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无人机激光测距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12273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7 23: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反无人机激光测距装置,包括网捕枪本体、激光测距装置和物镜组,激光测距装置设置在网捕枪本体的顶部,物镜组设置在激光测距装置左侧的底部,激光测距装置左侧的底部设置有位于物镜组外侧防护筒,防护筒的左侧活动连接有斜角筒,斜角筒呈锥型中空式设置,激光测距装置的左侧固定连接有位于防护筒底部的固定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滑动安装机构、固定座和活动座配合防护筒与斜角筒对激光测距装置的物镜组进行观察挡光防护工作,解决了夜间灯照光线斜射或直射物镜组,难以通过物镜组进行目标观察工作,不能较好的进行观察防护工作,降低了激光测距装置的使用便捷性和使用效果的问题,具备了观察防护的优点。具备了观察防护的优点。具备了观察防护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反无人机激光测距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激光测距装置
,具体为一种反无人机激光测距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激光测距是以激光器作为光源进行测距,根据激光工作的方式分为连续激光器和脉冲激光器,氦氖、氩离子、氪镉等气体激光器工作于连续输出状态,用于相位式激光测距;双异质砷化镓半导体激光器,用于红外测距;红宝石、钕玻璃等固体激光器,用于脉冲式激光测距,激光测距仪由于激光的单色性好、方向性强等特点,加上电子线路半导体化集成化,与光电测距仪相比,不仅可以日夜作业、而且能提高测距精度。
[0003]目前,公开号为CN208238634U的中国技术,公开了一种激光测距夜视瞄准镜和具有该瞄准镜的反无人机用网捕枪,包括物镜组、目镜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特点是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后端连接,第一壳体内安装物镜组、激光激光测距装置、低照度CMOS探测器、图像处理板、无线芯片、倾角芯片、温度芯片和主控板;第二壳体内安装目镜组、OLED、眼罩、电源开关/模式切换按钮和旋钮编码器;主控板与激光激光测距装置、电源开关/模式切换按钮、图像处理板、旋钮编码器、无线芯片、倾角芯片、温度芯片电性连接。本技术优点是具有夜视功能,对无人机飞行距离、倾角进行实时探测,并对外界温度数据有相应反馈,无线通讯技术简便可靠,与网捕弹在飞行状态下进行实时通讯实现精准捕捉。
[0004]这种激光测距夜视瞄准镜和反无人机用网捕枪,虽然可以在夜间进行反无人机工作,由于使用过程中主要通过物镜组配合激光测距机辅助使用者在夜间进行反无人机功能,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物镜组暴露在外,容易出现夜间灯照光线斜射或直射物镜组,导致使用者难以通过物镜组进行目标观察工作,不能较好的进行观察防护工作,降低了激光测距装置的使用便捷性和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反无人机激光测距装置,具备了观察防护的优点,解决了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物镜组暴露在外,容易出现夜间灯照光线斜射或直射物镜组,导致使用者难以通过物镜组进行目标观察工作,不能较好的进行观察防护工作,降低了激光测距装置的使用便捷性和使用效果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反无人机激光测距装置,包括网捕枪本体、激光测距装置和物镜组,所述激光测距装置设置在网捕枪本体的顶部,所述物镜组设置在激光测距装置左侧的底部,所述激光测距装置左侧的底部设置有位于物镜组外侧防护筒,所述防护筒的左侧活动连接有斜角筒,所述斜角筒呈锥型中空式设置,所述激光测距装置的左侧固定连接有位于防护筒底部的固定座,所述激光测距装置的左侧活动连接有位于防护筒顶部的活动座,所述固定座与活动座均呈弧型设置,所述活动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施力柱,所述防护筒左侧的前侧与后侧均设置有滑动安装机构。
[0007]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滑动安装机构包括滑槽、滑块和安装块,所述滑槽开
设在防护筒左侧的前侧与后侧,所述滑块活动连接在滑槽的内部,所述滑块的左侧与斜角筒的右侧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块固定连接在滑槽内壁的底部。
[0008]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滑块的底部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块的顶部位于安装槽的内部,所述安装槽配合安装块与滑块使用。
[0009]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防护筒顶部与底部的右侧均固定连接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配合防护筒与固定座和活动座使用。
