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判别哑特猕猴桃与海沃德猕猴桃的区别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13882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8 09: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判别哑特猕猴桃与海沃德猕猴桃的区别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利用猕猴桃样本中的磷脂酰肌醇与甘油三酯含量的相对比值,对外观相似且不易鉴别的哑特猕猴桃与海沃德猕猴桃进行判别,猕猴桃果实中磷脂酰肌醇(16:1/18:1)与甘油三酯(14:0/18:3/18:3)含量的比值在19.5以上的为哑特猕猴桃样品,磷脂酰肌醇(16:1/18:1)与甘油三酯(14:0/18:3/18:3)含量的比值在2.0以下的为海沃德猕猴桃。本发明专利技术技术先进,操作简单、结果准确可靠。可为猕猴桃品种快速准确的鉴别提供参考数据。可为猕猴桃品种快速准确的鉴别提供参考数据。可为猕猴桃品种快速准确的鉴别提供参考数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判别哑特猕猴桃与海沃德猕猴桃的区别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分析化学领域,是一种哑特猕猴桃与海沃德猕猴桃的区别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磷脂酰肌醇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的,一是磷酸1,2

二脂酰甘油,二是肌醇。磷脂酰肌醇是G蛋白偶联受体的信号转导通路中的一种途径,在信号通路中胞外信号分子与细胞表面G蛋白耦联型受体结合,激活质膜上的磷脂酶C(PLC

β),使质膜上4,5

二磷酸磷脂酰肌醇(PIP2)水解成1,4,5

三磷酸肌醇(IP3)和二酰基甘油(DG)两个第二信使,胞外信号转换为胞内信号,这一信号系统又称为"双信使系统"。它在细胞中对于细胞形态、代谢调控、信号传导和细胞的各种生理功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0003]甘油三酯是含有一分子甘油和三分子脂肪酸的酯类。它是猕猴桃代谢过程中所需的燃料,可作为能源;同时,甘油酯类亦可作为细胞的表面物质,与细胞识别、组织免疫等有密切关系。甘油三酯也是形成猕猴桃香味的主要前体成分。
[0004]猕猴桃是猕猴桃科植物猕猴桃的果实。哑特猕猴桃是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的主栽品种之一,1998年通过省级品种审定。该品种属大型果,果实圆柱形,果面深褐色,果毛较硬,平均单果重90克,最大可达190克,9月上旬至10月上旬成熟。成熟后果肉翠绿色,肉质较细,富含多汁液。软熟后甜中带酸,适口感强,具有香味。海沃德猕猴桃原产地是新西兰,1980年引入中国,具有较长的贮藏期和货架期,是目前的高档猕猴桃主栽品种之一。该品种果实圆柱形,果皮褐色,果肉翠绿,味道甜酸可口,有浓厚的清香味,风味极好,维生素含量极高,其最大特点是果型美、品质优、货架期长,具有较好的丰产性,。
[0005]综上所述,海沃德和哑特猕猴桃外观都是圆柱形的大果,果皮深褐色,果肉翠绿,果毛较硬且口感偏酸甜(图1和图2)。消费者对此两果难以进行区分,目前对于海沃德和哑特猕猴桃的区别主要依靠果农的多年经验从细微的口感和果毛的长短进行判别。近年来有关猕猴桃区别的方法层出不群,但未曾有人提出将猕猴桃中的脂类物质含量或含量比值用于猕猴桃种类的区别。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快速准确判别哑特猕猴桃与海沃德猕猴桃的区别方法。利用猕猴桃果实中的磷脂酰肌醇(16:1/18:1)与甘油三酯(14:0/18:3/18:3)含量的比值对外观口感相似的海沃德和哑特猕猴桃品种进行判别分析,该方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可靠。
[0007]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判别哑特猕猴桃与海沃德猕猴桃的区别方法,其利用猕猴桃果实中磷脂酰肌醇(16:1/18:1)与甘油三酯(14:0/18:3/18:3)含量的比值对两个外观口感相似难以区别的哑特和海沃德品种进行判别,待测品种中磷脂酰肌醇(16:1/18:1)与甘油三酯(14:0/18:3/18:3)含量在19.5以上的为哑特猕猴桃样品,磷脂酰肌醇(16:1/18:1)与甘油三酯(14:0/18:3/18:3)含量的比值在2.0以下的为海沃德猕猴桃。
MS)方法测定猕猴桃样本中的磷脂酰肌醇(16:1/18:1)与甘油三酯(14:0/18:3/18:3)含量。
[0018]待测样本包括哑特猕猴桃样本3个,分别编号为YT

