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巫丽娟专利>正文

一种加压背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17785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7 22: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加压背心,背心包括基准体,上述基准体上端开口,上述基准体前端设有胸前部,上述基准体后端设有后背部,上述后背部两侧设有拓展带,上述拓展带端部设有锁紧结构,上述锁紧结构用于将两个拓展带的端部锁紧,上述胸前部包括两个背带,上述背带端部设有第一粘贴部,上述拓展带外侧设有与第一粘贴部对应的第二粘贴部,上述背带端部固定在拓展带外侧,上述背带用于向后背部施拉力;上述拓展带上设有通孔,上述通孔用于悬挂引流袋或负压球;期望稳定加压保证和在管路引流联合使用状态时,不易于操作和换药,同时存在较高的绷带浪费,甚至可能出现绷带松动的问题。甚至可能出现绷带松动的问题。甚至可能出现绷带松动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加压背心


[0001]本技术涉及辅助用品,具体涉及一种加压背心。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对于不同术式的探究逐步深入,基于当前先进的手术设备和器材,其手术定式和指标已经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效率性,在针对现有术式探究过程中,除了考虑术式本身的优势和操作技术之外,更多开始引入术式与术后疗养的匹配方式。具体的说,部分术后存在较高的出血、淋巴漏、乳糜漏风险,从而可能由此造成皮下积血、积液现象。目前的匹配术式主要采用加压包扎、引流手段进行干预,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其加压包扎主要是通过加压包扎带,使得带有止血带的包扎紧密贴合伤口附近区域,通过药用作用达到辅助作用;而引流操作主要是根据术式后的应急反应适配,目前主流是采用引流管进行;
[0003]值得注意的是,传统引流管虽然能够降低并发,但是通过在残腔内放置负压引流装置,适应性普遍升高,并发率会降低。研究表明,通过加压包扎和负压引流的联合使用,能够持续性降低术后风险,且在操作上持续负压引流较为简单快捷,当前临床上尚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然而加压保证和在管路引流联合使用状态下,其管路的引出和设置,经常使得加压包扎受到影响。当前更多的采用上半身缠绕的方式获得加压,因为需要定期进行引流和复查,使得半身缠绕的方式相对繁琐,同时绷带损耗加剧,甚至偶有绷带松动的情况发生。因此,如何更好的进行加压和保证引流设置的便捷性是值得研究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压背心,以期望稳定加压保证和在管路引流联合使用状态时,不易于操作和换药,同时存在较高的绷带浪费,甚至可能出现绷带松动的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加压背心,背心包括基准体,上述基准体上端开口,上述基准体前端设有胸前部,上述基准体后端设有后背部,上述后背部两侧设有拓展带,上述拓展带端部设有锁紧结构,上述锁紧结构用于将两个拓展带的端部锁紧。
[0007]上述胸前部包括两个背带,上述背带端部设有第一粘贴部,上述拓展带外侧设有与第一粘贴部对应的第二粘贴部,上述背带端部固定在拓展带外侧,上述背带用于向后背部施拉力;上述拓展带上设有通孔,上述通孔用于悬挂引流袋或负压球。
[0008]其设计的技术意义是,当前术后经常出现出血或淋巴漏、乳糜漏时易造成皮下积血、积液,影响患者伤口愈合,还可能带来多种术后并发症,目前主要通过绷带进行伤口加压以及采用引流技术进行术后配合,利用快捷的穿戴方式,从而能够更好的调节压力和舒适度,必要时便于进行术后检查。
[0009]作为优选,上述拓展带上设有第一弹性部,上述第一弹性部用于向后背部施加横向张力,上述第一粘贴部为钩织面,上述第二粘贴部与第一粘贴部对应的毛毡面。
[0010]其设计目的是,能够通过拓展带进行横向张力,并且利用钩织面和毛毡面的适配方式,使得拓展带能够快速粘接和释放。
[0011]优选的,锁紧结构为魔术贴,上述拓展带端部内壁为魔术贴的钩织面,上述拓展带外壁均为毛毡面。其目的是,有利于整体加工,使得拓展带外壁整体具有一致性。
[0012]优选的,上述锁紧结构为拓展带端部上设置绑线孔,上述绑线孔之间设置橡筋带,上述拓展带端部通过橡筋带相互锁紧。
[0013]优选的,上述锁紧结构为两个相互吸引的磁吸片,上述磁吸片分别置于拓展带端部中,上述拓展带端部通过磁吸片相互锁紧。
[0014]优选的,上述锁紧结构为拓展带端部上分别设置的挂扣和挂孔,上述拓展带端部通过挂扣和挂孔相互锁紧。
[0015]作为优选,上述背带上设有第二弹性部,上述第二弹性部用于维持后背部的纵向张力。
