸透镜,第四片透镜为双凹透镜,第五片透镜为凸凹透镜,第六片透镜为双凸透镜,第七片透镜为凹平透镜,第八片透镜为凸凹透镜,第九片透镜为凹凸透镜;成像组由五片透镜组成,第十片透镜为双凸透镜,第十一片透镜为双凹透镜,第十二片透镜为凹凸透镜,第十三片透镜为双凹透镜,第十四片透镜为双凸透镜,第十五片透镜为双凸透镜;第十三片透镜和第十四片透镜相互胶合。本发明专利技术在满足检测精度的前提下,使得镜头的视野范围大于被测物体的尺寸,能够一次性的观察到被测物体的全部尺寸,方便于测量。方便于测量。方便于测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视野双远心镜头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光学设计
,具体涉及一种大视野双远心镜头。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光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工业镜头在机器视觉和科研研究应用越来越广泛,目前,双远心镜头主要应用在机械零件测量、塑料零件测量、玻璃制品与医药零件测量、电子元件测量等,应用范围广,应用量大。在精密测量中,当被测物体的尺寸偏大时,一般会选择用小视野双远心镜头多次拍摄进行图像拼接,这样会导致生产效率低,测量精度不足。
[0003]因此,随着被测物体的测量尺寸越来越大,普通的小视野双远心镜头难以满足要求,对大视野双远心镜头的需求与日俱增。在满足被测物体精度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让镜头的视野范围大于被测物体的尺寸,使得能够一次性的观察到被测物体的全部尺寸,方便于测量。根据目前市场上双远心镜头技术,视野普遍较小,对比度和分辨率相对较低,已经难以满足客户对于大视野精密测量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大视野双远心镜头,在满足被测物体精度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让镜头的视野范围大于被测物体的尺寸,使得能够一次性的观察到被测物体的全部尺寸,方便于测量。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大视野双远心镜头,沿着光路依次包括光学放大组、孔径光阑和成像组;
[0006]所述光学放大组由九片透镜组成,沿着光路依次为:第一片透镜、第二片透镜、第三片透镜、第四片透镜、第五片透镜、第六片透镜、第七片透镜、第八片透镜和第九片透镜;第一片透镜为凸凹透镜,第二片透镜为凸凹透镜,第三片透镜为双凸透镜,第四片透镜为双凹透镜,第五片透镜为凸凹透镜,第六片透镜为双凸透镜,第七片透镜为凹平透镜,第八片透镜为凸凹透镜,第九片透镜为凹凸透镜;
[0007]孔径光阑位于光学放大组和成像组之间;
[0008]所述成像组由五片透镜组成,沿着光路依次为:第十片透镜、第十一片透镜、第十二片透镜、第十三片透镜、第十四片透镜和第十五片透镜;第十片透镜为双凸透镜,第十一片透镜为双凹透镜,第十二片透镜为凹凸透镜,第十三片透镜为双凹透镜,第十四片透镜为双凸透镜,第十五片透镜为双凸透镜;第十三片透镜和第十四片透镜相互胶合。
[0009]优选地,第一片透镜入光面的曲率半径为174.321
±
5%,出光面的曲率半径为771.423
±
5%;
[0010]第二片透镜入光面的曲率半径为113.643
±
5%,出光面的曲率半径为178.124
±
5%;
[0011]第三片透镜入光面的曲率半径为86.430
±
5%,出光面的曲率半径为

489.657
±
5%;
[0012]第四片透镜入光面的曲率半径为

113.886
±
5%,出光面的曲率半径为43.026
±
5%;
[0013]第五片透镜入光面的曲率半径为46.233
±
5%,出光面的曲率半径为57.143
±
5%;
[0014]第六片透镜入光面的曲率半径为74.256
±
5%,出光面的曲率半径为

42.064
±
5%;
[0015]第七片透镜入光面的曲率半径为

66.438
±
5%,出光面的曲率半径为无穷大;
[0016]第八片透镜入光面的曲率半径为35.852
±
5%,出光面的曲率半径为26.333
±
5%;
[0017]第九片透镜入光面的曲率半径为

