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箱型劲性柱与混凝土梁连接节点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12640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8 09: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箱型劲性柱与混凝土梁连接节点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两箱型劲性柱相对的侧壁面上分别焊接一组钢盒子;在两组钢盒子之间预设置螺旋型箍筋;同时在两组钢盒子之间架设上部主筋和下部主筋,共同组成混凝土梁的主筋;上部主筋与下部主筋的端头延伸入钢盒子内并于钢盒子内浇注混凝土以形成连接箱型劲性柱和混凝土梁的连接节点。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是:(1)用钢盒子与高性能混凝土连接箱型劲性柱与混凝土梁,比常用的焊接连接强度更高,施工快捷且减少人工成本;(2)钢盒子作为永久模板,作为永久构件加强了箱型劲性柱与混凝土柱的连接强度,且施工方便。且施工方便。且施工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箱型劲性柱与混凝土梁连接节点的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钢结构构
,具体涉及一种箱型劲性柱与混凝土梁连接节点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箱型劲性柱作为钢结构的一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政策的公认绿色环保型产品,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钢结构建筑迅速发展;高性能混凝土运用在箱型劲性柱核心节点连接接头的施工方法也一直备受倡导。
[0003]通常箱型劲性柱与梁的连接方式是梁的的纵筋焊接在箱型劲性柱上,然后再对梁进行浇筑;这种施工方法费时费力。但实际钢筋工在操作过程中按照图纸设计要求是进行贯通设置,往往此处钢筋无法做到贯通,导致现场采用弯锚形式或者在钢筋施工中被割除,采用了弯锚的形式。
[0004]混凝土梁箍筋一般使用闭口型矩形箍筋,在主筋安装固定完成后再单独安装每个箍筋,施工难度大,所需工时多,若遇到责任心不强施工人员,容易因施工难度出现质量问题。而主体结构钢筋施工一般都是影响施工进度的关键工序,其施工时间的增加,会直接影响工程整体施工进度。
[0005]目前亟需寻求一种连接强度高、施工速度、又不增加成本且能延长钢筋混凝土梁核心节点连接接头施工的方法显得十分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箱型劲性柱与混凝土梁连接节点的施工方法,该施工方法通过在箱型劲性柱的侧壁面上焊接钢盒子并架设纵筋于其内,通过后续浇注高性能混凝土,从而形成箱型劲性柱与混凝土梁之间的连接节点。
[0007]本专利技术目的实现由以下技术方案完成:一种箱型劲性柱与混凝土梁连接节点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两箱型劲性柱相对的侧壁面上分别焊接一组钢盒子,每组包括上、下设置的两个所述钢盒子;所述钢盒子的外侧钢板上开设有若干道呈竖向的预留开口槽;在两组所述钢盒子之间预设置螺旋型箍筋并将所述螺旋型箍筋临时贴靠设置于其中一侧的所述箱型劲性柱上;S2:在两侧处于相同水平高度的所述钢盒子之间架设第二排纵筋,所述第二排纵筋的端部对应架设于所述钢盒子的所述预留开口槽中并进行位置调整;S3:在所述预留开口槽中的所述第二排纵筋上放置一钢筋垫块;在两侧处于相同水平高度的所述钢盒子之间继续架设第一排纵筋,所述第一排纵筋的端部架设于所述钢筋垫块上;所述钢筋垫块的两侧面与所述预留开口槽的侧壁面相匹配接触,所述钢筋垫块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具有半圆弧接触面,所述半圆弧接触面与所述第一排纵筋和所述第二
排纵筋的直径相匹配;S4:位于上部的两所述钢盒子之间所架设的所述第一排纵筋和所述第二排纵筋共同组成待浇筑混凝土梁的上部主筋,位于下部的两所述钢盒子之间所架设的所述第一排纵筋和所述第二排纵筋共同组成待浇筑混凝土梁的下部主筋;所述上部主筋与所述下部主筋位于所述螺旋型箍筋内,将所述螺旋型箍筋进行纵向张拉并同所述上部主筋和所述下部主筋进行固定;S5:在所述预留开口槽的外表面上固定设置分段式密封方条以进行密封;S6:以所述钢盒子作为永久模板,向所述钢盒子中注入高性能混凝土并进行养护成型。
[0008]完成步骤S6后,对整个所述混凝土梁进行浇筑。
[0009]所述钢盒子的内侧板焊接于所述箱型劲性柱的侧壁面上,所述第一排纵筋的端部和所述第二排纵筋的端部均延伸至所述钢盒子盒体内。
[0010]所述预留开口槽的宽度与所述第一排纵筋的直径以及所述第二排纵筋的直径均相同。
[0011]所述分段式密封方条由下段密封条、中段密封条以及上段密封条组成,所述下段密封条具有与所述第二排纵筋下表面相适配的半圆弧接触面,所述上段密封条具有与所述第一排纵筋上表面相适配的半圆弧接触面,所述中段密封条设置于所述第二排纵筋与所述第一排纵筋之间且具有上、下两个半圆弧接触面。
[0012]所述螺旋型箍筋为一体式折弯成型。
