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喷雾均匀的洗鼻器及其组装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2964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8 09: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鼻腔清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喷雾均匀的洗鼻器及其组装工艺,该洗鼻器包括一端开口的壳体、装设于壳体开口处的喷雾头组件以及与壳体连通并设置于喷雾头内的喷雾雌阀,所述喷雾头组件包括喷雾头外盖、喷雾头外件以及喷雾头内件,所述喷雾头外盖为一端凸起的结构,所述喷雾头外件嵌入喷雾头外盖凸起处的内侧壁设置,所述喷雾头内件嵌入于喷雾头外件的内侧壁设置;当喷雾头外盖、喷雾头外件以及喷雾头内件组装完成时,喷雾雌阀的出水口、喷雾头内件的中轴线、喷雾头外件的出雾口以及喷雾头外盖的喷雾口同轴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喷雾均匀的洗鼻器及其组装工艺,结构简单,安装便捷,安装后的洗鼻器喷雾均匀,体验更佳。体验更佳。体验更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喷雾均匀的洗鼻器及其组装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鼻腔清洁
,具体涉及一种喷雾均匀的洗鼻器及其组装工艺。

技术介绍

[0002]洗鼻器是一种用于清洗鼻腔的工具,它通常借用一定压力将药液送入鼻孔,流经鼻前庭(露在头部外面的部分)、鼻窦、鼻道绕经鼻咽部,或从一侧鼻孔排出,或从口部排出。通过以上路径,借助于药液自身的杀菌作用及水流的冲击力,将鼻腔内已聚集的致病及污垢排出,从而使鼻腔恢复正常的生理环境,恢复鼻腔的自我排毒功能,达到保护鼻腔的目的。
[0003]目前传统的洗鼻器的喷雾头有两种安装方式,一种是将阀体从喷雾头的上方插入(即从喷雾口插入),虽然安装方便但在使用时间久后容易被药液冲击而被喷出;另一种是阀体从喷雾头的下方插入,虽然结构较为稳定不易脱落,但由于阀体是一体结构,阀体的出水口与喷雾头的出雾口难以对准,导致喷雾不均匀,影响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喷雾均匀的洗鼻器及其组装工艺,结构简单,安装便捷,安装后的洗鼻器喷雾均匀,体验更佳。
[0005]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一种喷雾均匀的洗鼻器,包括一端开口的壳体、装设于壳体开口处的喷雾头组件以及与壳体连通并设置于喷雾头内的喷雾雌阀,所述喷雾头组件包括喷雾头外盖、喷雾头外件以及喷雾头内件,所述喷雾头外盖为一端凸起的结构,所述喷雾头外件嵌入喷雾头外盖凸起处的内侧壁设置,所述喷雾头内件嵌入于喷雾头外件的内侧壁设置;
>[0007]当喷雾头外盖、喷雾头外件以及喷雾头内件组装完成时,喷雾雌阀的出水口、喷雾头内件的中轴线、喷雾头外件的出雾口以及喷雾头外盖的喷雾口同轴设置。
[0008]其中,所述喷雾头外盖靠近的内侧壁设置有第一容置槽以及与第一容置槽连通的第二容置槽,所述第一容置槽的内径小于第二容置槽的内径,所述第一容置槽位于远离第二容置槽远离喷雾雌阀的一端;所述喷雾头外件的上端与第一容置槽相适应,所述喷雾头外件的下端与第二容置槽相适应,所述喷雾头内件的形状与喷雾头外件的形状相适应。
[0009]其中,所述喷雾头外件包括第一筒体以及连接于第一筒体一端的第二筒体,所述第一筒体的内径小于第二筒体的内径;所述喷雾头外盖内侧的上端与第一筒体的外侧相适应,所述喷雾头外盖内侧的下端与第二筒体外侧相适应,所述喷雾头内件的上端与第一筒体的内侧相适应,所述喷雾内径的下端与第二筒体的内侧相适应。
[0010]其中,所述喷雾头内件包括第一柱体以及连接于第一柱体一端的第二柱体,所述第一柱体的外径小于第二柱体的外径;所述喷雾头外件的上端与括第一柱体相适应,所述喷雾头外件的下端与第二柱体相适应,所述喷雾头外盖内侧的形状与喷雾头外件的形状相适应。
[0011]其中,所述喷雾头内件下端的外侧等距设置有若干第一流道,所述喷雾头外件上端的内侧设置有若干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与第二流道连通,所述第二流道与喷雾头外件的出雾口连通。
[0012]其中,所述喷雾头外盖的内侧壁等距设置有两个定位柱,两个定位柱分别用于抵触喷雾雌阀的上端两侧。
[0013]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洗鼻器的组装工艺,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14]将喷雾雌阀安装于壳体的一端开口处;
[0015]将喷雾头内件从喷雾头外件的下端插入,使得喷雾头内件嵌入喷雾头外件内,同时喷雾头内件的中轴线自动对准喷雾头外件的出雾口;
[0016]将喷雾头外件从喷雾头外盖的下端插入,使得喷雾头外件嵌入喷雾头外盖内,同时喷雾头外件的出雾口自动对准喷雾头外盖的喷雾口;
[0017]将喷雾雌阀对准组装完成的喷雾头外盖的下端插入,喷雾雌阀的出水口自动对准喷雾头内件的中轴线,同时喷雾头外盖的下端与壳体的上端连接,完成安装。
