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护士呼叫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12551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8 09: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病房看护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护士呼叫系统,包括:患者呼叫模组、护士站调控模组、护士端接收模组,所述患者呼叫模组内设置有用于传输音频数据的通信模块以及用于对所述护士站调控模组内的工位监测座台进行快速对应播报的功能选择快速拨号模块,所述工位监测座台与对应岗位护士身份相对应,所述工位监测座台根据护士身份技能划分为若干个矩阵分布在所述护士站调控模组上;针对护士的高频区域设计的特殊呼叫系统,根据护士端接收模组与工位监测座台的配合,作为判断护士在病房或者护士站的依据,根据工位监测座台监测到的护士站暂留护士作为优先级派遣,最大化的降低护士劳动强度,提高呼叫护士后的抵达速度。度。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护士呼叫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病房看护
,具体是一种护士呼叫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住院病房内,一般会依据病属科室设置多个住院病区,每个住院病区设置至少一个护士站用于护士进行工作以及在病房查看后进行休息等,因此护士在住院部内的高频区域主要为护士站与病房内;
[0003]正是由于护士的高频区域问题导致出现了一个混乱的情况,一般病房内设置有呼叫器,用于直接呼叫护士站,通过护士站的工作人员进行查看或者发现后前往病房,该方式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于,当病房同时需要多个护士前往时,容易造成护士站少人的情况,如果护士站设置长留人员又导致人员利用率不足,因此护士通过护士站与护士联系具有一定的缺陷;
[0004]随着智能手表的出现,应用于生活中带来许多的便利性,但是应用在护士上时,如果直接采用患、医直接对接的方式,由于护士位于不同的病房时,此时通过拨号通知的护士可能距离较远,因此导致实际的操作效率不足,但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使用室内GPS进行定位,在通过算法,根据呼叫端与接收端进行距离计算进行优选近区护士前往的方式,导致整体结构过于复杂,并不适用,并且患、医直接对接,而护士处于移动状态,始终处于无线传输的形式导致电量损耗进一步的增加,因此需要一种满足于护士呼叫需求同时能够采用更加简单的方式进行护士最优呼叫,更加符合医院的实际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护士呼叫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护士呼叫系统,包括:患者呼叫模组、护士站调控模组、护士端接收模组;
[0008]所述患者呼叫模组内设置有用于传输音频数据的通信模块以及用于对所述护士站调控模组内的工位监测座台进行快速对应播报的功能选择快速拨号模块;
[0009]所述工位监测座台与对应岗位护士身份相对应,所述工位监测座台根据护士身份技能划分为若干个矩阵分布在所述护士站调控模组上,当所述护士端接收模组与所述工位监测座台对接时,所述护士端接收模组与所述工位监测座台信号连接,所述护士端接收模组与所述工位监测座台电性连接;
[0010]所述护士端接收模组包括音频交流模块、停留连接模块、佩戴模块、停留外放声音播报模块和佩戴手部振动提示模块,所述音频交流模块转动连接在所述佩戴模块上,使所述护士端接收模组与所述工位监测座台连接后,所述音频交流模块位于外部便于观察交流,所述停留连接模块设置在所述佩戴模块的表面,用于在所述音频交流模块开启后,所述停留连接模块可以与所述工位监测座台连接,所述停留外放声音播报模块、所述佩戴手部振动提示模块设置在所述停留连接模块的背面,在佩戴时,所述停留外放声音播报模块通
过皮肤覆盖,所述佩戴手部振动提示模块与皮肤接触;
[0011]所述停留连接模块包括对接接头和数据传输接头,所述对接接头与所述护士站调控模组上的停留探测单元连接时,数据传输模块直接将所述患者呼叫模组的传输数据通过充电数据直传单元传输至所述数据传输接头处,通过所述音频交流模块与所述停留外放声音播报模块配合播报,当所述功能选择快速拨号模块拨号选择对应的所述护士站调控模组上的所述停留探测单元未对接时,所述护士站调控模组通过呼叫转移模块将数据传输至所述护士端接收模组处进行播报,使所述患者呼叫模组与所述护士端接收模组进行通信。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护士端还佩戴有护士端定位模组,所述护士端定位模组内设置有蓝牙测距模块,所述护士端定位模组与所述护士端接收模组蓝牙连接。