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现氧化锌避雷器在线监测的无线智能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2373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7 23: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实现氧化锌避雷器在线监测的无线智能模块,包括第一铝电极、第二铝电极和监测模块,所述第一铝电极包括铝电极上壳和铝电极下壳,所述铝电极上壳和所述铝电极下壳固定连接并且所述监测模块位于所述铝电极上壳和所述铝电极下壳之间形成的容纳腔,所述监测模块包括电路板、电池和保护壳,所述电路板和所述电池均内置于所述保护壳并且所述电池和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实现氧化锌避雷器在线监测的无线智能模块,其具有体积小巧、易安装、低成本等特点,解决现有避雷器监测装置的体积大、难部署、成本高等缺陷。成本高等缺陷。成本高等缺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实现氧化锌避雷器在线监测的无线智能模块


[0001]本技术属于避雷器监测
,具体涉及一种实现氧化锌避雷器在线监测的无线智能模块。

技术介绍

[0002]氧化锌避雷器作为保护电力设备免受雷击等情况下的过电压危害而损坏的设备,在电力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避雷器的运行情况进行有效的监测,掌握其运行状态数据,确保其正常运行,直接关系到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以及工业与居民用电的安全。对避雷器的动作次数和泄漏电流进行实时监测,可以有效管控风险,降低安全隐患,保障线路运行。
[0003]现有市面上的避雷器在线监测装置,可以实现上述功能,但存在着体积大、难部署、成本高等缺陷,不利于避雷器监测技术应用在电力领域,尤其是配电网领域的大规模推广。
[0004]因此,针对上述问题,予以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现氧化锌避雷器在线监测的无线智能模块,其具有体积小巧、易安装、低成本等特点,解决现有避雷器监测装置的体积大、难部署、成本高等缺陷。
[0006]为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实现氧化锌避雷器在线监测的无线智能模块,包括第一铝电极(用于连接避雷器的接地端)、第二铝电极(接地,相当于本技术串接于避雷器的接地端)和监测模块,其中:
[0007]所述第一铝电极包括铝电极上壳和铝电极下壳,所述铝电极上壳和所述铝电极下壳固定连接并且所述监测模块位于所述铝电极上壳和所述铝电极下壳之间形成的容纳腔;
[0008]所述监测模块包括电路板、电池和保护壳,所述电路板和所述电池均内置于所述保护壳并且所述电池和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
[0009]所述铝电极下壳远离所述铝电极上壳的一侧依次设有氧化锌阀片和所述第二铝电极,所述电路板的第一端通过连接线与所述第二铝电极电性连接(所述电路板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一铝电极,即电路板和氧化锌阀片相当于并联于第一铝电极和第二铝电极之间,从而使得电路板进行监测),所述铝电极上壳和所述第二铝电极之间设有灌封层并且所述铝电极下壳被所述灌封层包围;
[0010]所述电路板的信号端与天线电性连接并且所述天线由内向外依次贯穿所述铝电极下壳和所述灌封层,所述天线部分外置于所述灌封层。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铝电极下壳的下端设有第一连接线通孔并且所述氧化锌阀片设有第二连接线通孔,所述连接线远离所述电路板的一端贯穿所述第一连接线通孔和所述第二连接线通孔与所述第二铝电极电性连接。
[00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铝电极下壳的侧端设有第三连接线通孔,所述连接线远离所述电路板的一端贯穿所述第三连接线通孔与所述第二铝电极电性连接。
[00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铝电极上壳和所述铝电极下壳螺纹连接。
[00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氧化锌阀片和所述第二铝电极紧贴。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6]其具有体积小巧、易安装、低成本等特点,解决现有避雷器监测装置的体积大、难部署、成本高等缺陷。使用螺丝固定,因此安装便捷易部署,又因为无线智能模块结构简单,因此可实现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实现氧化锌避雷器在线监测的无线智能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的一种实现氧化锌避雷器在线监测的无线智能模块的结构示意图(隐去灌封层)。
[0019]图3是第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0020]图4是第二实施例的剖视图。
[0021]图5是本技术的一种实现氧化锌避雷器在线监测的无线智能模块的监测模块的示意图。
[0022]图6是本技术的一种实现氧化锌避雷器在线监测的无线智能模块的电路板的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包括:1、第一铝电极;11、铝电极上壳;12、铝电极下壳;21、第一连接通孔;22、第三连接通孔;3、监测模块;31、电路板;32、电池;33、保护壳;4、天线;5、氧化锌阀片;51、第二连接通孔;6、第二铝电极;7、灌封层;8、连接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技术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技术。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0025]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实现氧化锌避雷器在线监测的无线智能模块,下面结合优选实施例,对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
[0026]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注意,本技术涉及的氧化锌避雷器等可被视为现有技术。
[0027]如图1

