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消毒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12140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7 23: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臭氧消毒装置包括底座、基体、瓶体和喷嘴组件,所述基体包括上收容腔、下收容腔和用于隔断上收容腔及下收容腔的基板,所述上收容腔内装设有电解模块,所述下收容腔内装设有控制模块和与控制模块电连接的电源模块,所述电解模块与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电解模块包括依次间隔排列的n片阳极发生器、n+1片阴极发生器,所述瓶体装设在基体上部并与所述上收容腔固定后围合所述电解模块,所述底座装设在下收容腔上并将下收容腔围合,所述喷嘴组件装设在瓶体上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瓶体和基体分段设计,便于电解模块的安装;基体的模块化设计,适合不同容量瓶体的安装;臭氧水产生装置的小型化、便于携带。便于携带。便于携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臭氧消毒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水直接电解产生臭氧水
,特别是涉及一种臭氧消毒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臭氧水具有高效杀灭细菌、真菌、病毒以及无残留的特点,传统臭氧水的制作方式其臭氧在水中的溶解度低,达不到完全杀菌的效果。目前制作臭氧水主要通过电解自来水的方式来实现,通过电解槽中阴极和阳极放电电解含有矿物质的水产生臭氧水,其特点是臭氧水浓度较高。同时在电解要求自来水的TDS(即电导率,TDS总溶解固体(英文:Total dissolved solids,缩写TDS),又称溶解性固体总量)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一般会在电解装置中加装TDS检测器以及用于测量水位的液位传感器。而目前的臭氧发生装置体量较大,结构较为复杂,不利于家庭使用,为解决上述问题,CN206940504U公开了一种便携式的电解水制造装置,包括容器和电解装置;容器上设有开口;开口上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有盖体或溶液导出件;电解装置包括至少一个阴极电极、至少一个阳极电极、控制器和供电部件:至少一个阴极电极和至少一个阳极电极设置在容器的内部;一个阴极电极和至少一个阳极电极对应;控制器和供电部件设置在容器的外壁;供电部件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控制器分别和每一个阴极电极、每一个阳极电极电性连接。但此设计控制器和供电部件设置在容器的外壁,不利于产品组装和使用,并未涉及如何提供臭氧浓度稳定的臭氧水。因此,需要一种结构简单、便于携带且臭氧浓度稳定的臭氧消毒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以上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臭氧消毒装置。
[0004]一种臭氧消毒装置,包括底座、基体、瓶体和喷嘴组件,所述基体包括上收容腔、下收容腔和用于隔断上收容腔及下收容腔的基板,所述上收容腔内装设有电解模块,所述下收容腔内装设有控制模块和与控制模块电连接的电源模块,所述电解模块与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电解模块包括n片阳极发生器、n+1片阴极发生器,所述n片阳极发生器和n+1片阴极发生器依次间隔排列,所述瓶体装设在基体上部并与所述上收容腔固定后围合所述电解模块,所述底座装设在下收容腔上并将下收容腔围合,所述喷嘴组件装设在瓶体上端。
[0005]本技术通过瓶体和基体组合成瓶身,分段设计瓶身便于电解模块的安装,实现模块化设计并适合不同容量瓶体的安装。
[000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解模块还包括电极盖,所述电极盖罩设在所述阳极发生器和阴极发生器的上方。
[000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模块包括第一控制模块和通过插针连接器与第一控制模块连接的第二控制模块,所述基体上设置有开关按键及USB接口,所述第一控制模块与所述开关按键及USB接口连接,所述第二控制模块通过导电螺母连接所述电解模块。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解模块还包括若干导电螺丝,所述导电螺丝与所述导电螺母连接。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体与瓶体之间设置有密封圈,所述瓶体通过螺纹旋入到基体内并抵顶密封圈。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模块包括MCU、开关模块、升压电路模块和电流电压检测模块,所述MCU用于接收开关模块、电流电压检测模块及电源模块的数据信号采集并对其进行控制,所述开关模块为进行开、关机和工作模式选择提供信号采集;所述电流电压检测模块对电解模块进行电解时电流的大小进行检测;所述开关模块、电流电压检测模块以及电源模块均分别与MCU连接,所述电流电压检测模块、升压电路模块与电源模块连接,所述电流电压检测模块与升压电路模块连接,所述电解模块的阴极发生器与电流电压检测模块连接,所述阳极发生器与电源模块连接,所述MCU根据电流电压检测模块反馈的数据控制所述电路模块及升压电路模块为所述电解模块提供预设时长的恒流信号,所述MCU根据电流电压检测模块反馈的数据控制所述开关模块闭合。