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排污口水质一体化监测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2544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8 09: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排污口水质一体化监测设备,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包括检测单元和通料单元,通过设置的垂直杆的外端壁夹持柱排污管道的外端面,从而对整体装置进行定位,工作人员在辅助机构的侧端面外接推动电机,当排出的非液状固体进入通料腔的内腔时,插入件与穿插轴会受到非液状固体的冲击,冲击状态下的辅助垫板向受冲击的另一方移动,移动的过程中,辅助垫板与组装外壳之间存在间隙,非液状固体通过二者之间产生的间隙处排出装置,其中一些较为坚硬的固体依旧会残留在通料腔的内腔,从而对排污水管中的杂质进行分类处理。从而对排污水管中的杂质进行分类处理。从而对排污水管中的杂质进行分类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排污口水质一体化监测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排污口水质一体化监测设备。

技术介绍

[0002]专利号CN201820216257.4公开了一种污水排污口水质监测装置,包括挡雨板、置物台、导流管、排污管、水质检测仪和太阳能蓄电池,所述排污管一端具有出水口,且出水口内通过螺栓安装过滤网,所述排污管顶部一侧通过高强螺栓安装支撑杆,且支撑杆一侧通过螺钉安装太阳能蓄电池,所述支撑杆另一侧通过连接座安装置物台,且置物台之间设有水质检测仪,所述水质检测仪底部具有水质检测仪底座,且水质检测仪一侧通过安置架安装除静电风机,所述水质检测仪另一侧的检测端连接导流管。
[0003]此专利解决了目前现有的污水监测装置结构简单,功能性不足,工作人员操作麻烦,需要有专员守候,浪费人力物力,由于室外作业,设备损坏也较高,没有较好的保护功能;但无法对管道中的丝绸状物质与固液混合物进行监测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排污口水质一体化监测设备。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排污口水质一体化监测设备,包括检测单元和通料单元,所述检测单元的侧端面插入设置有通料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单元包括安装机构及穿插设置于安装机构两端的触发机构,所述触发机构的内端面安装有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的另一端贴合于安装机构的侧端面,所述安装机构的侧端面卡扣安装有辅助机构。
[0007]优选的,所述安装机构包括组装外壳及开设与组装外壳内腔的通料腔,所述组装外壳的四周及边缘均开设有设置槽,四角所述设置槽垂直设置有垂直杆,所述组装外壳的两侧均开设有串联槽。
[0008]优选的,所述触发机构包括滑动件及安装于滑动件侧端面的衔接板,所述衔接板的内端面边缘垂直设置有调节板,所述调节板的侧端面排列铺设有穿插槽,所述调节板的侧端面边缘垂直设置有阻挡竖板,通过设置的阻挡竖板对限位机构整体的放置位置进行限位阻挡,避免限位机构在带动下移动距离过长而导致整体装置结构损坏的情况发生。
[0009]优选的,所述滑动件插入串联槽的内腔,使滑动件能够以串联槽为路径进行移动,当外接推动电机向排污管道出料口推动时,其能够推动滑动件以串联槽为路径进行轨道滑动,当限位条块的接触排条接触到穿插槽时,将调节板以衔接板为支点进行旋转调整,直至衔接板与调节板之间产生角度偏差,重复上述步骤,使调节板的后端面以倾斜姿态不断触碰到排污管道的出料口位置,对排污管道中流淌出的丝绸状物质进行拉扯,通过不断的推动形变,扯断丝绸状物质,使其向下排出装置内腔,达到实时监测排污管道内水质的效果。
[0010]优选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限位条块及开设于限位条块边缘一侧的设置凹槽,所
述限位条块的一端排列设置有接触排条。
[0011]优选的,所述接触排条穿插进入穿插槽的内腔,所述设置凹槽贴合于组装外壳的侧端面,使触发机构与限位机构成为一个整体。
[0012]优选的,所述辅助机构包括辅助垫板及设置于辅助垫板侧端面中间的承载盘,所述承载盘的侧端面环形阵列设置有插入件,所述承载盘的中间位置垂直设置有穿插轴。
[0013]优选的,所述插入件与穿插轴穿插进入通料腔的内腔,使组装外壳的侧端面贴合于辅助垫板的侧端面,使安装机构与辅助机构成为一个整体,通过设置的垂直杆的外端壁夹持柱排污管道的外端面,从而对整体装置进行定位,工作人员在辅助机构的侧端面外接推动电机,当排出的非液状固体进入通料腔的内腔时,插入件与穿插轴会受到非液状固体的冲击,冲击状态下的辅助垫板向受冲击的另一方移动,移动的过程中,辅助垫板与组装外壳之间存在间隙,非液状固体通过二者之间产生的间隙处排出装置,其中一些较为坚硬的固体依旧会残留在通料腔的内腔,从而对排污水管中的杂质进行分类处理。
[0014]优选的,所述通料单元包括两组存料仓及设置于一组存料仓的出料孔,另一组所述出料孔的侧端面垂直设置有进料管。
