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农林业病虫防治用诱虫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2354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7 23: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农林业病虫防治用诱虫灯,涉及农林业病虫防治技术领域,包括外壳体,所述外壳体顶部滑动连接有顶盖,所述外壳体一侧活动安装有限位板,所述外壳体内部设置有诱虫灯管,所述外壳体内壁固定有电击网,所述外壳体内壁底部固定有蓄电池。本装置通过微型电机工作带动转动轴转动,进而带动转动盘转动,由于第一传动杆和第二传动杆是偏心状安装,在转动盘转动时,第一传动杆和第二传动杆底端的位置进行改变,进而带动两个滑块在两个导轨内部的位置进行改变,使得滑块可以间歇的撞击电击网,将电击网上的病虫振动掉落,清洁电击网的同时降低对病虫恐惧,从而达到可以清洁电机网同时不影响诱虫灯灭虫的效果。洁电机网同时不影响诱虫灯灭虫的效果。洁电机网同时不影响诱虫灯灭虫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农林业病虫防治用诱虫灯


[0001]本技术属于农林业病虫防治
,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农林业病虫防治用诱虫灯。

技术介绍

[0002]害虫对林业的危害是林业生产的一个重大问题,仅我国现有的害虫就有几万种,利用农业害虫的趋性,人为设置器械或诱物来诱杀农业害虫,诱杀农业害虫不仅经济、安全、简单,而且无农药残留,不污染环境,是值得农民采取的防虫措施。
[0003]现有公开号CN214508932U公开了一种林业害虫防治诱捕装置,虽然具备不会对自然生态造成破坏,自动清除电击网上的死去病虫的效果,但是通过清洁杆转动清洁,清洁杆转动会让一些害虫产生恐惧,不敢向诱虫灯靠近,影响灭虫效果,同时现有的诱虫灯由于长时间使用,经常会损坏,现有诱虫灯更换灯管较为不便,需要用螺丝刀等工具进行拆卸后才能进行更换。
[0004]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农林业病虫防治用诱虫灯,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农林业病虫防治用诱虫灯,以解决现在的电机网清扫装置会让害虫产生恐惧降低诱虫灯灭虫效果和诱虫灯的灯管更换不便的问题。
[0006]本技术提供一种农林业病虫防治用诱虫灯,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0007]一种农林业病虫防治用诱虫灯,包括外壳体,所述外壳体顶部滑动连接有顶盖,所述外壳体一侧活动安装有限位板,所述外壳体内部设置有诱虫灯管,所述外壳体内壁固定有电击网,所述外壳体内壁底部固定有蓄电池,所述外壳体底部滑动连接有收集盒,所述收集盒一侧固定有把手,所述外壳体内壁一侧中部固定有微型电机,所述微型电机的动力输出端固定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一端固定有转动盘,所述转动盘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一传动杆和第二传动杆,所述第一传动杆和第二传动杆一端均转动连接有滑块,所述电击网一侧固定有导轨。
[0008]进一步的,所述电击网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电击网分别位于诱虫灯管的两侧,所述诱虫灯管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诱虫灯管位于同一竖直平面。
[0009]进一步的,所述导轨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导轨分别位于两个所述电击网相对一侧中部,两个所述滑块分别与两个所述导轨滑动连接,所述滑块一端与电击网的间距值小于第二传动杆一端与电击网的间距值,所述第一传动杆一端与转动盘边缘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杆的长度值等于转动盘与相邻一个所述电击网的间距值。
[0010]进一步的,所述收集盒呈中空状,所述收集盒顶部的宽度值大于两个所述电击网的间距值,所述收集盒的长度值等于外壳体的长度值。
[0011]进一步的,所述蓄电池顶部电性连接有连接导线,所述连接导线另一端与限位板一侧电性连接,所述连接导线呈弯曲状。
[0012]进一步的,所述外壳体顶部一侧贯穿开设有滑槽,所述限位板与滑槽滑动连接,所述诱虫灯管一端与限位板贴合。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4]1.本技术中通过微型电机工作带动转动轴转动,进而带动转动盘转动,由于第一传动杆和第二传动杆是偏心状安装,在转动盘转动时,第一传动杆和第二传动杆底端的位置进行改变,进而带动两个滑块在两个导轨内部的位置进行改变,使得滑块可以间歇的撞击电击网,将电击网上的病虫振动掉落,清洁电击网的同时降低对病虫恐惧,从而达到可以清洁电机网同时不影响诱虫灯灭虫的效果。
