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不燃处理药剂的木材及其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126533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8 09: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关于耐火结构用木质材料用的含有不燃处理药剂的结构用LVL,实现提高耐火性能的可靠性且抑制弯曲杨氏模量的降低及强度降低。将不燃处理药剂注入到内部的木材是经由粘接剂层在表背的厚度方向上层积多张原料单板(51)而成的结构用LVL(61),原料单板仅由边材部的部位、仅由心材部的部位、或者由上述边材部与上述心材部混在一起的部位构成。木材具有从各个LVL(61)的表背面沿厚度方向延伸的截面圆形的注入孔(62)。注入孔(62)贯穿多个原料单板(51)及粘接剂层。各个表背面的注入孔(62)在LVL(61)的宽度方向及长度方向上隔开间隔地排列有多个,从表面起的注入孔(61U)和从背面起的注入孔(61D)在宽度方向及长度方向上被配置在不同的位置。在不同的位置。在不同的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含有不燃处理药剂的木材及其生产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耐火结构用木质材料的含有不燃处理药剂的木材及其生产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半燃或难燃木材的现状)
[0003]现今流通的药剂注入木材多数是通过对木质材料浸渗药剂而制造的,该药剂用于进行防腐、防虫、难燃、半燃的处理。例如就采用向制材品、集成材用层压板注入药剂的方法而言,也可以进行切入加工而稍微增加药剂注入部分。但是,在制材品、集成材中,心材部与边材部的药剂浸透的程度有很大不同。其结果,在药剂注入木材的性能以及木质制品的性能上存在大的偏差,也可散见不满足药剂处理木材基准值的情况。若对含有耐火结构用木质材料的不燃处理药剂的木质材料进行加热,该耐火结构用木质材料存在药剂注入不充分的部分,则由于达到200℃左右以上的高温区域,从不充分的部分的木材组织产生可燃性气体,因该气体起火,导致其耐火性能受到很大损害。
[0004](现今日本的木材市场的变化)
[0005]若概观现今日本的木材市场,则可以看到如下的变化。
[0006]作为木材的最大市场的独栋木造住宅的市场因少子高龄化的影响而处于缩小方向。
[0007]另一方面,就公共设施、店铺、事务所、住宿设施等非特定多数人聚集的中大规模建筑物而言,要求能够创造出“居住感舒适”、“时尚的形象”,并且能够维持抗病毒等微生物的健康的50%~60%的湿度的空间,木材的内部装饰、外部装修的市场有扩大倾向。就这样的非特定多数人聚集的中大规模建筑物而言,由于火灾发生时的安全性是重要的要素,因此满足难燃、半燃等耐火结构用木质材料的稳定性能的木材的需求增加。
[0008](原有产品、技术的问题点及其影响)
[0009]下面,若总结到现今为止提供的原有产品的技术问题点及其影响,则可知处于下述状况。
[0010]·
在原有产品的难燃、半燃木材等耐火木质材料中,存在不燃处理药剂的注入量不充分的部分。其结果,可散见性能不足的制品,损害了对耐火木质材料的性能的可靠性。
[0011]·
为了将注入量的最低值作为基准值,进行不燃药剂的过量注入,其结果产生成本上升和产品表面的白华现象。
[0012](技术性基础知识)
[0013]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性的基础知识如下。
[0014]·
与以下事实有关的知识:液体的水或水溶液除了边材部以外在木材中几乎不移动。
[0015]·
与以下事实有关的知识:液体的水或水溶液在木材中的移动以纤维方向为主,在纤维正交方向的移动极其慢。
[0016]·
根据药剂处理的目的,有3个种类的药剂注入处理,但应该明确区分以下3种处
理:防虫处理(针对淀粉等虫子的营养成分多的边材部注入药剂)、防腐处理(仅对木材周边部进行药剂处理)和半燃、难燃药剂等耐火木质材料用的不燃处理药剂的处理(对木材注入均匀药剂的处理),进行适于半燃、难燃药剂处理(对木材注入均匀药剂的处理)的处理。
[0017]在难燃、半燃处理木材等耐火木质材料用的不燃处理药剂中存在阻碍粘接主要因素的情况较多,若在注入后粘接,则在用途上不能得到充分的粘接力的情况较多。
[0018](现有技术文献及其课题)
[0019]作为涉及这样的耐火改性木质材料的现有技术文献,虽然可以举出专利文献1~5,但是当然没有示出明确区分心材部和边材部而仅使用边材部的技术,也没有提出着眼于在心材部和边材部中液体的移动的机理完全不同的方案。