[0013]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1)用钢盒子与高性能混凝土连接箱型劲性柱与混凝土梁,比常用的焊接连接强度更高,施工快捷且减少人工成本;(2)钢盒子作为永久模板,作为永久构件加强了箱型劲性柱与混凝土柱的连接强度,且施工方便;(3)螺旋型箍筋,将独立的闭口箍筋异化成连续螺旋箍筋,螺旋型箍筋先于梁主筋安装到位,能够降低模板、梁主筋安装完成后,箍筋施工空间小所导致的施工困难,减少施工成本、提高施工安全;(4)分段式密封方条便于对洞口时密封严实,且密封性能良好;操作简单,价格低;(5)钢筋垫块,能有效制约纵筋的移动,不扰动养护成型的高性能混凝土;从而提高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箱型劲性柱柱与混凝土梁连接结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钢盒子焊接于箱型劲性柱侧壁面上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钢盒子的立体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在第二排纵筋上设置钢筋垫块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钢筋垫块的立体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在钢盒子上设置分段式密封方条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分段式密封方条的分体示意图;
图8为本专利技术中螺旋型箍筋的立体视图。
实施方式
[0015]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及其它相关特征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便于同行业技术人员的理解:如图1

8,图中各标记分别为:钢盒子1、箱型劲性柱2、第一排纵筋3、第二排纵筋4、螺旋型箍筋5、分段式密封方条6、下段密封条6a、中段密封条6b、上段密封条6c、预留开口槽7、钢筋垫块8。
[0016]实施例:如图1

8所示,本实施例具体涉及一种箱型劲性柱与混凝土梁连接节点的施工方法,该施工方法主要用于箱型劲性柱2连接钢筋混凝土梁接头的连接,代替常规钢筋焊接的连接方式,主要包括以下施工步骤:S1:如图1、2、3所示,在两箱型劲性柱2相对的侧壁面上分别焊接一组钢盒子1,每组包括上、下设置的两个钢盒子1;本实施例中的钢盒子1整体呈上端敞口的箱体构造,钢盒子1的外侧钢板上开设有若干道呈竖向的预留开口槽7,该预留开口槽7的竖向开设深度应确保其内可设置两组纵筋以及相应的钢筋垫块8,且预留开口槽7的宽度应同两组纵筋的直径保持相同;在两组钢盒子1之间预设置螺旋型箍筋5,可采取适当的固定措施或者是支撑措施将其预置贴靠在其中的一侧箱型劲性柱2上。
[0017]S2:如图1、4所示,对钢盒子1进行清理,之后在两侧处于相同水平高度的钢盒子1之间架设第二排纵筋4,第二排纵筋4的端部对应架设于钢盒子1的预留开口槽7中并进行位置调整;上、下两组钢盒子1采取相同的架设方式。
[0018]S3:如图1、4、5所示,在钢盒子1上的预留开口槽7中的第二排纵筋4上放置一钢筋垫块8;在两侧处于相同水平高度的钢盒子1之间继续架设第一排纵筋3,第一排纵筋3的端部架设搁置于钢筋垫块8上;钢筋垫块8的两侧面与预留开口槽7的侧壁面相匹配接触,可确保不会在侧向发生位移,同时,钢筋垫块8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具有半圆弧接触面,半圆弧接触面与第一排纵筋3和第二排纵筋4的直径相匹配,即,半圆弧接触面与纵筋的直径相同或略大,可确保两者可相互匹配安装即可。
[001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箱型劲性柱与混凝土梁连接节点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两箱型劲性柱相对的侧壁面上分别焊接一组钢盒子,每组包括上、下设置的两个所述钢盒子;所述钢盒子的外侧钢板上开设有若干道呈竖向的预留开口槽;在两组所述钢盒子之间预设置螺旋型箍筋并将所述螺旋型箍筋临时贴靠设置于其中一侧的所述箱型劲性柱上;S2:在两侧处于相同水平高度的所述钢盒子之间架设第二排纵筋,所述第二排纵筋的端部对应架设于所述钢盒子的所述预留开口槽中并进行位置调整;S3:在所述预留开口槽中的所述第二排纵筋上放置一钢筋垫块;在两侧处于相同水平高度的所述钢盒子之间继续架设第一排纵筋,所述第一排纵筋的端部架设于所述钢筋垫块上;所述钢筋垫块的两侧面与所述预留开口槽的侧壁面相匹配接触,所述钢筋垫块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具有半圆弧接触面,所述半圆弧接触面与所述第一排纵筋和所述第二排纵筋的直径相匹配;S4:位于上部的两所述钢盒子之间所架设的所述第一排纵筋和所述第二排纵筋共同组成待浇筑混凝土梁的上部主筋,位于下部的两所述钢盒子之间所架设的所述第一排纵筋和所述第二排纵筋共同组成待浇筑混凝土梁的下部主筋;所述上部主筋与所述下部主筋位于所述螺旋型箍筋内,将所述螺旋型箍筋进行纵向张拉并同所述上部主筋和所述下部主筋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黎许金根赵国强孙梦洋吴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城建市政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