[0016]作为优选,上述通孔为多个,且相邻的两个通孔之间间隙相同,上述通孔中设有钢圈,上述钢圈用于缝合在通孔上并限制通孔尺寸。
[0017]作为优选,上述后背部包括内层和外层,上述内层和外层之间设有充气垫,上述充气垫上设有软管,上述软管首端自外层穿出,上述软管末端连通充气垫,上述软管首端上设有密封塞,上述充气垫用于向内层施压。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至少是如下之一:
[0019]本技术通过基准体接触肩膀,利用后背部向纱布施加压力,通过拓展带和背带进行快速穿戴,同时向背部施加一个压力,从而便于提贴合纱布或向纱布加压,其中拓展带的设计能够适应于不同体位的用户,同时通孔设计便于气压释放,以及通孔上可以通过挂绳或者悬挂引流袋或负压球,同时通孔的结构还能便于背心内腔气压变化,从而避免呼吸过程中张力变化过大引起不适感。
[0020]本技术通过在第一弹性部和第二弹性部的作用下,使得后背部在横向和纵向上均形成拉力,从而使得后背部能够更好的张开并贴合纱布。
[0021]本技术通过充气垫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后背部进行局部加压,从而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加压强度。得注意的是,其背心结构还能通过魔术贴,在拓展带上设置放置放置引流袋的口袋以及固定引流管卷袋,从而保证结构适应性更高。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分布示意图。
[0024]图3为本技术后背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6]参考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是,一种加压背心,包括基准体1,基
准体1主要采用棉布材质,其中基准体1主要主要用于接触人体肩膀,上述基准体1上端开口,其开口设计主要是便于基准体1贴合肩颈部位,从而可以在竖直方向上提供支撑。
[0027]上述基准体1前端设有胸前部,上述基准体1后端设有后背部2,其中胸前部和后背部2在穿戴时,分别置于用户的胸前和后背,从而符合人体工学,考虑伤口和术后要求,用户本身可能受到限制,但是其结构本身不会对用户正常动作造成影响。
[0028]上述后背部2两侧设有拓展带3,上述拓展带3端部设有锁紧结构4,上述锁紧结构4用于将两个拓展带3的端部锁紧。其中拓展带3主要用于拉扯后背部2两端,从而使得后背部2两侧更好的施压,在拓展带3对后背部2施加拉力后,其后背部2能够在两侧形成下压力,从而辅助绷带对伤口进行加压。其中锁紧结构4主要是避免拓展带3在相互约束后出现意外崩开,从而达到规避拓展带3崩开造成的释压风险。
[0029]上述胸前部包括两个背带5,其中背带5主要用于向后背部2上端施加压力,从而使得后背部2上端和两侧均具有压力,利用三面的压力,使得后背部2向绷带施压,从而保证在绷带加压状态下稳定贴合伤口。
[0030]其中背带5采用两个,主要便于绕过肩颈部,便于施加的拉力直接作用于后背部2。
[0031]为了更好的穿戴,上述背带5端部设有第一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压背心,包括基准体(1),所述基准体(1)上端开口,所述基准体(1)前端设有胸前部,所述基准体(1)后端设有后背部(2),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背部(2)两侧设有拓展带(3),所述拓展带(3)端部设有锁紧结构(4),所述锁紧结构(4)用于将两个拓展带(3)的端部锁紧;所述胸前部包括两个背带(5),所述背带(5)端部设有第一粘贴部(501),所述拓展带(3)外侧设有与第一粘贴部(501)对应的第二粘贴部(301),所述背带(5)端部固定在拓展带(3)外侧,所述背带(5)用于向后背部(2)施拉力;所述拓展带(3)上设有通孔(302),所述通孔(302)用于悬挂引流袋或负压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压背心,其特征在于:所述拓展带(3)上设有第一弹性部(303),所述第一弹性部(303)用于向后背部(2)施加横向张力,所述第一粘贴部(501)为钩织面,所述第二粘贴部(301)与第一粘贴部(501)对应的毛毡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压背心,其特征在于:锁紧结构(4)为魔术贴,所述拓展带(3)端部内壁为魔术贴的钩织面,所述拓展带(3)外壁均为毛毡面。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压背心,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结构(4)为拓展带(3)端部上设置绑线孔,所述绑线孔之间设置橡筋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巫丽娟
申请(专利权)人:巫丽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