[0020]具体地说,在专利文献1的说明书段落0014中,关于实施浸渍处理的时间,设定了具有6~72小时这样大的幅度的范围,作为其理由,列举了导管的粗细、排列方式因木材的种类而不同的情况,并且指出了作为其具体例子,边材部的导管粗、密度粗这一点。但是,在专利文献1中,本来就不能区分针叶树和阔叶树,是不需要讨论的。另外,在说明书段落0022以下的实施例中,作为原料的木材,仅限于使用杉木板、桐木板,并没有区分使用心材部和边材部,并且在记载为是否存在导管的杉木中,导管自身不存在,另外关于桐木,为散孔阔叶树,水溶液能够注入到边材部导管周围,对于边材部为杉木、桐木,导管粗而密度低,这一认识本身存在疑义。这样,可认为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技术思想,即,以不区分使用心材部和边材部为前提,换言之,即使不区分使用心材部和边材部,也能够通过调整处理条件来制造不燃木材板。
[0021]在专利文献2中,在说明书段落0011中示出导管及其周边部浸渗有充分的耐火剂,但在说明书段落0017以下的实施例中,作为原料的木材限于使用桐木板,而未区分使用心材部和边材部。这样,可认为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如下技术思想,即,以不区分使用心材部和边材部为前提,换言之,即使不区分使用心材部和边材部,也能够通过形成玻璃状膜而使不燃特性显著提高,该玻璃状膜被推测为由浸渗于桐木材的耐火药液和潜在地浸渗于桐木材的丹宁因热而进行交联反应所形成。
[0022]另外,本专利技术人未曾耳闻只在桐木中存在特有的丹宁这样的事情,即使进行交联反应,作为有机物也是没有变化的,认为与燃烧难度无关。
[0023]在专利文献3中,提出了一种向单板注入药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仅在多个凹部形成用突起的部分附着药液,通过将上述突起按压在干燥的单板上,将单板压缩到其厚度以下,并且使药液与单板接触后,使突起从单板脱离,使药液浸透到单板的组织内。但是,在该专利文献3的方法中,难以认为药剂进入木材内部,另外不区分使用心材部和边材部,即使使药液仅附着于凹部形成用突起的部分,在心材部也几乎不产生药液的移动。
[0024]在专利文献4中,提出了以下方案,即,在由除了方材的前侧部及后侧部以外的板材所形成的层积部上,形成在该方材的长度方向上连续或断续的空洞部和槽部,向这些空洞部或槽部的一部分注入填充材料而形成多个壁构成材料,将这些壁构成材料在其上下方向上堆积,通过结合装置连接后,向空洞部或槽部的填充材料未注入部注入填充材料,堵塞各个壁构成材料的接合间隙,构筑成一体的壁。但是,在该专利文献3中也没有区分使用心材部和边材部,在心材部中几乎不产生药液的移动。而且,在专利文献4中,虽然可以将药液注入到形成于板材彼此之间的空洞部或槽部中,但是药液不能注入到各个板材的内部,也
不能期望药液在各个板材的内部移动。
[0025]在专利文献5中,将药液滴入通过锯齿对木材的各四个面进行背切加工而成的槽中,使药液流入木材内部。另外,与背切成直角地从木材各四个面开孔,流入木材内部的树脂进入横孔,成为加强筋。提出了在合成树脂液硬化时表面也用药液处理过的木材及木材加工制品。但是,在该专利文献5中也没有区分使用心材部和边材部,在心材部中药液的移动是困难的。而且,通过锯齿进行了背切加工的槽是沿着木材纤维的延伸的方向设置的,几乎不能期望药液向槽彼此之间移动。
[0026](现今日本的杉木资源的利用状况)
[0027]反过来对作为日本针叶树的代表性资源的杉木观察来看,杉木在日本国内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含有不燃处理药剂的木材,在内部注入有不燃处理药剂,其特征在于,上述木材是经由粘接剂层在表背的厚度方向上层积多张原料单板而成的结构用的LVL,上述原料单板仅由边材部的部位、仅由心材部的部位、或者由上述边材部与上述心材部混在一起的部位构成,上述原料单板是具有背割的旋切单板,上述木材,其长边方向与纤维方向及上述背割的长度方向大致一致,上述木材具有从上述LVL的表背面分别沿厚度方向延伸的截面为圆形的注入孔,上述注入孔贯穿多个上述原料单板及上述原料单板之间的粘接剂层,表背面的上述注入孔分别在上述LVL的宽度方向及长度方向上隔开间隔地排列有多个,在上述注入孔中,从表面起的注入孔和从背面起的注入孔在宽度方向及长度方向上被配置在不同的位置,全部的上述原料单板具有由从上述表面起的上述注入孔和从上述背面起的上述注入孔中的至少任一方所构成的上述注入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有不燃处理药剂的木材,其特征在于,从上述表面起的上述注入孔和从上述背面起的上述注入孔分别在上述LVL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双方上等间隔地排列,在上述LVL的长度方向上相邻的各列的上述注入孔被配置于在宽度方向上不同的位置,在上述LVL的宽度方向上相邻的各行的上述注入孔被配置于在长度方向上不同的位置,从上述表面起的上述注入孔和从上述背面起的上述注入孔,其前端在厚度方向上重叠。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含有不燃处理药剂的木材,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横尾国治
申请(专利权)人:尤尼伍德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