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穗头小麦选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12996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8 09: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大穗头小麦选种方法,涉及农作物选种技术领域。该大穗头小麦选种方法,包括以下选种步骤,S1:父本培育,确定母本和父本的杂交组合,将选取大穗的优良麦种作为母本,并将其进行种植,父本小麦抽穗后,采用收集袋将母本小麦的穗头进行封罩,待母本小麦进入扬花期后,收集父本小麦的花粉。通过选取优异的母本和父本麦种,并将以母本麦为基础配合父本麦进行初步杂交后形成杂交麦种,然后将杂交麦种继续培养后,连续通过播种、收集、筛选工序,并配合相应的培育数据对比分析得到最终大穗小种种,选育出大穗头小麦种在进行后续种植培育时生长速度快、亩产量较高,便于进行大区域推广种植。域推广种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穗头小麦选种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作物选种
,具体为一种大穗头小麦选种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小麦育种是指人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利用基因重组或者杂交的手段,有目的、有计划地获得人们所需要的小麦新品种,小麦新品种的形成基本都是通过杂交手段进行获得的,杂交是通过不同的母本和父本相互结合,并利用品种间杂交组配选育而形成最终优良品种的方法,并且在杂交过程中通过不断地剔除变异失败的品种,从而实现保留和不断升级最终的优良品种的效果。
[0003]高产小麦主要有大穗和多穗两种,其中大穗型小麦相比于多穗型小麦来说具有茎秆粗、抗倒伏能力强、抗病能力强、稳定性高等优点,因此大穗型小麦的研发相对于多穗小麦更多一些,现有小麦的大穗性状已经达到较高水准,为了使小麦获得更好的大穗性状,现有的研发都是通过诱变育种技术诱发小麦种子发生基因突变,从而使大穗型小麦获得更大的穗和实现亩产量的再次提升,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出了一种大穗头小麦选种方法,用来解决上述所存在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大穗头小麦选种方法,解决了现有大穗小麦种植过程中亩产量未能达到预期需求且小麦生长较慢的问题。
[000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大穗头小麦选种方法,包括以下选种步骤:
[0006]S1:父本培育
[0007]确定母本和父本的杂交组合,将选取大穗的优良麦种作为母本,并将其进行种植,父本小麦抽穗后,采用收集袋将母本小麦的穗头进行封罩,待母本小麦进入扬花期后,收集父本小麦的花粉;
[0008]S2:母本培育
[0009]将选择的母本小麦进行播种,并且在播种的过程中保持宽幅密播,确保小麦苗单杆独穗,待母本小麦抽穗之后,将S1步骤中收集的父本花粉授粉到母本小麦的小麦花之上,在授粉完毕之后采用保护袋将授粉之后的小麦花进行封罩保护;
[0010]S3:杂交麦种获取
[0011]待杂交配组完毕之后的母本小麦成熟之后,收集母本小麦果实,得到初代杂交麦种,然后将初代杂交麦种进行筛选,筛选大穗产量高的小麦种,之后将筛选之后大穗产量高的小麦种重复进行播种、收集、筛选工序,得到终代杂交麦种;
[0012]S4:终代杂交麦种培育
[0013]将S3步骤中得到的终代杂交麦种进行培育种植,待其进入扬花期之后,对其进行自交繁种,待终代杂交麦种成熟之后,从其果实中选取大粒的麦种进行后续育种培育;
[0014]S5:麦种成型
[0015]将S4步骤中得到的大粒麦种进行培育种植,并在种植过程中采集其的亩产量数据,对比现有大穗麦种的亩产量,亩产量高于现有大穗麦的亩产量,即为大穗头小麦种。
[0016]优选的,所述S1步骤中,母本小麦为豫农305、山科麦2000、登峰168、郑麦618或者存麦11的其中一种,父本为泛麦803、百农207、洛麦26、龙大818或者麦颗丰的其中一种。
[0017]优选的,所述S1步骤中,收集的母本花粉的时间为上午7

9时,并且收集的母本花粉将其放置于8

12摄氏度的阴凉环境中,收集的母本花粉存储时间低于5

8mi n。
[0018]优选的,所述S2步骤中,在母本小麦授粉之前对其进行去雄作业,并且在母本去雄时发生花药破裂或者花药呈黄色时,将该朵小麦花剪去,同时用酒精擦拭捏取设备,防止发生串粉现象,去雄作业进行完毕之后的3

