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星载高集成合成孔径雷达天线展开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空间
,尤其涉及一种星载高集成合成孔径雷达天线展开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合成孔径雷达天线作为卫星的重要载荷,在卫星发射段合成孔径雷达天线呈收拢状态,卫星入轨后通过合成孔径雷达天线展开控制器控制合成孔径雷达天线展开机构完成天线阵面的展开及锁定。目前国内的合成孔径雷达天线展开控制器主要控制的是单侧单轴或双侧两轴的展开机构,且每侧展开机构中只采用单个步进电机作为驱动源,控制策略普遍采用CPU+PROM的控制方案,此类合成孔径雷达天线展开控制器无法满足具有较大天线阵面的卫星需求,且受限于PROM的储存容量,无法满足高速步进电机的变频控制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星载高集成合成孔径雷达天线展开系统,以解决
技术介绍
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星载高集成合成孔径雷达天线展开系统,包括:
[0006]供电管理模块、+X侧驱动模块、 />‑
X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星载高集成合成孔径雷达天线展开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供电管理模块、+X侧驱动模块、
‑
X侧驱动模块、+X侧合成孔径雷达天线展开机构和
‑
X侧合成孔径雷达天线展开机构;所述供电管理模块分别与所述+X侧驱动模块和所述
‑
X侧驱动模块电连接,用于为所述+X侧驱动模块和所述
‑
X侧驱动模块供电;所述+X侧驱动模块与所述+X侧合成孔径雷达天线展开机构电连接,用于驱动所述+X侧合成孔径雷达天线展开机构中的步进电机,进而实现所述+X侧合成孔径雷达天线展开机构的在轨展开;所述
‑
X侧驱动模块与所述
‑
X侧合成孔径雷达天线展开机构电连接,用于驱动所述
‑
X侧合成孔径雷达天线展开机构中的步进电机,进而实现所述
‑
X侧合成孔径雷达天线展开机构的在轨展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星载高集成合成孔径雷达天线展开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X侧合成孔径雷达天线展开机构中的步进电机包括+X侧内板电机和+X侧外板电机;所述+X侧内板电机用于对所述+X侧合成孔径雷达天线展开机构中的+X侧内板天线进行在轨展开;所述+X侧外板电机用于对所述+X侧合成孔径雷达天线展开机构中的+X侧外板天线进行在轨展开;所述
‑
X侧合成孔径雷达天线展开机构中的步进电机包括
‑
X侧内板电机和
‑
X侧外板电机;所述
‑
X侧内板电机用于对所述
‑
X侧合成孔径雷达天线展开机构中的
‑
X侧内板天线进行在轨展开;所述
‑
X侧外板电机用于对所述
‑
X侧合成孔径雷达天线展开机构中的
‑
X侧外板天线进行在轨展开。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星载高集成合成孔径雷达天线展开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X侧内板电机和所述
‑
X侧内板电机运行频率为1533.33Hz,相对应的所述+X侧内板天线和所述
‑
X侧内板天线的展开转速为0.3
°
/s,转动角度范围从0
°
至90
°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星载高集成合成孔径雷达天线展开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X侧外板电机和所述
‑
X侧外板电机运行频率为3666.67Hz,相对应的所述+X侧外板天线和所述
‑
X侧外板天线的展开转速为0.7174
°
/s,转动角度范围从0
°
至180
°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星载高集成合成孔径雷达天线展开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管理模块、所述+X侧驱动模块、所述
‑
X侧驱动模块、所述+X侧合成孔径雷达天线展开机构和所述
‑
X侧合成孔径雷达天线展开机构均采用主备冗余设计。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星载高集成合成孔径雷达天线展开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X侧驱动模块和所述
‑
X侧驱动模块中均设有内板展开角度指示采集电路、外板展开角度指示采集电路;所述+X侧合成孔径雷达天线展开机构和所述
‑
X侧合成孔径雷达天线展开机构中均设有内板角度位移传感器、外板角度位移传感器;所述+X侧驱动模块中的所述内板展开角度指示采集电路与所述+X侧合成孔径雷达天线展开机构中的所述内板角度位移传感器电连接,用于测量所述+X侧内板天线展开角度;所述
‑
X侧驱动模块中的所述内板展开角度指示采集电路与所述
‑
X侧合成孔径雷达天
线展开机构中的所述内板角度位移传感器电连接,用于测量所述
‑
X侧内板天线的展开角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星星,周伟幸,姚惟琳,于志亮,王俊,郑悦,李浩,李宇,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