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停留外放声音播报模块嵌入所述佩戴模块的底面,所述佩戴手部振动提示模块凸起在所述佩戴模块的底面,所述停留外放声音播报模块的周围设置有橡胶密封层。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音频交流模块与所述佩戴模块盘体之间通过软排线信号连接,所述数据传输接头、所述对接接头均嵌设在所述佩戴模块的表面,所述音频交流模块与所述佩戴模块之间通过阻尼转动连接结构转动连接。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佩戴模块的带体为弹性一体化带体。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7]针对护士的高频区域设计的特殊呼叫系统,根据护士端接收模组与工位监测座台的配合,作为判断护士在病房或者护士站的依据,通过功能选择快速拨号模块与护士站调控模组的信号传输,同时根据工位监测座台监测到的护士站暂留护士作为优先级派遣,同时在工位监测座台无法监测到的护士站暂留护士后,在通过无线的形式,将患者呼叫模组的传递信息传递至护士端接收模组实现连通,该种判定方式在不采用室内定位功能时,由于护士站往往位于病房中部,此时采用护士站的优先方式可以最大化的降低护士劳动强度,提高呼叫护士后的抵达速度;
[0018]在解决上述问题的基础上,由于患者呼叫模组与设备带有线连接,而护士站调控模组同样固定,因此也可以采用有线连接的方式,而护士端接收模组与护士站调控模组连接后,将无线传输转换为需求型切换,该方式可以有效的降低电量的使用,同时利用护士端接收模组与护士站调控模组形成连接,使护士端接收模组的硬件设备可以应用在护士站调控模组上,形成播报提示,对硬件进行有效的利用,同时在护士位于病房内时,声音的缩小可以进一步提高患者舒适性;
[0019]综上所述,使该系统应用于医院使用时更加的适用。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图1为一种护士呼叫系统的立体示意图;
[0022]图2为一种护士呼叫系统中护士端接收模组的立体示意图;
[0023]图3为一种护士呼叫系统中护士端接收模组的另一个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0024]图4为一种护士呼叫系统的流程示意图;
[0025]图5为一种护士呼叫系统的系统图;
[0026]图中:100、患者呼叫模组;101、通信模块;102、功能选择快速拨号模块;200、护士站调控模组;201、工位监测座台;2011、停留探测单元;2012、充电数据直传单元;202、呼叫转移模块;203、数据传输模块;300、护士端接收模组;301、音频交流模块;302、停留连接模块;303、佩戴模块;3021、对接接头;3022、数据传输接头;304、停留外放声音播报模块;305、佩戴手部振动提示模块;400、护士端定位模组;401、蓝牙测距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7]请参阅图1

图5:
[0028]包括患者呼叫模组100、护士站调控模组200、护士端接收模组300,患者呼叫模组100内设置有用于传输音频数据的通信模块101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护士呼叫系统,包括:患者呼叫模组(100)、护士站调控模组(200)、护士端接收模组(300),其特征在于:所述患者呼叫模组(100)内设置有用于传输音频数据的通信模块(101)以及用于对所述护士站调控模组(200)内的工位监测座台(201)进行快速对应播报的功能选择快速拨号模块(102);所述工位监测座台(201)与对应岗位护士身份相对应,所述工位监测座台(201)根据护士身份技能划分为若干个矩阵分布在所述护士站调控模组(200)上,当所述护士端接收模组(300)与所述工位监测座台(201)对接时,所述护士端接收模组(300)与所述工位监测座台(201)信号连接,所述护士端接收模组(300)与所述工位监测座台(201)电性连接;所述护士端接收模组(300)包括音频交流模块(301)、停留连接模块(302)、佩戴模块(303)、停留外放声音播报模块(304)和佩戴手部振动提示模块(305),所述音频交流模块(301)转动连接在所述佩戴模块(303)上,使所述护士端接收模组(300)与所述工位监测座台(201)连接后,所述音频交流模块(301)位于外部便于观察交流,所述停留连接模块(302)设置在所述佩戴模块(303)的表面,用于在所述音频交流模块(301)开启后,所述停留连接模块(302)可以与所述工位监测座台(201)连接,所述停留外放声音播报模块(304)、所述佩戴手部振动提示模块(305)设置在所述停留连接模块(302)的背面,在佩戴时,所述停留外放声音播报模块(304)通过皮肤覆盖,所述佩戴手部振动提示模块(305)与皮肤接触;所述停留连接模块(302)包括对接接头(3021)和数据传输接头(3022),所述对接接头(30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承云孔令敏刘会玲李晓晓韩瑞林邓依兰田莎莎宋佳静
申请(专利权)人: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