5天后即可进行授粉作业。
[0019]优选的,所述S2步骤中,授粉作业进行的时间为上午9

11时,授粉的顺序从抽穗的一侧由上而下顺序进行,授粉一侧完毕之后再进行抽穗另一侧的授粉作业。
[0020]优选的,所述S3步骤中,初代杂交麦种的筛选项目包括麦种饱实度、麦种完整度、麦种抗病系数、麦种抗旱系数和麦种抗虫系数。
[0021]优选的,所述S3步骤中,筛选之后大穗产量高的小麦种重复播种、收集、筛选工序的过程中,每代小麦种在种植到收集过程中,采集其抗病系数、麦粒饱实度和亩产量数据,并将每代小麦种数据进行对比,筛选出终代杂交麦种。
[0022]优选的,所述S4步骤中,终代杂交麦种培育时,每行终代杂交麦种的行长为1.58

1.84m,行距为0.8m,株距为0.08m。
[0023]优选的,所述S5步骤中,大粒麦种的亩产量数据为3

5亩的产量平均值,现有大穗麦种的亩产量数据为前3

5期的产量平均值。
[002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大穗头小麦选种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25]1、本专利技术通过选取优异的母本和父本麦种,并将以母本麦为基础配合父本麦进行初步杂交后形成杂交麦种,然后将杂交麦种继续培养后,连续通过播种、收集、筛选工序,并配合相应的培育数据对比分析得到最终大穗小种种,选育出大穗头小麦种在进行后续种植培育时生长速度快、亩产量较高,便于进行大区域推广种植。
[0026]2、本专利技术通过对杂交麦种培育过程中进行循环式的播种、收集、筛选工序,将每次杂交出来的麦种择优选择,通过不间断的循环择优选择,提取麦种中最优的大穗小麦种,将最优的大穗小麦种作为后续小麦的种植麦种,有利于提高小麦的单亩产量的同时还可以增加麦种的抗病性和抗旱性。
[0027]3、本专利技术通过将杂交麦种在培育过程中进行不断择优更新,可以防止种植地因长期种植同样麦种而产生重茬性,保证种植地在麦种种植过程中的正常生产以及亩产情况。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9]实施例一:
[0030]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大穗头小麦选种方法,包括以下选种步骤:
[0031]S1:父本培育
[0032]确定母本和父本的杂交组合,将选取大穗的优良麦种作为母本,并将其进行种植,父本小麦抽穗后,采用收集袋将母本小麦的穗头进行封罩,待母本小麦进入扬花期后,收集父本小麦的花粉;
[0033]S2:母本培育
[0034]将选择的母本小麦进行播种,并且在播种的过程中保持宽幅密播,确保小麦苗单杆独穗,待母本小麦抽穗之后,将S1步骤中收集的父本花粉授粉到母本小麦的小麦花之上,在授粉完毕之后采用保护袋将授粉之后的小麦花进行封罩保护;
[0035]S3:杂交麦种获取
[0036]待杂交配组完毕之后的母本小麦成熟之后,收集母本小麦果实,得到初代杂交麦种,然后将初代杂交麦种进行筛选,筛选大穗产量高的小麦种,之后将筛选之后大穗产量高的小麦种重复进行播种、收集、筛选工序,得到终代杂交麦种;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穗头小麦选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选种步骤:S1:父本培育确定母本和父本的杂交组合,将选取大穗的优良麦种作为母本,并将其进行种植,父本小麦抽穗后,采用收集袋将母本小麦的穗头进行封罩,待母本小麦进入扬花期后,收集父本小麦的花粉;S2:母本培育将选择的母本小麦进行播种,并且在播种的过程中保持宽幅密播,确保小麦苗单杆独穗,待母本小麦抽穗之后,将S1步骤中收集的父本花粉授粉到母本小麦的小麦花之上,在授粉完毕之后采用保护袋将授粉之后的小麦花进行封罩保护;S3:杂交麦种获取待杂交配组完毕之后的母本小麦成熟之后,收集母本小麦果实,得到初代杂交麦种,然后将初代杂交麦种进行筛选,筛选大穗产量高的小麦种,之后将筛选之后大穗产量高的小麦种重复进行播种、收集、筛选工序,得到终代杂交麦种;S4:终代杂交麦种培育将S3步骤中得到的终代杂交麦种进行培育种植,待其进入扬花期之后,对其进行自交繁种,待终代杂交麦种成熟之后,从其果实中选取大粒的麦种进行后续育种培育;S5:麦种成型将S4步骤中得到的大粒麦种进行培育种植,并在种植过程中采集其的亩产量数据,对比现有大穗麦种的亩产量,亩产量高于现有大穗麦的亩产量,即为大穗头小麦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穗头小麦选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步骤中,母本小麦为豫农305、山科麦2000、登峰168、郑麦618或者存麦11的其中一种,父本为泛麦803、百农207、洛麦26、龙大818或者麦颗丰的其中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穗头小麦选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步骤中,收集的母本花粉的时间为上午7

9时,并且收集的母本花粉将其放置于8

12摄氏度的阴凉环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凯
申请(专利权)人:安新县益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