[0015]2.本技术中在需要更换诱虫灯管,通过将坏了的诱虫灯管对应位置的限位板取出,在取下限位板后取下坏了的诱虫灯管,将新的诱虫灯管插入后,最后将限位板插入滑槽中,从而达到灭虫灯管更换便捷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整体结构侧视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整体结构俯视示意图。
[0018]图3是本技术部分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本技术图3的A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0]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0021]1、外壳体;2、顶盖;3、电击网;4、限位板;5、蓄电池;6、收集盒;7、把手;8、连接导线;9、滑槽;10、诱虫灯管;11、微型电机;12、转动轴;13、转动盘;15、第一传动杆;16、第二传动杆;17、滑块;18、导轨。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2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5]实施例:
[0026]如附图1至附图4所示:
[0027]本技术提供一种农林业病虫防治用诱虫灯,包括外壳体1,外壳体1顶部滑动连接有顶盖2,外壳体1一侧活动安装有限位板4,外壳体1内部设置有诱虫灯管10,外壳体1内壁固定有电击网3,外壳体1内壁底部固定有蓄电池5,外壳体1底部滑动连接有收集盒6,收集盒6一侧固定有把手7,外壳体1内壁一侧中部固定有微型电机11,微型电机11的动力输出端固定有转动轴12,转动轴12一端固定有转动盘13,转动盘13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一传动杆15和第二传动杆16,第一传动杆15和第二传动杆16一端均转动连接有滑块17,电击网3一侧固定有导轨18。
[0028]其中,电击网3设置有两个,两个电击网3分别位于诱虫灯管10的两侧,诱虫灯管10设置有两个,两个诱虫灯管10位于同一竖直平面,两个诱虫灯管10增加诱虫效果,同时损坏一个时仍可以继续工作,诱虫灯管10诱虫,病虫经过电击网3被电击死亡。
[0029]其中,导轨18设置有两个,两个导轨18分别位于两个电击网3相对一侧中部,两个滑块17分别与两个导轨18滑动连接,滑块17一端与电击网3的间距值小于第二传动杆16一端与电击网3的间距值,第一传动杆15一端与转动盘13边缘转动连接,第一传动杆15的长度值等于转动盘13与相邻一个电击网3的间距值,通过微型电机11工作带动转动轴12转动,进而带动转动盘13转动,由于第一传动杆15和第二传动杆16是偏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农林业病虫防治用诱虫灯,包括外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1)顶部滑动连接有顶盖(2),所述外壳体(1)一侧活动安装有限位板(4),所述外壳体(1)内部设置有诱虫灯管(10),所述外壳体(1)内壁固定有电击网(3),所述外壳体(1)内壁底部固定有蓄电池(5),所述外壳体(1)底部滑动连接有收集盒(6),所述收集盒(6)一侧固定有把手(7),所述外壳体(1)内壁一侧中部固定有微型电机(11),所述微型电机(11)的动力输出端固定有转动轴(12),所述转动轴(12)一端固定有转动盘(13),所述转动盘(13)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一传动杆(15)和第二传动杆(16),所述第一传动杆(15)和第二传动杆(16)一端均转动连接有滑块(17),所述电击网(3)一侧固定有导轨(18)。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农林业病虫防治用诱虫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击网(3)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电击网(3)分别位于诱虫灯管(10)的两侧,所述诱虫灯管(10)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诱虫灯管(10)位于同一竖直平面。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农林业病虫防治用诱虫灯,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鹏飞于坚陈斌杨燕东薛治军
申请(专利权)人:酒泉荣千农林生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