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BIM的市政道路地下综合管线检测装置及其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137724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8 09: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BIM的市政道路地下综合管线检测装置及其方法,属于市政道路综合管线工程施工技术领域,包括照明管线、雨水管道、污水管道、自来水管道、燃气管道、雨水过路管和污水过路管,照明管线、雨水管道、污水管道、自来水管道、燃气管道、雨水过路管和污水过路管组成市政地下综合管线,雨水过路管的一端设有雨水检查井,污水过路管的一端设有污水检查井,雨水管道、污水管道、自来水管道和燃气管道的管身上均设置有安装架,安装架上设有用于检测管道位移的传感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综合管线难施工和无位移检测的问题,通过BIM技术构建市政道路地下综合管线检测模型得出施工的最优方案,通过光学接近传感器检测管道是否产生位移。否产生位移。否产生位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BIM的市政道路地下综合管线检测装置及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市政道路综合管线工程施工
,具体为一种基于BIM的市政道路地下综合管线检测装置及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对市政道路设的需求不断增加,加快市政道路提升改造,使城市道路和地下综合管线建设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但现有的市政道路综合管线工程在施工中存在以下问题:
[0003]1.市政道路地下综合管线错综复杂,加之天气因素影响,导致施工难度极大,机械开挖作业频繁造成沿线老管线破坏,即造成了产权单位财产损失,又造成了施工工期的延长。
[0004]2.管道在施工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位移,如若管道的位移无法被及时发现,可能会影响后续施工工作,进而造成了施工工期的延长。
[0005]因此,不满足现有的需求,对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BIM的市政道路地下综合管线检测装置及其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BIM的市政道路地下综合管线检测装置及其方法,通过BIM技术构建市政道路地下综合管线检测模型,根据施工图、管线综合设计输入数据,进一步展开综合管线碰撞检查,计算出各相邻管线的垂直净距,提出人工配合机械进行综合管线施工的措施,同时根据检测系统进行仿真模拟,求解出地下综合管线施工的最优方案,保证了地下综合管线施工安全,降低施工成本,缩短施工工期,通过光学接近传感器检测管道是否产生位移,从而确保管道正常施工,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BIM的市政道路地下综合管线检测装置,包括照明管线、雨水管道、污水管道、自来水管道、燃气管道、雨水过路管和污水过路管,照明管线、雨水管道、污水管道、自来水管道、燃气管道、雨水过路管和污水过路管组成市政地下综合管线,雨水过路管的一端设有雨水检查井,污水过路管的一端设有污水检查井,雨水管道、污水管道、自来水管道和燃气管道的管身上均设置有安装架,安装架上设有用于检测管道位移的传感组件。
[0008]进一步地,所述照明管线、雨水管道、污水管道、自来水管道和燃气管道均沿道路方向埋设,各管线之间间隔较近且埋设深度不一。
[0009]进一步地,所述雨水过路管和污水过路管均横穿道路,雨水过路管和污水过路管的一端分别通过雨水检查井和污水检查井与厂区、小区的雨水管道与污水管道连通,另一端与相对应的道路雨水管道与污水管道连接。
[0010]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架两侧的底部连接有套环,套环的内径与各个安装管道的外径相适配,套环固定套接在各个管道的外周面,安装架通过套环设置在各个管道上。
[0011]进一步地,所述传感组件包括连接柱,连接柱的底端连接有光学接近传感器,光学接近传感器放置在雨水管道、污水管道、自来水管道和燃气管道的表面,连接柱的外侧壁面上设置有配重块,安装架上方的表面对称开设有通槽,连接柱通过顶端插入通槽的内部与安装架连接。
[0012]进一步地,所述光学接近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手持终端的信号输入端之间信号连接。
[0013]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柱的顶端设有卡块,通槽的内壁上开设有滑槽,卡块卡入滑槽内,卡块与滑槽之间滑动连接。
[0014]一种基于BIM的市政道路地下综合管线检测装置的实施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5]利用BIM技术能够较好的仿真模拟地下综合管线布局状况,并检测出各相邻管线的碰撞情况、垂直净距数值,进一步辅助现场施工作业,避免因操作不慎造成照明、自来水、燃气等管线的破坏,提高了现场的施工安全性;
[0016]安装架通过套环安装在在雨水管道、污水管道、自来水管道和燃气管道上,而光学接近传感器通过连接柱与安装架连接,光学接近传感器因配重块保持不动,而各管道则因位移位会带动套环靠近光学接近传感器;
[0017]光学接近传感器的固态光电转换器朝向套环发射经调制的光学信号,根据朝向套环发射的经调制的光学信号与在固态光电转换器处接收的经调制的光学信号之间的相移而变化,计算光学接近传感器与套环之间的距离;