[0010]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固定座的顶部与活动座的底部均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柱的外侧位于定位槽的内部,所述定位槽配合定位柱使用。
[0011]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安装槽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片,所述固定片的底部磁性连接有磁片,所述磁片的底部与安装块的顶部固定连接。
[0012]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固定座顶部的两侧均开设有拉力槽,所述拉力槽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拉簧,所述拉簧的顶部活动座的底部固定连接。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4]1、本技术通过设置滑动安装机构、固定座和活动座配合防护筒与斜角筒对激光测距装置的物镜组进行观察挡光防护工作,解决了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物镜组暴露在外,容易出现夜间灯照光线斜射或直射物镜组,导致使用者难以通过物镜组进行目标观察工作,不能较好的进行观察防护工作,降低了激光测距装置的使用便捷性和使用效果的问题,具备了观察防护的优点。
[0015]2、本技术通过设置安装槽,能够有效的在安装块配合滑块工作过程中,为安装块提供与滑块连接的空间,避免安装块使用过程中出现难以与滑块连接对斜角筒与防护筒之间进行连接安装的情况,提高了滑块的安装连接效果。
[0016]3、本技术通过设置定位柱,能够有效的在固定座与活动座配合防护筒工作过程中,通过定位槽对防护筒进行安装定位工作,避免防护筒工作过程中出现与固定座和活动座分离的情况,提高了防护筒的工作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防护筒立体爆炸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固定座立体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网捕枪本体;2、激光测距装置;3、物镜组;4、防护筒;5、斜角筒;6、固定座;7、活动座;8、施力柱;9、滑动安装机构;91、滑槽;92、滑块;93、安装块;10、安装槽;11、定位柱;12、定位槽;13、固定片;14、磁片;15、拉力槽;16、拉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反无人机激光测距装置,包括网捕枪本
体1、激光测距装置2和物镜组3,激光测距装置2设置在网捕枪本体1的顶部,物镜组3设置在激光测距装置2左侧的底部,激光测距装置2左侧的底部设置有位于物镜组3外侧防护筒4,防护筒4的左侧活动连接有斜角筒5,斜角筒5呈锥型中空式设置,激光测距装置2的左侧固定连接有位于防护筒4底部的固定座6,激光测距装置2的左侧活动连接有位于防护筒4顶部的活动座7,固定座6与活动座7均呈弧型设置,活动座7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施力柱8,防护筒4左侧的前侧与后侧均设置有滑动安装机构9。
[0023]参考图2和图3,滑动安装机构9包括滑槽91、滑块92和安装块93,滑槽91开设在防护筒4左侧的前侧与后侧,滑块92活动连接在滑槽91的内部,滑块92的左侧与斜角筒5的右侧固定连接,安装块93固定连接在滑槽91内壁的底部。
[0024]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通过设置滑动安装机构9,能够有效的在斜角筒5配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反无人机激光测距装置,包括网捕枪本体(1)、激光测距装置(2)和物镜组(3),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测距装置(2)设置在网捕枪本体(1)的顶部,所述物镜组(3)设置在激光测距装置(2)左侧的底部,所述激光测距装置(2)左侧的底部设置有位于物镜组(3)外侧防护筒(4),所述防护筒(4)的左侧活动连接有斜角筒(5),所述斜角筒(5)呈锥型中空式设置,所述激光测距装置(2)的左侧固定连接有位于防护筒(4)底部的固定座(6),所述激光测距装置(2)的左侧活动连接有位于防护筒(4)顶部的活动座(7),所述固定座(6)与活动座(7)均呈弧型设置,所述活动座(7)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施力柱(8),所述防护筒(4)左侧的前侧与后侧均设置有滑动安装机构(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无人机激光测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安装机构(9)包括滑槽(91)、滑块(92)和安装块(93),所述滑槽(91)开设在防护筒(4)左侧的前侧与后侧,所述滑块(92)活动连接在滑槽(91)的内部,所述滑块(92)的左侧与斜角筒(5)的右侧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块(93)固定连接在滑槽(91)内壁的底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反无人机激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禹忠强李长青赖伟林陈岗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勤为汇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