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模块还包括USB充电模块,所述USB充电模块通过对电源模块进行充电并在充电过程中进行检测和充电保护,所述MCU用于接收USB充电模块的信息。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USB充电模块分别与MCU和电源模块连接,所述USB充电模块包括MOS管Q1、MOS管Q2、MOS管Q5、芯片U6、芯片U7、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5、电阻R16、电阻R17、电阻R18、电阻R19、电阻R29、电容C24、电容C25、电容C26、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及引脚P1,所述MOS管Q5与电阻R16、电阻R17组成USB接入检测,所述MOS管Q5与电阻R16、电阻R17、MCU连接,所述MOS管Q5与电阻R17均接地;所述芯片U6分别与电阻R11、电阻R14、电阻R15、电容C24及二极管D3连接,所述MOS管Q1分别与电阻R13、二极管D1连接,所述二极管D1与电阻R14另一端及MCU第6脚连接,所述电阻R11与电阻R16连接,所述MOS管Q1、芯片U6、二极管D1、二极管D3、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5及电容C24组成USB充电过流过压电路保护;所述芯片U7、电阻R19、二极管D2均与MOS管Q1连接,所述电阻R18、电容C26与芯片U7连接,所述电阻R18、电阻R29、电容C25及电容C26均接地,所述MOS管Q2分别与电阻R19、电阻R29、二极管D2、电容C24及电源模块连接,所述MOS管Q2与MCU第9脚连接,所述MOS管Q2通过引脚P1与MCU第13脚连接。
[0013]其中,通过芯片U6和周边电阻电容组成充电过流过压保护电路,MOS管Q5和周边电阻组成USB接入检测,二极管D3提供基准电压,与输入电压进行比较,当输入电压高于设定电压,输入MOS管Q1将会断开,完成充电保护动作,当重新接入正常范围电压时,MOS管Q1导通,通过芯片U7给电源模块充电。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升压电路模块包括升压转换器U5、电容C8、电容C9、电容C10、电容C11、电容C12、电容C13、电容C14、电容C15、电容C16、电容C17、电容C18、电容C19、电阻R20、电阻R21、电阻R22、电阻R23、电阻R24、电阻R25、电阻R31和二极管D4,所述电容C15、电容C16、电容C17与电源模块连接,所述电容C9、电容C10、电容C11及电阻R20与电流电压检测模块连接,所述电容C9、电容C10、电容C11、电容C12、电容C13、电容C14、电容C15、电容C16、电容C17、电容C18、电容C19、电阻R22、电阻R24及电阻R31均接地,所述电容C9、电容C10及电容C11与升压转换器U5的第14、15、16脚连接,所述电阻R20一端与电容C9、电容
C10、电容C11连接,另一端与升压转换器U5的第17脚、电阻R22及二极管D4连接,所述二极管D4的另一端与MCU连接,所述电阻R25一端与升压转换器U5的第2脚连接,另一端与电流电压检测模块连接,所述电阻R23一端与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臭氧消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基体、瓶体和喷嘴组件,所述基体包括上收容腔、下收容腔和用于隔断上收容腔及下收容腔的基板,所述上收容腔内装设有电解模块,所述下收容腔内装设有控制模块和与控制模块电连接的电源模块,所述电解模块与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电解模块包括n片阳极发生器、n+1片阴极发生器,所述n片阳极发生器和n+1片阴极发生器依次间隔排列,所述瓶体装设在基体上部并与所述上收容腔固定后围合所述电解模块,所述底座装设在下收容腔上并将下收容腔围合,所述喷嘴组件装设在瓶体上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氧消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模块还包括电极盖,所述电极盖罩设在所述阳极发生器和阴极发生器的上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氧消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包括第一控制模块和通过插针连接器与第一控制模块连接的第二控制模块,所述基体上设置有开关按键及USB接口,所述第一控制模块与所述开关按键及USB接口连接,所述第二控制模块通过导电螺母连接所述电解模块。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臭氧消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模块还包括若干导电螺丝,所述导电螺丝与所述导电螺母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氧消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学思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中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