1、YT

2、YT

3,以海沃德猕猴桃样本3个,分别编号为HWD

1、HWD

2、HWD

3。
[0019]样本分析步骤如下所述:1.收集猕猴桃样本:以陕西周至县陕西佰瑞猕猴桃研究院的哑特、海沃德猕猴桃为材料,将猕猴桃果实打浆冷冻干燥成粉。
[0020]2.磷脂酰肌醇(16:1/18:1)与甘油三酯(14:0/18:3/18:3)含量测定方法:称取猕猴桃样50 mg放置于离心管中,加入300 μL甲醇溶液和1 mL MTBE,摇匀涡旋1 h后,加入300 μL H2O涡旋30 s,在4 ℃下静置10 min,14000 r
·
min
‑1转速离心10 min,取500 μL上清液冻干,于

80 ℃保存;进样分析前,复溶于100 μL的乙腈/异丙醇/水=65/30/5(v/v/v)溶液中,涡旋3 min,以14000 r
·
min
‑1转速在10 ℃下离心10 min,取上清液于进样瓶中。
[0021]液相色谱检测条件:使用Acquity UPLC BEH C8色谱柱(1.7 μm 粒径,2.1
×
100 mm,柱长100 mm, 美国)进行分离,柱温55 ℃,流速为0.26 mL/min。使用含有10 mM甲酸铵的乙腈和水(v/v,3:2)溶液作为流动相A,含有10 mM甲酸铵的异丙醇和乙腈(v/v,9:1)溶液用作流动相B。线性梯度洗脱条件设置为:0 min 68%A、1.5 min 68%A、15.5 min 15%A、15.6 min 3%A、18 min 3%A、18.1 min 68%A、20 min 68%A。
[0022]质谱检测条件:UHPLC系统经电喷雾离子化(ESI)源与Q ExactiveOrbitrap质谱相连。分别采用正、负离子模式采集数据,鞘气35 arb,辅助气5 arb,毛细管电压3 kV,离子传输管温度为320 ℃。质谱全扫模式下,仪器分辨率设置为120000,扫描范围为200

1200 m/z,阶梯碰撞能量:15、30、45 EV。
[0023]该分析条件下获得了上述猕猴桃果实中磷脂酰肌醇(16:1/18:1)与甘油三酯(14:0/18:3/18:3)的含量,发现磷脂酰肌醇(16:1/18:1)与甘油三酯(14:0/18:3/18:3)含量的比值变化显著,见表1;磷脂酰肌醇(16:1/18:1)与甘油三酯(14:0/18:3/18:3)含量的比值见图3。
[0024]表1 实施例所用的实验材料信息及磷脂酰肌醇(16:1/18:1)与甘油三酯(14:0/18:3/18:3)含量的比值
本专利技术将磷脂酰肌醇(16:1/18:1)与甘油三酯(14:0/18:3/18:3)含量的比值作为区分哑特猕猴桃、海沃德猕猴的标准。即待测品种中磷脂酰肌醇(16:1/18:1)与甘油三酯(14:0/18:3/18:3)含量的比值在19.5以上的为哑特猕猴桃样品,磷脂酰肌醇(16:1/18:1)与甘油三酯(14:0/18:3/18:3)含量的比值在2.0以下的为海沃德猕猴桃样品。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判定哑特猕猴桃与海沃德猕猴桃的区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哑特猕猴桃与海沃德猕猴桃果实中的磷脂酰肌醇(16:1/18:1)与甘油三酯(14:0/18:3/18:3)含量的比值作为区分哑特猕猴桃与海沃德猕猴桃的标准,待测猕猴桃品种中磷脂酰肌醇(16:1/18:1)与甘油三酯(14:0/18:3/18:3)含量的比值在19.5以上的为哑特猕猴桃样品,磷脂酰肌醇(16:1/18:1)与甘油三酯(14:0/18:3/18:3)含量的比值在2.0以下的为海沃德猕猴桃样品。2.根据权利1所述的一种判定哑特猕猴桃与海沃德猕猴桃的区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方法为:首先制备猕猴桃样品提取液,然后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

四极杆/静电场轨道肼高分辨质谱对猕猴桃样品中的磷脂酰肌醇(16:1/18:1)与甘油三酯(14:0/18:3/18:3)进行相对定量分析,计算磷脂酰肌醇(16:1/18:1)与甘油三酯(14:0/18:3/18:3)含量的比值,待测品种中磷脂酰肌醇(16:1/18:1)与甘油三酯(14:0/18:3/18:3)含量的比值在19.5以上的为哑特猕猴桃样品,磷脂酰肌醇(16:1/18:1)与甘油三酯(14:0/18:3/18:3)含量的比值在2.0以下的为海沃德猕猴桃样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判定哑特猕猴桃与海沃德猕猴桃的区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猕猴桃样品提取液的制备方法为:将采后猕猴桃果实快速去皮去籽,经榨汁机打碎,放入冷冻干燥机中干燥成粉;称取猕猴桃样50 mg放置于离心管中,加入300 μL甲醇溶液和1 mL MTBE,摇匀涡旋1 h后,加入300 μL H2O涡旋30 s,在4 ℃下静置10 min,14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燕妮李欣洁张坤刘欢余瑞张森虎武若冰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