75.566
±
5%,出光面的曲率半径为

27.765
±
5%;
[0018]第十片透镜入光面的曲率半径为13.787
±
5%,出光面的曲率半径为

324.567
±
5%;
[0019]第十一片透镜入光面的曲率半径为

23.765
±
5%,出光面的曲率半径为15.875
±
5%;
[0020]第十二片透镜入光面的曲率半径为

186.446
±
5%,出光面的曲率半径为

16.757
±
5%;
[0021]第十三片透镜入光面的曲率半径为

6.246
±
5%,出光面的曲率半径为46.967
±
5%;
[0022]第十四片透镜入光面的曲率半径为46.965
±
5%,出光面的曲率半径为

16.665
±
5%;
[0023]第十五片透镜入光面的曲率半径为66.356
±
5%,出光面的曲率半径为

26.286
±
5%;
[0024]单位均为毫米。
[0025]优选地,第一片透镜的中心厚度为10.164
±
5%;第二片透镜的中心厚度为10.018
±
5%;第三片透镜的中心厚度为13.872
±
5%;第四片透镜的中心厚度为9.057
±
5%;第五片透镜的中心厚度为10.027
±
5%;第六片透镜的中心厚度为11.176
±
5%;第七片透镜的中心厚度为2.981
±
5%;第八片透镜的中心厚度为3.977
±
5%;第九片透镜的中心厚度为5.983
±
5%;第十片透镜的中心厚度为5.026
±
5%;第十一片透镜的中心厚度为5.297
±
5%;第十二片透镜的中心厚度为5.025
±
5%;第十三片透镜的中心厚度为5.562
±
5%;第十四片透镜的中心厚度为3.175
±
5%;第十五片透镜的中心厚度为3.244
±
5%,单位均为毫米。
[0026]优选地,第一片透镜与第二片透镜在光轴上的距离为49.157
±
5%;第二片透镜与第三片透镜在光轴上的距离为59.836
±
5%;第三片透镜与第四片透镜在光轴上的距离为4.356
±
5%;第四片透镜与第五片透镜在光轴上的距离为0.827
±
5%;第五片透镜与第六片透镜在光轴上的距离为0.592
±
5%;第六片透镜与第七片透镜在光轴上的距离为6.257
±
5%;第七片透镜与第八片透镜在光轴上的距离为13.616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视野双远心镜头,沿着光路依次包括光学放大组、孔径光阑和成像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放大组由九片透镜组成,沿着光路依次为:第一片透镜、第二片透镜、第三片透镜、第四片透镜、第五片透镜、第六片透镜、第七片透镜、第八片透镜和第九片透镜;第一片透镜为凸凹透镜,第二片透镜为凸凹透镜,第三片透镜为双凸透镜,第四片透镜为双凹透镜,第五片透镜为凸凹透镜,第六片透镜为双凸透镜,第七片透镜为凹平透镜,第八片透镜为凸凹透镜,第九片透镜为凹凸透镜;孔径光阑位于光学放大组和成像组之间;所述成像组由五片透镜组成,沿着光路依次为:第十片透镜、第十一片透镜、第十二片透镜、第十三片透镜、第十四片透镜和第十五片透镜;第十片透镜为双凸透镜,第十一片透镜为双凹透镜,第十二片透镜为凹凸透镜,第十三片透镜为双凹透镜,第十四片透镜为双凸透镜,第十五片透镜为双凸透镜;第十三片透镜和第十四片透镜相互胶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视野双远心镜头,其特征在于:第一片透镜入光面的曲率半径为174.321
±
5%,出光面的曲率半径为771.423
±
5%;第二片透镜入光面的曲率半径为113.643
±
5%,出光面的曲率半径为178.124
±
5%;第三片透镜入光面的曲率半径为86.430
±
5%,出光面的曲率半径为

489.657
±
5%;第四片透镜入光面的曲率半径为

113.886
±
5%,出光面的曲率半径为43.026
±
5%;第五片透镜入光面的曲率半径为46.233
±
5%,出光面的曲率半径为57.143
±
5%;第六片透镜入光面的曲率半径为74.256
±
5%,出光面的曲率半径为

42.064
±
5%;第七片透镜入光面的曲率半径为

66.438
±
5%,出光面的曲率半径为无穷大;第八片透镜入光面的曲率半径为35.852
±
5%,出光面的曲率半径为26.333
±
5%;第九片透镜入光面的曲率半径为

75.566
±
5%,出光面的曲率半径为

27.765
±
5%;第十片透镜入光面的曲率半径为13.787
±
5%,出光面的曲率半径为

324.567
±
5%;第十一片透镜入光面的曲率半径为

23.765
±
5%,出光面的曲率半径为15.875
±
5%;第十二片透镜入光面的曲率半径为

186.446
±
5%,出光面的曲率半径为

16.757
±
5%;第十三片透镜入光面的曲率半径为

6.246
±
5%,出光面的曲率半径为46.967
±
5%;第十四片透镜入光面的曲率半径为46.965
±
5%,出光面的曲率半径为

16.665
±
5%;第十五片透镜入光面的曲率半径为66.356
±
5%,出光面的曲率半径为

26.286
±
5%;单位均为毫米。3.根据权力要求1所述的大视野双远心镜头,其特征在于:第一片透镜的中心厚度为10.164
±
5%;第二片透镜的中心厚度为10.018
±
5%;第三片透镜的中心厚度为13.872
±
5%;第四片透镜的中心厚度为9.057
±
5%;第五片透镜的中心厚度为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禄刘中华
申请(专利权)人:光虎光电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