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烧室、发动机以及燃烧室的设计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138495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8 09: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燃烧室、发动机以及燃烧室的设计方法,该燃烧室的底面包括活塞顶面,活塞顶面包括进气侧活塞挤流面、排气侧活塞挤流面及进排气间活塞挤流面,排气侧活塞挤流面高于进气侧活塞挤流面,进排气间活塞挤流面为拱形面;燃烧室的顶面包括位于缸盖的底部的蓬顶结构、位于蓬顶结构的排气侧的挤流凹槽、位于蓬顶结构的进气侧的进气侧缸盖挤流面及蓬顶结构两侧的进排气间缸盖挤流面,挤流凹槽朝向活塞的表面为排气侧缸盖挤流面;上述燃烧室采用了活塞局部嵌入缸盖的挤流结构,并且使活塞顶面形状与缸盖的底部形状相适配,这样可以在保持挤流区域较大,具有足够挤流比的同时,减小气流的遮挡区,保证进排气流量,达到高进排气流通性的目的。排气流通性的目的。排气流通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燃烧室、发动机以及燃烧室的设计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发动机
,特别涉及一种燃烧室、发动机排气管以及燃烧室的设计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发动机燃烧室内的挤流可以提高活塞上止点时的湍动能,达到促进缸内燃烧,提高热效率,降低排放的目的,因此会布置很高的挤流比。但是当挤流比过高时,挤流区域的增加会造成进排气被遮挡,会使得进排气受阻,进排气能力下降,流通损失增大,进而带来额外的能量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燃烧室,以实现高挤流比的同时,减小气流的遮挡区,保证进排气流量。
[0004]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燃烧室的发动机以及上述燃烧室的设计方法。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燃烧室,所述燃烧室由活塞、缸盖以及气缸壁围成,所述燃烧室的底面包括设置在所述活塞的顶部的燃烧室凹坑以及环绕所述燃烧室凹坑的活塞顶面,所述活塞顶面包括进气侧活塞挤流面、排气侧活塞挤流面以及进排气间活塞挤流面,所述排气侧活塞挤流面高于所述进气侧活塞挤流面,所述进排气间活塞挤流面为拱形面,所述拱形面的最高点高于所述排气侧活塞挤流面;所述燃烧室的顶面包括设置在所述缸盖的底部的蓬顶结构、设置于所述蓬顶结构的排气侧的挤流凹槽、设置于所述蓬顶结构的进气侧的进气侧缸盖挤流面以及沿垂直于所述蓬顶结构的进气侧至排气侧方向位于所述蓬顶结构两侧的进排气间缸盖挤流面,所述挤流凹槽朝向所述活塞的表面为排气侧缸盖挤流面,所述排气侧缸盖挤流面高于所述进气侧缸盖挤流面;所述活塞设置所述排气侧活塞挤流面的部分能够嵌入所述挤流凹槽内形成排气侧挤流结构,所述进气侧活塞挤流面与所述进气侧缸盖挤流面配合构成进气侧挤流结构,所述进排气间活塞挤流面与所述进排气间缸盖挤流面配合形成进排气间挤流结构。
[0006]可选地,所述进气侧活塞挤流面以及所述排气侧活塞挤流面为相互平行的平面,所述排气侧缸盖挤流面与所述进气侧缸盖挤流面为相互平行的平面。
[0007]可选地,所述进气侧活塞挤流面以及所述排气侧活塞挤流面垂直于所述活塞的轴线。
[0008]可选地,所述排气侧活塞挤流面设置排气门避让槽,或者,所述排气侧活塞挤流面与所述进排气间活塞挤流面之间设置排气门避让槽。
[0009]可选地,所述蓬顶结构的排气侧表面与所述缸盖的底部平面之间的夹角θ1等于所
述缸盖的排气座圈底孔倒角所在平面与所述缸盖的底部平面之间的夹角θ2。
[0010]可选地,所述进排气间缸盖挤流面在所述蓬顶结构的进气侧的部分在所述缸盖的底部平面的投影沿所述缸盖的进气门至排气门方向的长度L1,与所述缸盖的进气座圈底孔倒角的下边界在所述缸盖的底部平面的投影沿所述缸盖的进气门至排气门方向的长度L2满足L1=(0.55~0.65)L2。
[0011]可选地,所述进排气间缸盖挤流面在所述蓬顶结构的排气侧的部分的延长线和所述缸盖的底部平面的交点,与所述蓬顶结构的最高点在所述缸盖的底部平面的投影之间的垂直距离L3,以及,所述缸盖的排气座圈底孔倒角的下边界的延长线与所述缸盖的底部平面的交点,与所述蓬顶结构的最高点在所述缸盖的底部平面的投影之间的垂直距离L4满足L3>L4。
[0012]可选地,所述缸盖的排气座圈底孔倒角的上边界的最低点距离所述缸盖的底部平面的高度H1与所述排气侧缸盖挤流面距离所述缸盖的底部平面的高度H2满足H2=(0.85~0.95)H1。
[0013]可选地,所述进排气间活塞挤流面的最高点距离所述进气侧活塞挤流面的高度H3与所述蓬顶结构的最高点距离所述缸盖的底部平面的高度H4满足H3<H4。
[0014]一种发动机,所述发动机包括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的燃烧室。
[0015]一种燃烧室的设计方法,包括步骤:步骤1:根据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的燃烧室构建燃烧室的三维模型;步骤2:对所述三维模型进行CFD分析,获取所述三维模型的进排气流量数据以及滚流强度数据,根据获取的进排气流量数据以及滚流强度数据对所述三维模型的各个挤流面尺寸进行调整,直到获取的进排气流量数据以及滚流强度数据与目标进排气流量数据以及目标滚流强度数据相吻合;步骤3:将所述三维模型制成燃烧室实物模型并进行进排气吹风试验,若进排气吹风试验结果与目标进排气流量数据以及目标滚流强度数据相吻合,则燃烧室实物模型满足设计要求;若进排气吹风试验结果与目标进排气流量数据以及目标滚流强度数据不吻合,则返回所述步骤2继续对所述三维模型的各个挤流面尺寸进行调整。
[0016]由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燃烧室,该燃烧室由活塞、缸盖以及气缸壁围成,燃烧室的底面包括设置在活塞的顶部的燃烧室凹坑以及环绕燃烧室凹坑的活塞顶面,活塞顶面包括进气侧活塞挤流面、排气侧活塞挤流面以及进排气间活塞挤流面,排气侧活塞挤流面高于进气侧活塞挤流面,进排气间活塞挤流面为拱形面,拱形面的最高点高于排气侧活塞挤流面;燃烧室的顶面包括设置在缸盖的底部的蓬顶结构、设置于蓬顶结构的排气侧的挤流凹槽、设置于蓬顶结构的进气侧的进气侧缸盖挤流面,挤流凹槽朝向活塞的表面为排气侧缸盖挤流面以及沿垂直于蓬顶结构的进气侧至排气侧方向位于蓬顶结构两侧的进排气间缸盖挤流面,排气侧缸盖挤流面高于进气侧缸盖挤流面;活塞设置排气侧活塞挤流面的部分能够嵌入挤流凹槽内形成排气侧挤流结构,进气侧活塞挤流面与进气侧缸盖挤流面配合构成进气侧挤流结构,进排气间活塞挤流面与进排气间缸盖挤流面配合形成进排气间挤流结构;上述燃烧室采用了活塞局部嵌入缸盖的挤流结构,并且使活塞顶面形状与缸盖的底部形状相适配,这样可以在保持挤流区域较大,具有足够挤流比的同时,减小气流的遮挡区,保证进排气流量,达到高进排气流通性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燃烧室的活塞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燃烧室的缸盖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燃烧室的缸盖的俯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燃烧室的缸盖的仰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燃烧室沿排气门至进气门方向且经过活塞中轴的剖面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燃烧室的缸盖的侧视图。
[0019]图示中,1为活塞;1

