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用履带式移动抽排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11998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7 23:00
一种隧道用履带式移动抽排水装置,行走履带的内侧安装有行走驱动,行走履带的上方安装有油箱,油箱上方安装有负压装置,负压装置的上方安装有液压马达驱动,负压装置的一端安装有液压油泵。该隧道用履带式移动抽排水装置,可通过负压装置形成吸水管内负压,使吸水管口进行吸水,采用真空抽排,将吸水管道空气抽出,集水注满吸水管道,排水泵正副两级叶轮开始工作,副级叶轮抽水,正级叶轮排水。持续交替,完成抽排水。履带装置采用液压系统驱动,在移动过程中可接续吸程管道,并拖动排水管道和电缆同步前行,实现多台负压装置的交替前行,无停留轮换。留轮换。留轮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隧道用履带式移动抽排水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隧道排水
,具体涉及一种隧道用履带式移动抽排水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隧道排水特别是富水反坡隧道的排水施工中,掌子面积水的抽排不仅速度制约整体的施工进度,更关系到掌子面的施工安全,掌子面长时间浸水容易造成初期支护失效导致塌方及突涌事故发生。掌子面常规抽排水采用潜污泵放置于掌子面,爆破作业前后需人工配合挖机对水泵进行移动,机械自动化程度低,管路、电力线路易出现混乱交织现象,导致掌子面抽排水故障中断,严重影响施工进度及施工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隧道用履带式移动抽排水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采机械自动化程度不足导致的施工进缓慢低和安全系数降低问题,可安全快捷的抽排掌子面积水,同时对掌子面出现突涌水亦有高效的应急处置功能。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隧道用履带式移动抽排水装置,包括行走履带(1)、行走驱动(2)、行走履带(1)的内侧安装行走驱动(2),其特征在于,行走履带(1)的上方安装有油箱(10);油箱(10)的两侧安装支撑油缸(3);油箱(10)上方安装负压装置(9);负压装置(9)的上方安装液压马达驱动(8),负压装置(9)的一侧安装吸水管进口(6),负压装置(9)的一端安装液压油泵(11),负压装置(9)的另一侧安装有出水管道(7);液压油泵(11)的一端安装辅助排气孔(13);油箱(10)的上面安装有液压散热管路(15)。
[0006]所述的液压油泵(11)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液压油泵对称设置。
[0007]所述的负压装置(9)设置有若干个,且吸水管进口(6)与负压装置(9)之间相互连通。
[0008]所述的液压马达驱动(8)与负压装置(9)之间为螺纹连接,且负压装置(9)与出水管道(7)之间相互连通。
[0009]所述的油箱(10)的一端安装出水口(14)、吸水口支撑架(4),吸水口支撑架(4)的上方安装有吸水摆动油缸(5);
[0010]所述的吸水摆动油缸(5)与油箱(10)之间构成伸缩结构,且吸水口支撑架(4)与油箱(10)活动连接。
[0011]述的支撑油缸(3)下方连接支撑板(12),支撑油缸(3)与支撑板(12)之间构成伸缩结构。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本技术提供了隧道用履带式移动抽排水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装置
采用液压履带驱动,具有操作安全,耐湿度、温度,防水功能;解决了传统人工配合挖机吊装作业的机械自动化程度低的问题;液压马达驱动负压装置,吸水管道内的气压小于大气压,管内形成真空负压状态,机械排水与吸水形成气压平衡,完成排水过程,较传统电机驱动叶轮抽排水更加安全、节能。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行走履带和行走驱动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支撑板下移后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行走履带;2、行走驱动;3、支撑油缸;4、吸水口支撑架;5、吸水摆动油缸;6、吸水管进口;7、出水管道;8、液压马达驱动;9、负压装置;10、油箱;11、液压油泵;12、支撑板;13、辅助排气孔;14、出水口;15、液压散热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如图1

4所示,一种隧道用履带式移动抽排水装置,包括行走履带(1)、行走驱动(2)、行走履带(1)的内侧安装行走驱动(2),其特征在于,行走履带(1)的上方安装有油箱(10);油箱(10)的两侧安装支撑油缸(3);油箱(10)上方安装负压装置(9);负压装置(9)的上方安装液压马达驱动(8),负压装置(9)的一侧安装吸水管进口(6),负压装置(9)的一端安装液压油泵(11),负压装置(9)的另一侧安装有出水管道(7);液压油泵(11)的一端安装辅助排气孔(13);油箱(10)的上面安装有液压散热管路(15)。
[0020]所述的液压油泵(11)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液压油泵对称设置。
[0021]所述的负压装置(9)设置有若干个,且吸水管进口(6)与负压装置(9)之间相互连通。
[0022]所述的液压马达驱动(8)与负压装置(9)之间为螺纹连接,且负压装置(9)与出水管道(7)之间相互连通。
[0023]所述的油箱(10)的一端安装出水口(14)、吸水口支撑架(4),吸水口支撑架(4)的上方安装有吸水摆动油缸(5);
[0024]所述的吸水摆动油缸(5)与油箱(10)之间构成伸缩结构,且吸水口支撑架(4)与油箱(10)活动连接。
[0025]述的支撑油缸(3)下方连接支撑板(12),支撑油缸(3)与支撑板(12)之间构成伸缩结构。
[0026]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
[0027]根据图1

4所示,首先将吸程管道延长至吸水口支撑架(4)附近,遥控开启电气系统,液压马达驱动(8)为负压装置(9)的工作提供动力驱动;负压装置(9)开始工作,达到一定的负压度时,通过吸水管进口(6)进行吸水,负压装置(9)内部的正压叶轮持续不断的达到正负压交换,保持系统的负压度循环运行,通过出水管道(7)能够便于出水工作,在行走履带(1)移动的过程中,能够拖动排水管道和电缆同步前行;吸水口支撑架(4)对吸水摆动油缸(5)起到承载的效果,在吸水管路受到重力作用时,通过吸水口支撑架(4)和吸水摆动
油缸(5)的上下摆动,对吸水管路起到支撑效果;当履带式移动抽排水装置行走过程中碰到坑洼不平地面,启动支撑油缸(3),支撑油缸(3)带动支撑板(12)进行上下方向的移动;辅助排气孔(13)对油箱(10)起到辅助排气的作用,液压散热管路(15)起到散热降温的效果,抽排水通过出水口(14)进入反坡排水系统。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用履带式移动抽排水装置,包括行走履带(1)、行走驱动(2)、行走履带(1)的内侧安装行走驱动(2),其特征在于,行走履带(1)的上方安装有油箱(10);油箱(10)的两侧安装支撑油缸(3);油箱(10)上方安装负压装置(9);负压装置(9)的上方安装液压马达驱动(8),负压装置(9)的一侧安装吸水管进口(6),负压装置(9)的一端安装液压油泵(11),负压装置(9)的另一侧安装有出水管道(7);液压油泵(11)的一端安装辅助排气孔(13);油箱(10)的上面安装有液压散热管路(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用履带式移动抽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压油泵(11)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液压油泵对称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用履带式移动抽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负压装置(9)设置有若干个,且吸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燕升李贵超王仲达贾优秀刘才亮林瑚旺刘晓佳梁永忠乔志斌刘智博徐抒韬李洪栋李冲马宏伟韩大朋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十二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