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高次欧式距离的智能电网用户需求响应评价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13081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8 09: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高次欧式距离的智能电网用户需求响应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根据智能电网园区用户的目标负荷的特点,确认目标负荷曲线;在目标负荷曲线的基础上,确认需求响应期间各时间点的权重因子,以及放大指数,进而得到需求响应的评价计算公式;通过公式计算,得出智能电网园区用户的需求响应效果评价值。的需求响应效果评价值。的需求响应效果评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高次欧式距离的智能电网用户需求响应评价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高次欧式距离的智能电网用户需求响应评价方法,属于电力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智能化的手段调控用户负荷,确保电网稳定运行的方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这其中,需求响应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技术。
[0003]需求响应主要包含负荷预测、响应事件发起、指标分解、指令执行以及响应评价等几个环节。由于需求响应会影响用户的正常用电,因此多数用户对该技术存在一定的排斥心理。这为需求响应的落地推广制造了一定的障碍。作为需求响应的最后一个环节,响应评价与对用户的补贴息息相关,直接影响用户的参与意愿和具体的参与方式。
[0004]现有的评价算法,能够满足不同场景下需求相应的评价要求。但随着需求响应的发展,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评价算法。这种不同的算法,不便于从更广泛的范围对响应效果做出统一的评价。从需求响应系统的研发成本角度看,不同的地区,需要设计不同的评价算法。这增加了企业的研发成本。因此,需要一套新的评价算法,能够自适应地结合当地的需求响应特点,对智能电网园区用户响应效果进行评价。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基于高次欧式距离的智能电网用户需求响应效果评价方法,综合考虑了响应速度、响应时间长度、响应负荷量、总削减电量、尖峰负荷等常见指标的特点,实现了智能电网园区用户需求响应效果的评价。
[0006]一种基于高次欧式距离的智能电网用户需求响应评价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0007]根据智能电网园区用户的目标负荷的特点,确认目标负荷曲线;
[0008]在目标负荷曲线的基础上,确认需求响应期间各时间点的权重因子,以及放大指数,进而得到需求响应的评价计算公式;
[0009]通过公式计算,得出智能电网园区用户的需求响应效果评价值。
[0010]进一步地,所述目标负荷曲线的认定,包括下述三种方式:
[0011]由需求响应发起人直接指定;
[0012]在指令执行前,由需求响应系统对用户进行负荷预测;在预测负荷曲线基础上,将需求响应的事件段内各点降低一定的额度,得出目标负荷曲线;
[0013]限定负荷。
[0014]进一步地,所述限定负荷规定用户的负荷不得超过预设范围,或者规定负荷值为0。
[0015]进一步地,所述高次欧式距离的计算公式如下:
[0016][0017]式中,i表示量测的时间点,p表示实际负荷曲线,表示目标负荷曲线,w
i
为响应期间各时间点的权重因子,n是量测的时间点数量,m是对各量测点差值的放大指数。
[0018]进一步地,若响应速度是唯一关注的评价指标,则将m设置为2,w
i
设置为:
[0019][0020]进一步地,若响应时间长度是唯一关注的考核指标,则将m设置为2,w
i
设置为:
[0021][0022]进一步地,若总削减电量是唯一关注的考核指标,则将m设置为2,w
i
设置为1。
[0023]进一步地,若响应负荷量或者尖峰负荷是唯一关注的考核指标,则将m设置为8,w
i
设置为1。
[0024]进一步地,若系统关注多项指标,则根据下述公式设置权重:
[0025][0026]式中,分别表示响应速度、响应时间长度、总削减电量的权重因子所组成的向量,c
speed
、c
duration
、c
kWh
分别为响应速度、响应时间长度、总削减电量三个权重向量的系数,由需求响应发起人指定,W
T
表示综合权重因子。
[0027]进一步地,计算智能电网园区用户参与需求响应效果的计算公式如下:
[0028][002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
[0030]本专利技术对智能电网园区用户的需求响应评价场景进行了考察,实现了基于高次欧式距离的智能电网园区用户需求响应效果评价算法。
[0031]本专利技术充分发挥智能电网园区在计算方面的优势,克服了不同场景下评价方法的差异化问题,实现了需求响应评价的自动化、智能化。
附图说明
[0032]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基于高次欧式距离的智能电网用户响应效果评价方法流程图;
[0033]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高次欧式距离的智能电网用户需求响应效果评价算法权重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
[003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高次欧式距离的智能电网用户需求响应效果评价方法,实现需求响应效果的评价,其改进之处在于,针对复合多种指标的需求响应场景:
[0036]通过确认各项权重因子,实现适应不同场景的需求响应算法;
[0037]实施时,通过确认不同因子的权重,建立响应效果的评价公式。
[0038]其中,绘制权重因子的确认过程,其步骤包括:
[0039](1)目标负荷曲线的认定,包括下述三种方式:
[0040]1)由需求响应发起人直接指定;
[0041]2)在指令执行前,由需求响应系统对用户进行负荷预测。在预测负荷曲线基础上,将需求响应的事件段内各点降低一定的额度,得出目标负荷曲线。
[0042]3)规定用户的负荷不得超过某一个范围,或者规定负荷值必须为0。
[0043](2)设计高次欧式距离的计算公式如下:
[0044][0045]式中,i表示量测的时间点。p表示实际负荷曲线,表示目标负荷曲线。w
i
为响应期间各时间点的权重因子。n是量测点数量,m是对各量测点差值的放大指数。
[0046](3)如果响应速度是唯一关注的评价指标,则将m设置为2,w
i
设置为:
[0047][0048](4)如果响应时间长度是唯一关注的考核指标,则将m设置为2,
wi
设置为:
[0049][0050](5)如果总削减电量是唯一关注的考核指标,则将m设置为2,w
i
设置为1。
[0051](6)如果响应负荷量或者尖峰负荷是唯一关注的考核指标,则将m设置为8,w
i
设置为1。
[0052](7)如果系统关注多项指标,则根据下述公式设置权重:
[0053][0054]式中,分别表示响应速度、响应时间长度、总削减电量的权重因子所组成的向量,分别根据权利要求5、6、7计算得出。c
speed
、c
duration
、c
kWh
分别为响应速度、响应时间长度、总削减电量三个权重向量的系数,由需求响应发起人指定。W
T
表示综合权重权重因子,对应权利要求4所述公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高次欧式距离的智能电网用户需求响应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根据智能电网园区用户的目标负荷的特点,确认目标负荷曲线;在目标负荷曲线的基础上,确认需求响应期间各时间点的权重因子,以及放大指数,进而得到需求响应的评价计算公式;通过公式计算,得出智能电网园区用户的需求响应效果评价值。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高次欧式距离的智能电网用户需求响应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负荷曲线的认定,包括下述三种方式:由需求响应发起人直接指定;在指令执行前,由需求响应系统对用户进行负荷预测;在预测负荷曲线基础上,将需求响应的事件段内各点降低一定的额度,得出目标负荷曲线;限定负荷。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高次欧式距离的智能电网用户需求响应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定负荷规定用户的负荷不得超过预设范围,或者规定负荷值为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高次欧式距离的智能电网用户需求响应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次欧式距离的计算公式如下:式中,i表示量测的时间点,p表示实际负荷曲线,表示目标负荷曲线,w
i
为响应期间各时间点的权重因子,n是量测的时间点数量,m是对各量测点差值的放大指数。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高次欧式距离的智能电网用户需求响应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若响应速度是唯一关注的评价指标,则将m设置为2,w
i<...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科军李亚飞刘乙郑众谢鹰宋杰陈嘉栋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电南瑞南京控制系统有限公司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