1为燃烧室凹坑;1

2为进气侧活塞挤流面; 1

3为排气侧活塞挤流面;1

4为进排气间活塞挤流面;1

5为排气门避让槽;2为缸盖;2

1为进气座圈;2

2为排气座圈;2

3为进气侧缸盖挤流面;2

4为排气侧缸盖挤流面;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烧室,所述燃烧室由活塞、缸盖以及气缸壁围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室的底面包括设置在所述活塞的顶部的燃烧室凹坑以及环绕所述燃烧室凹坑的活塞顶面,所述活塞顶面包括进气侧活塞挤流面、排气侧活塞挤流面以及进排气间活塞挤流面,所述排气侧活塞挤流面高于所述进气侧活塞挤流面,所述进排气间活塞挤流面为拱形面,所述拱形面的最高点高于所述排气侧活塞挤流面;所述燃烧室的顶面包括设置在所述缸盖的底部的蓬顶结构、设置于所述蓬顶结构的排气侧的挤流凹槽、设置于所述蓬顶结构的进气侧的进气侧缸盖挤流面以及沿垂直于所述蓬顶结构的进气侧至排气侧方向位于所述蓬顶结构两侧的进排气间缸盖挤流面,所述挤流凹槽朝向所述活塞的表面为排气侧缸盖挤流面,所述排气侧缸盖挤流面高于所述进气侧缸盖挤流面;所述活塞设置所述排气侧活塞挤流面的部分能够嵌入所述挤流凹槽内形成排气侧挤流结构,所述进气侧活塞挤流面与所述进气侧缸盖挤流面配合构成进气侧挤流结构,所述进排气间活塞挤流面与所述进排气间缸盖挤流面配合形成进排气间挤流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侧活塞挤流面以及所述排气侧活塞挤流面为相互平行的平面,所述排气侧缸盖挤流面与所述进气侧缸盖挤流面为相互平行的平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侧活塞挤流面以及所述排气侧活塞挤流面垂直于所述活塞的轴线。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侧活塞挤流面设置排气门避让槽,或者,所述排气侧活塞挤流面与所述进排气间活塞挤流面之间设置排气门避让槽。5.根据权利要求1

4任意一项所述的燃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蓬顶结构的排气侧表面与所述缸盖的底部平面之间的夹角θ1等于所述缸盖的排气座圈底孔倒角所在平面与所述缸盖的底部平面之间的夹角θ2。6.根据权利要求1

4任意一项所述的燃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排气间缸盖挤流面在所述蓬顶结构的进气侧的部分在所述缸盖的底部平面的投影沿所述缸盖的进气门至排气门方向的长度L1,与所述缸盖的进气座圈底孔倒角的下边界在所述缸盖的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利雨李军银王慧张善永贺经纬
申请(专利权)人: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