[0018]光学接近传感器所检测的数据都会通过信号输出端传输到手持终端上,便于人们了解各个管道的准确数据。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0]1、本专利技术通过利用BIM技术对市政道路地下综合管线系统进行仿真模拟,计算出各相邻管线的碰撞情况及相邻管线的垂直净距,编制出相应的施工方案,避免在施工的过程中对相邻管线进行扰动和破坏,同时也避免了沟槽被水浸泡,保证了工程质量;对燃气管道的保护以减少安全事故发生,在安全垂直净距范围内由人工代替机械作业,以满足现场的施工进度计划,提高作业效率。
[0021]2、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光学接近传感器的固态光电转换器朝向套环发射经调制的光学信号,当管道发生位移时产生相移信号,根据朝向套环发射的经调制的光学信号与在固态光电转换器处接收的经调制的光学信号之间的相移而变化,以及根据相移信号,计算光学接近传感器与套环之间的距离,并将检测的数据传输到手持终端上,便于人们了解各个管道的准确数据。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市政道路地下综合管线检测系统模型;
[0023]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安装架与传感组件平面示意图;
[0024]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安装架与传感组件立体示意图;
[0025]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传感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1、照明管线;2、雨水管道;3、污水管道;4、自来水管道;5、燃气管道;6、雨水过路管;7、雨水检查井;8、污水过路管;9、污水检查井;10、安装架;101、套环;102、通槽;
103、滑槽;11、传感组件;111、连接柱;112、光学接近传感器;113、配重块;114、卡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为了解决现有的市政道路地下综合管线错综复杂,加之天气因素影响,导致施工难度极大,机械开挖作业频繁造成沿线老管线破坏,既造成了产权单位财产损失,也造成了施工工期延长的技术问题,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29]一种基于BIM的市政道路地下综合管线检测装置,包括照明管线1、雨水管道2、污水管道3、自来水管道4、燃气管道5、雨水过路管6和污水过路管8,照明管线1、雨水管道2、污水管道3、自来水管道4、燃气管道5、雨水过路管6和污水过路管8组成市政地下综合管线,雨水过路管6的一端设有雨水检查井7,污水过路管8的一端设有污水检查井9,雨水管道2、污水管道3、自来水管道4和燃气管道5的管身上均设置有安装架10,安装架10上设有用于检测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BIM的市政道路地下综合管线检测装置,包括照明管线(1)、雨水管道(2)、污水管道(3)、自来水管道(4)、燃气管道(5)、雨水过路管(6)和污水过路管(8),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管线(1)、雨水管道(2)、污水管道(3)、自来水管道(4)、燃气管道(5)、雨水过路管(6)和污水过路管(8)组成市政地下综合管线,雨水过路管(6)的一端设有雨水检查井(7),污水过路管(8)的一端设有污水检查井(9),雨水管道(2)、污水管道(3)、自来水管道(4)和燃气管道(5)的管身上均设置有安装架(10),安装架(10)上设有用于检测管道位移的传感组件(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市政道路地下综合管线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管线(1)、雨水管道(2)、污水管道(3)、自来水管道(4)和燃气管道(5)均沿道路方向埋设,各管线之间间隔较近且埋设深度不一。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市政道路地下综合管线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过路管(6)和污水过路管(8)均横穿道路,雨水过路管(6)和污水过路管(8)的一端分别通过雨水检查井(7)和污水检查井(9)与厂区、小区的雨水管道(2)与污水管道(3)连通,另一端与相对应的道路雨水管道(2)与污水管道(3)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市政道路地下综合管线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10)两侧的底部连接有套环(101),套环(101)的内径与各个安装管道的外径相适配,套环(101)固定套接在各个管道的外周面,安装架(10)通过套环(101)设置在各个管道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市政道路地下综合管线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组件(11)包括连接柱(111),连接柱(111)的底端连接有光学接近传感器(112),光学接近传感器(112)放置在雨水管道(2)、污水管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存禄齐蒙张世康陈建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