[0015]优选的,所述存料仓的一端固定安装于组装外壳的另一端面中间处,所述出料孔的内腔与通料腔的内腔连通,使检测单元与通料单元成为一个整体,将整体装置以进料管插入排污水管的内腔,使进料管的外端面贴合排污水管的内管壁进行移动,直至存料仓的外端面贴合至排污水管的管道出口,当排污管道内的固液混合体贯穿通过进料管的内腔后在两组存料仓内进行暂存,存料仓的内腔仅能够暂存非液状固体,液体渗透处存料仓的外端面,当非液状固体盛满整个存料仓内腔空间后,非液状固体由出料孔中向外移动,排出的非液状固体直接通过通料腔的内腔向外排出装置。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7]1、将整体装置以进料管插入排污水管的内腔,使进料管的外端面贴合排污水管的内管壁进行移动,直至存料仓的外端面贴合至排污水管的管道出口,当排污管道内的固液混合体贯穿通过进料管的内腔后在两组存料仓内进行暂存,存料仓的内腔仅能够暂存非液状固体,液体渗透处存料仓的外端面,当非液状固体盛满整个存料仓内腔空间后,非液状固体由出料孔中向外移动,排出的非液状固体直接通过通料腔的内腔向外排出装置。
[0018]2、通过设置的垂直杆的外端壁夹持柱排污管道的外端面,从而对整体装置进行定位,工作人员在辅助机构的侧端面外接推动电机,当排出的非液状固体进入通料腔的内腔时,插入件与穿插轴会受到非液状固体的冲击,冲击状态下的辅助垫板向受冲击的另一方移动,移动的过程中,辅助垫板与组装外壳之间存在间隙,非液状固体通过二者之间产生的间隙处排出装置,其中一些较为坚硬的固体依旧会残留在通料腔的内腔,从而对排污水管中的杂质进行分类处理。
[0019]3、当外接推动电机向排污管道出料口推动时,其能够推动滑动件以串联槽为路径进行轨道滑动,当限位条块的接触排条接触到穿插槽时,将调节板以衔接板为支点进行旋转调整,直至衔接板与调节板之间产生角度偏差,重复上述步骤,使调节板的后端面以倾斜姿态不断触碰到排污管道的出料口位置,对排污管道中流淌出的丝绸状物质进行拉扯,通过不断的推动形变,扯断丝绸状物质,使其向下排出装置内腔,达到实时监测排污管道内水质的效果。
[0020]4、通过设置的阻挡竖板对限位机构整体的放置位置进行限位阻挡,避免限位机构在带动下移动距离过长而导致整体装置结构损坏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排污口水质一体化监测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排污口水质一体化监测设备的检测单元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排污口水质一体化监测设备的安装机构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排污口水质一体化监测设备的触发机构结构示意图;
[0025]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排污口水质一体化监测设备的限位机构结构示意图;
[0026]图6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排污口水质一体化监测设备的辅助机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排污口水质一体化监测设备,包括检测单元(1)和通料单元(2),所述检测单元(1)的侧端面插入设置有通料单元(2),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单元(1)包括安装机构(11)及穿插设置于安装机构(11)两端的触发机构(12),所述触发机构(12)的内端面安装有限位机构(13),所述限位机构(13)的另一端贴合于安装机构(11)的侧端面,所述安装机构(11)的侧端面卡扣安装有辅助机构(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排污口水质一体化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机构(11)包括组装外壳(111)及开设与组装外壳(111)内腔的通料腔(112),所述组装外壳(111)的四周及边缘均开设有设置槽(113),四角所述设置槽(113)垂直设置有垂直杆(114),所述组装外壳(111)的两侧均开设有串联槽(11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排污口水质一体化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机构(12)包括滑动件(121)及安装于滑动件(121)侧端面的衔接板(122),所述衔接板(122)的内端面边缘垂直设置有调节板(123),所述调节板(123)的侧端面排列铺设有穿插槽(124),所述调节板(123)的侧端面边缘垂直设置有阻挡竖板(125)。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排污口水质一体化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件(121)插入串联槽(115)的内腔,使滑动件(121)能够以串联槽(115)为路径进行移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排污口水质一体化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13)包括限位条块(13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怀海武燕陈志宽宁雨轩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信大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