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辐射源雷达多基联合定位最小二乘网格搜索求解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13864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8 09: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雷达技术领域,涉及外辐射源雷达多基联合定位最小二乘网格搜索求解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根据多站外辐射源定位原理,建立观测方程;对待估参数(目标位置)进行参数代换和参数分离处理;将多维待估参数转为一维待估参数;通过网格搜索法求得目标位置的最小二乘估计。本发明专利技术降低了网格搜索最小二乘估计的复杂度,具有较高的定位精度和较小的计算量。具有较高的定位精度和较小的计算量。具有较高的定位精度和较小的计算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外辐射源雷达多基联合定位最小二乘网格搜索求解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雷达


技术介绍

[0002]无源雷达可以利用环境中的民用或商用辐射源作为机会照射源来探测和定位目标,是一种特殊的双基地雷达。其具有反隐身、抗电子干扰、抗反辐射导弹隐蔽性高、覆盖性好、操作和维护成本低、不占用频谱资源等优点,近年来在各领域均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兴趣。
[0003]目前,外辐射源定位问题得到了广泛研究,并已经发展出了多种算法。常用的定位求解方法各有优劣:加权最小二乘定位方法引入了辅助参数,但是忽略了待估参数和辅助参数的依赖关系,因而不是最优;分布加权最小二乘法计算量大,模型复杂;而极值搜索法随着待估参数的增加搜索效率会下降。因此寻找一种计算量小、精度高的定位算法是值得研究的一个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现有定位求解方法忽略待估参数和辅助参数的依赖关系导致不是最优解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外辐射源雷达多基联合定位最小二乘网格搜索求解方法。
[0005]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步骤1:根据外辐射源位置[x
T
,y
T
]T
和N个接收站位置以及目标位置[x,y]T
,建立观测方程:
[0007][0008]其中,为接收站观测量,c为光速,Δτ为外辐射源的直达波信号与经目标反射的信号到达接收站n的时间差,x,y和为未知参数。
[0009]步骤2:对未知参数作变量代换x=r
T cosθ+x
T
,y=r
T sinθ+y
T
,则观测方程为:
[0010][0011]步骤3:求r
T
的最小二乘估计
[0012][0013]其中:
[0014][0015][0016]步骤4:使用网格搜索法,在[0,2π]求θ的估计值使误差e最小:
[0017]e=X
T
H(θ)(H
T
(θ)H(θ))
‑1H
T
(θ)X
[0018]则目标未知估计值为
[0019][002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将多参数非线性最小二乘定位问题,通过变量代换和参数分离的方法,转为单参数非线性最小二乘定位问题,降低了网格搜索最小二乘估计的复杂度,具有较高的定位精度和较小的计算量。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多站外辐射源定位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0023]本专利技术优选的实施方式如下:
[0024]步骤1:如图1所示,外辐射源位置为[x
T
,y
T
]T
,N个接收站位置为目标位置为[x,y]T
,建立观测方程:
[0025][0026]其中,为接收站观测量,c为光速,Δτ为外辐射
源的直达波信号与经目标反射的信号到达接收站n的时间差,x,y和为未知参数。
[0027]步骤2:对未知参数作变量代换x=r
T cosθ+x
T
,y=r
T sinθ+y
T
,则观测方程变形为:
[0028][0029]观测方程可写为:
[0030]H(θ)r
T
=X
[0031]其中
[0032][0033]步骤3:求r
T
的最小二乘估计
[0034][0035]步骤4:使用网格搜索法,在[0,2π]求θ的估计值使误差e最小:
[0036]e=X
T
H(θ)(H
T
(θ)H(θ))
‑1H
T
(θ)X
[0037]则目标未知估计值为:
[0038][0039]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外辐射源雷达多基联合定位最小二乘网格搜索求解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根据外辐射源位置[x
T
,y
T
]
T
和N个接收站位置以及目标位置[x,y]
T
,建立观测方程:其中,为接收站观测量,c为光速,Δτ为外辐射源的直达波信号与经目标反射的信号到达接收站n的时间差,x,y和为未知参数;步骤2:对未知参数作变量代换x=r
T cosθ+x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越付林王犇吴竞超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二四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