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书的盖板层状结构及其制造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33623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8 09: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子书的盖板层状结构及其制造工艺,包括盖板基材层、深色系油墨层、AG防眩光层、浅色系油墨层,盖板基材层背面设置深色系油墨层,盖板基材层正面设置浅色系油墨层,浅色系油墨层正面设置AG防眩光层,浅色系油墨层可让电子书盖板实现浅色系外观,更好的装饰电子书,使电子书市场在颜色搭配系列上出现多元化,扩大消费者的选择空间,而且浅色系油墨为UV油墨,与AG防眩光层相配合附着力能达到5B以上,保证后续高温热压加工过程不会出现分裂现象。分裂现象。分裂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子书的盖板层状结构及其制造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书配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子书的盖板层状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电子书是指将文字、图片、声音、影像等讯息内容数字化的出版物和植入或下载数字化文字、图片、声音、影像等讯息内容的集存储和显示终端于一体的手持阅读器。现有电子书的显示结构如图1所示,盖板需先跟导光板贴合,此结构要求盖板边缘有非常强的遮蔽效果,防止导光板光源出现渗透或者光源从盖板传导出去,影响显示效果。因此常规电子书盖板的层状结构如图2所示,需在贴合面在盖板基材边缘印刷深色系(黑色)油墨,起到遮蔽效果。因此层状结构的限制,电子书市场都以深色系颜色为主,颜色相对单一。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实现电子书盖板颜色多元化提供给消费者以多种选择,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4]一种电子书的盖板层状结构,包括盖板基材层、深色系油墨层、AG防眩光层,盖板基材层背面设置深色系油墨层,还包括浅色系油墨层,盖板基材层正面设置浅色系油墨层,浅色系油墨层正面设置AG防眩光层。
[000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浅色系油墨为UV油墨。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浅色系油墨有两层,一层为色号是冷灰3C的油墨层,另一层为色号是冷灰9C的油墨层。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深色系油墨层为黑色油墨。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盖板基材层为塑胶。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深色系油墨层、浅色系油墨层采用丝网印刷工艺印制而成。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盖板基材层的厚度为0.5mm

0.65mm,深色系油墨层的厚度为5um

7um,浅色系油墨层的厚度为3um

5um。
[0011]一种电子书的盖板制造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12]①
在盖板基材层正面采用UV油墨印上浅色系油墨层;
[0013]②
在盖板基材层背面采用UV油墨印上深色系油墨层;
[0014]③
在浅色系油墨层正面涂上AG防眩光层,AG防眩光层涂覆盖板基材层正面,AG防眩光层的硬度在3H以上。
[0015]步骤

中浅色系油墨层有两层。
[0016]有益效果:浅色系油墨层可让电子书盖板实现浅色系外观,更好的装饰电子书,使电子书市场在颜色搭配系列上出现多元化,扩大消费者的选择空间,而且浅色系油墨为UV油墨,与AG防眩光层相配合附着力能达到5B以上,保证后续高温热压加工过程不会出现分裂现象。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现有技术电子书屏幕的结构图;
[0018]图2是现有技术盖板的结构图;
[0019]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一;
[0020]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二;
[0021]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说明:
[0023]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位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4]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5]实施方式一:
[0026]如图3所示,一种电子书的盖板层状结构,包括盖板基材层1、深色系油墨层2、AG防眩光层3,盖板基材层1背面设置深色系油墨层2,盖板层状结构还包括浅色系油墨层4,盖板基材层1正面设置浅色系油墨层4,浅色系油墨层4正面设置AG防眩光层3。浅色系油墨为UV油墨,AG防眩光层3为UV光固型涂层是后处理涂层,需同时在基材PMMA面以及油墨面军备相同附着力,因盖板产品结构后期需做热弯处理,两个叠加涂层需承受200℃温度热压,保持涂层不裂根据以上特性要求以及工艺流程,传统溶剂型热固油墨不能匹配AG胶水,所以才采用UV油墨,UV油墨确保与AG胶水在UV固化过程,附着力能达到5B以上。这样在高温热压过程,两个不同涂层不会出现分裂现象。浅色系油墨4只有一层,深色系油墨层3为黑色油墨,盖板基材层1为塑胶,深色系油墨层2、浅色系油墨层4采用丝网印刷工艺印制而成。
[0027]实施方式二:
[0028]如图4所示,一种电子书的盖板层状结构,包括盖板基材层1、深色系油墨层2、AG防眩光层3,盖板基材层1背面设置深色系油墨层2,盖板层状结构还包括浅色系油墨层4,盖板基材层1正面设置浅色系油墨层4,浅色系油墨层4正面设置AG防眩光层3。浅色系油墨为UV油墨,AG防眩光层3为UV光固型涂层是后处理涂层,需同时在基材PMMA面以及油墨面军备相同附着力,因盖板产品结构后期需做热弯处理,两个叠加涂层需承受200℃温度热压,保持涂层不裂根据以上特性要求以及工艺流程,传统溶剂型热固油墨不能匹配AG胶水,所以才采用UV油墨,UV油墨确保与AG胶水在UV固化过程,附着力能达到5B以上。这样在高温热压过程,两个不同涂层不会出现分裂现象。浅色系油墨4有两层,一层为色号是冷灰3C的油墨层,另一层为色号是冷灰9C的油墨层,深色系油墨层3为黑色油墨,盖板基材层1为塑胶,深色系油墨层2、浅色系油墨层4采用丝网印刷工艺印制而成。
[0029]具体的在上述所有实施方式中,盖板基材层1的厚度为0.5mm

0.65mm,深色系油墨层2的厚度为5um

7um,浅色系油墨层4的厚度为3um

5um,如图5所示,盖板基材层1是实心透明体,为了可观看电子书屏幕,深色系油墨层2、浅色系油墨层4为空心体,为了不遮挡盖板基材层1的可视区,浅色系油墨层4正面所设置的AG防眩光层3同时也是涂覆在盖板基材层1的可视区(浅色系油墨层4盖住的为不可视区其余为可视区),AG防眩光涂层3对着可视区的厚度为12

15um而对着油墨区的厚度为3

5um,各层的厚度差异超过5um,可肉眼看到涂层厚度差异,导致外观效果不一致。
[0030]一种电子书的盖板制造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31]①
在盖板基材层正面采用UV油墨印上浅色系油墨层;
[0032]②
在盖板基材层背面采用UV油墨印上深色系油墨层;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书的盖板层状结构,包括盖板基材层、深色系油墨层、AG防眩光层,盖板基材层背面设置深色系油墨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浅色系油墨层,盖板基材层正面设置浅色系油墨层,浅色系油墨层正面设置AG防眩光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子书的盖板层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浅色系油墨为UV油墨。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电子书的盖板层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浅色系油墨有两层,一层为色号是冷灰3C的油墨层,另一层为色号是冷灰9C的油墨层。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子书的盖板层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深色系油墨层为黑色油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子书的盖板层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基材层为塑胶。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一种电子书的盖板层状结构,其特征在于:深色系油墨层、浅色系油墨层采用丝网印刷工艺印制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骏
申请(专利权)人:上艺科技开发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