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深水少井区岩性油气藏SAC流体界面的预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13268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8 09: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深水少井区岩性油气藏SAC流体界面的预测方法,所述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基于研究区域或全球已钻井实钻流体界面情况,建立流体界面与钻井成功率的数据库;(2)根据步骤(1)所得数据库,综合区域油气藏特征分析统计及研究区勘探经验,确定影响流体界面的关键因素;(3)分析并评价步骤(2)所得关键因素的类别及各自的影响程度,建立SAC评分标准,从而指导流体界面的预测。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预测方法充分挖掘了地震信息,解决了无实钻情况下的流体界面落实,充分降低了流体界面的预测难度。难度。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深水少井区岩性油气藏SAC流体界面的预测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油气藏勘探
,涉及一种油气藏流体界面的预测方法,尤其涉及一种深水少井区岩性油气藏SAC流体界面的预测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油气藏流体界面的预测多依靠钻井揭示或本油气田的油、气、水压力回归。当无钻井揭示流体界面或者未钻遇水层时(如油底或气底),技术人员主要通过叠前反演、流体因子或者平点反射定性预测流体界面。然而,在实际应用中,上述方法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叠前反演受钻井数量、钻井分布及敏感性参数的影响,效果具有不确定性;一般情况下,流体因子通过纵波、横坡阻抗等参数间接获得,也容易出现累计误差,效果往往无法达到预期;在无明显构造背景和储层砂体较薄的情况下,平点反射的流体界面指示效果无法应用于岩性圈闭油气藏的评价中。上述缺陷均限制了现有技术在流体界面识别中的使用。
[0003]目前,随着地震技术的不断提升,叠前地震越来越多地被使用,其包含大量信息多直接用于储层刻画、烃类检测的探索中,主要用于定性的烃类判别,而尚未用于流体界面的预测。
[0004]由此可见,如何提供一种油气藏流体界面的预测方法,充分挖掘地震信息,解决无实钻情况下的流体界面落实,充分降低流体界面的预测难度,成为了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深水少井区岩性油气藏SAC流体界面的预测方法,所述预测方法充分挖掘了地震信息,解决了无实钻情况下的流体界面落实,充分降低了流体界面的预测难度。
[0006]为达到此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深水少井区岩性油气藏SAC流体界面的预测方法,所述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1)基于研究区域或全球已钻井实钻流体界面情况,建立流体界面与钻井成功率的数据库;
[0009](2)根据步骤(1)所得数据库,综合区域油气藏特征分析统计及研究区勘探经验,确定影响流体界面的关键因素;
[0010](3)分析并评价步骤(2)所得关键因素的类别及各自的影响程度,建立SAC评分标准,从而指导流体界面的预测。
[001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套深水沉积体系下,以SAC流体界面识别技术为核心,通过建立对油、气、水界面具有指示意义的关键参数的定量评价标准,融合了区域油气藏特征和专家经验进行综合评判打分,实现了油气藏流体界面的准确预测,充分挖掘了地震信息,解决了无实钻情况下的流体界面落实,充分降低了流体界面的预测难度。
[0012]本专利技术中,所述SAC是指构造等值线(Structure)与地震属性变化线(Amplitude)的吻合程度(Conformance)。
[0013]地震正演表明,在地下储层物性变化不大的情况下,油层、气层与水层有明显的振幅变化,具有油、气强而水弱的特点,即一定地质条件下振幅对流体具有明显的指示意义。通过地震结合地球物理分析,这种油水/气水差异及其产生的影响可以一定程度的量化出来。本申请通过对SAC影响因子进行分析并建立评分标准,以此为基础创立了一套标准进行SAC评价,最终确定流体界面。
[0014]优选地,步骤(2)所述关键因素包括地震资料可靠度、振幅属性质量、流体响应敏感性、可能流体界面、构造振幅一致性、顶底属性一致性与区域地质认识吻合度。
[0015]优选地,所述地震资料可靠度的评价包括:通过井上获取的参数开展正演模拟,将地震井旁道实际振幅值与井上参数正演振幅值对比,对地震资料保幅性进行分析,确定地震振幅的适用情况;针对不同目的层情况,分别提取各角度振幅值曲线,建立振幅变化率的计算方法。
[0016]优选地,所述振幅属性质量的评价包括:分别评价油气藏/圈闭砂体与围岩地震响应差异性和油气藏/圈闭范围内振幅连续性,并计算这两个因素的平均分值作为振幅属性质量的评价分值。
[0017]优选地,所述流体响应敏感性的评价包括:基于靶区已钻井岩石物理分析,通过物性参数差异计算地震响应,确定油/气层与水层响应的振幅曲线。