[0018]其中,所述喷雾头外盖靠近的内侧壁设置有第一容置槽以及与第一容置槽连通的第二容置槽,所述第一容置槽的内径小于第二容置槽的内径,所述第一容置槽位于远离第二容置槽远离喷雾雌阀的一端;
[0019]所述喷雾头外件包括第一筒体以及连接于第一筒体一端的第二筒体,所述第一筒体的内径小于第二筒体的内径,所述第一筒体的外径与第一容置槽的内径相适应,所述第二筒体的外径与第二容置槽的内径相适应;
[0020]所述喷雾头内件包括第一柱体以及连接于第一柱体一端的第二柱体,所述第一柱体的外径小于第二柱体的外径,所述第一柱体的外径与第一筒体的内径相适应,所述第二柱体的外径与第二筒体的内径相适应。
[002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2]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喷雾均匀的洗鼻器及其组装工艺,在安装时无需考虑喷雾雌阀与喷雾头组件的准确性问题,仅需按照本专利技术的步骤将喷雾头的部件依次安装,即可实现喷雾雌阀的出水口、喷雾头内件的中轴线、喷雾头外件的出雾口以及喷雾头外盖的喷雾口的自动对准,安装便捷的同时还能避免现有技术中因安装误差导致喷雾不均匀的问题,提升用户使用感。
附图说明
[0023]利用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24]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爆炸图。
[0026]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剖视图。
[0027]图4喷雾头外盖的剖视图。
[0028]图5为喷雾头外件的剖视图。
[0029]图6为喷雾头内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0]附图标记
[0031]壳体
‑‑
100,喷雾雌阀
‑‑
101,水袋
‑‑
102,喷雾头组件
‑‑
103,
[0032]喷雾头外盖
‑‑
200,第一容置槽
‑‑
201,第二容置槽
‑‑
202,定位柱
‑‑
203,
[0033]喷雾头外件
‑‑
300,第一筒体
‑‑
301,第二筒体
‑‑
302,第二流道
‑‑
303,
[0034]喷雾头内件
‑‑
400,第一柱体
‑‑
401,第二柱体
‑‑
402,第一流道
‑‑
403。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专利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36]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喷雾均匀的洗鼻器,包括一端开口的壳体、装设于壳体开口处的喷雾头组件以及与壳体连通并设置于喷雾头内的喷雾雌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喷雾头组件包括喷雾头外盖、喷雾头外件以及喷雾头内件,所述喷雾头外盖为一端凸起的结构,所述喷雾头外件嵌入喷雾头外盖凸起处的内侧壁设置,所述喷雾头内件嵌入于喷雾头外件的内侧壁设置;当喷雾头外盖、喷雾头外件以及喷雾头内件组装完成时,喷雾雌阀的出水口、喷雾头内件的中轴线、喷雾头外件的出雾口以及喷雾头外盖的喷雾口同轴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喷雾均匀的洗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喷雾头外盖靠近的内侧壁设置有第一容置槽以及与第一容置槽连通的第二容置槽,所述第一容置槽的内径小于第二容置槽的内径,所述第一容置槽位于远离第二容置槽远离喷雾雌阀的一端;所述喷雾头外件的上端与第一容置槽相适应,所述喷雾头外件的下端与第二容置槽相适应,所述喷雾头内件的形状与喷雾头外件的形状相适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喷雾均匀的洗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喷雾头外件包括第一筒体以及连接于第一筒体一端的第二筒体,所述第一筒体的内径小于第二筒体的内径;所述喷雾头外盖内侧的上端与第一筒体的外侧相适应,所述喷雾头外盖内侧的下端与第二筒体外侧相适应,所述喷雾头内件的上端与第一筒体的内侧相适应,所述喷雾内径的下端与第二筒体的内侧相适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喷雾均匀的洗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喷雾头内件包括第一柱体以及连接于第一柱体一端的第二柱体,所述第一柱体的外径小于第二柱体的外径;所述喷雾头外件的上端与括第一柱体相适应,所述喷雾头外件的下端与第二柱体相适应,所述喷雾头外盖内侧的形状与喷雾头外件的形状相适应。5.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侦祥张庆刘桂贤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精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