6所示。
[0028]第一实施例。
[0029]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实现氧化锌避雷器在线监测的无线智能模块,包括第一铝
电极1(用于连接避雷器的接地端)、第二铝电极6(接地,相当于本技术串接于避雷器的接地端)和监测模块3,其中:
[0030]所述第一铝电极1包括铝电极上壳11和铝电极下壳12,所述铝电极上壳11和所述铝电极12下壳固定连接并且所述监测模块3位于所述铝电极上壳11和所述铝电极12下壳之间形成的容纳腔;
[0031]所述监测模块3包括电路板31、电池32和保护壳33,所述电路板31和所述电池32均内置于所述保护壳33并且所述电池32和所述电路板31电性连接;
[0032]所述铝电极下壳12远离所述铝电极上壳11的一侧依次设有氧化锌阀片5和所述第二铝电极6(第一铝电极和第二铝电极在结构上作为一个组件,电气上主要起导电的作用,作为电流的通路),所述电路板31的第一端通过连接线8与所述第二铝电极6电性连接(所述电路板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一铝电极(铝电极上壳或者铝电极下壳),实现电气连接,即电路板和氧化锌阀片相当于并联于第一铝电极和第二铝电极之间,从而使得电路板进行监测),所述铝电极上壳11和所述第二铝电极6之间设有灌封层7(结构上的一体化固定、防水防潮等防护功能、带来一定的绝缘性能)并且所述铝电极下壳2被所述灌封层7包围;
[0033]所述电路板31的信号端与天线4电性连接并且所述天线4由内向外依次贯穿所述铝电极下壳12和所述灌封层7,所述天线4部分外置于所述灌封层7(天线4不和铝电极下壳12、灌封层7形成电气连接)。
[0034]具体的是,所述铝电极下壳12的下端设有第一连接线通孔21并且所述氧化锌阀片5设有第二连接线通孔51,所述连接线8远离所述电路板31的一端贯穿所述第一连接线通孔21和所述第二连接线通孔51与所述第二铝电极6电性连接。
[0035]值得一提的是,连接线8的走线为中心走线,具有模块组装方便易于操作,
[0036]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实现氧化锌避雷器在线监测的无线智能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铝电极、第二铝电极和监测模块,其中:所述第一铝电极包括铝电极上壳和铝电极下壳,所述铝电极上壳和所述铝电极下壳固定连接并且所述监测模块位于所述铝电极上壳和所述铝电极下壳之间形成的容纳腔;所述监测模块包括电路板、电池和保护壳,所述电路板和所述电池均内置于所述保护壳并且所述电池和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铝电极下壳远离所述铝电极上壳的一侧依次设有氧化锌阀片和所述第二铝电极,所述电路板的第一端通过连接线与所述第二铝电极电性连接,所述铝电极上壳和所述第二铝电极之间设有灌封层并且所述铝电极下壳被所述灌封层包围;所述电路板的信号端与天线电性连接并且所述天线由内向外依次贯穿所述铝电极下壳和所述灌封层,所述天线部分外置于所述灌封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纬栋孙秉毅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维思无线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