[0018]优选地,所述可能流体界面的预测包括:对研究区内振幅变化处可能的流体界面位置进行分析,结合油气藏的地质认识和钻井结果,对流体界面深度进行预测。
[0019]优选地,所述构造振幅一致性的分析包括:对地震优选属性变化线与构造等值线之间的吻合度进行分析,选取与属性变化线较近且叠合趋势较好的构造等值线作为预测的流体界面取值,与区域评估标准进行对比,并指导流体界面位置的识别。
[0020]优选地,所述顶底属性一致性的评价包括:对顶面属性和底面属性变化线与构造等值线的一致性分析后确定的流体界面深度分别拾取并进行对比和容错性分析。
[0021]优选地,所述区域地质认识吻合度的评价包括:基于区域地质分析和沉积分析,对各项地质影响因素分别进行评判,通过计算算术平均值,最终确定地质吻合度的分值。
[0022]优选地,步骤(3)所述影响程度的评价包括:计算各项关键因素的权重,并量化为打分数值。
[0023]优选地,所述权重的赋值方式根据实际地质情况及对研究区的勘探程度深浅进行修改。
[0024]优选地,所述SAC评分标准涉及的计算公式为:
[0025][0026]式中,A
i
为各项关键因素的分值;Q
i
为各项关键因素的权重因子;n取6。
[0027]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8]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套深水沉积体系下,以SAC流体界面识别技术为核心,通过建立对油、气、水界面具有指示意义的关键参数的定量评价标准,融合了区域油气藏特征和专家经
验进行综合评判打分,实现了油气藏流体界面的准确预测,充分挖掘了地震信息,解决了无实钻情况下的流体界面落实,充分降低了流体界面的预测难度。
附图说明
[0029]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预测方法流程图;
[0030]图2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预测方法中油气藏/圈闭砂体与围岩地震响应差异性评价标准;
[0031]图3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预测方法中圈闭内振幅连续性评价标准;
[0032]图4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预测方法中构造振幅一致性评估标准;
[0033]图5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预测方法中油水界面与顶底面关系示意图;
[0034]图6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预测方法中区域数据库统计各项关键因素与钻井成功率图;
[0035]图7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预测方法中权重因子分析图;
[0036]图8为实施例1提供的预测方法中实际地震与井旁正演振幅差异对比图;
[0037]图9为实施例1提供的预测方法中靶区某油田地震属性图;
[0038]图10为实施例1提供的预测方法中靶区某油田地震属性与构造等值线叠合图;
[0039]图11为实施例1提供的预测方法中靶区目标砂体顶、底面属性与构造等值线叠合图;
[0040]图12为实施例1提供的预测方法中靶区权重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深水少井区岩性油气藏SAC流体界面的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基于研究区域或全球已钻井实钻流体界面情况,建立流体界面与钻井成功率的数据库;(2)根据步骤(1)所得数据库,综合区域油气藏特征分析统计及研究区勘探经验,确定影响流体界面的关键因素;(3)分析并评价步骤(2)所得关键因素的类别及各自的影响程度,建立SAC评分标准,从而指导流体界面的预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关键因素包括地震资料可靠度、振幅属性质量、流体响应敏感性、可能流体界面、构造振幅一致性、顶底属性一致性与区域地质认识吻合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震资料可靠度的评价包括:通过井上获取的参数开展正演模拟,将地震井旁道实际振幅值与井上参数正演振幅值对比,对地震资料保幅性进行分析,确定地震振幅的适用情况;针对不同目的层情况,分别提取各角度振幅值曲线,建立振幅变化率的计算方法。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幅属性质量的评价包括:分别评价油气藏/圈闭砂体与围岩地震响应差异性和油气藏/圈闭范围内振幅连续性,并计算这两个因素的平均分值作为振幅属性质量的评价分值。5.根据权利要求2

4任一项所述的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响应敏感性的评价包括:基于靶区已钻井岩石物理分析,通过物性参数差异计算地震响应,确定油/气层与水层响应的振幅曲线。6.根据权利要求2

5任一项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川赵晨露刘琼陶维祥彭文绪程涛韩利侯波刘小龙
申请(专利权)人:中海石油国际能源服务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