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电杆自动化生产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1648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7 22: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杆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新型电杆自动化生产线,包括生产线底板和第一竖板,所述第一竖板的上方设有第一模组,且第一模组的上方安装有第二模组,所述第一模组和第二模组的左右两侧安装有连接装置,所述第一模组和第二模组的中间外壁安装有生产装置。可以将制作水泥电杆的圆筒状钢丝网结构安装到第一模组和第二模组,再将第一模组和第二模组进行连接,之后通过电推杆带动第三竖板移动,使第三竖板通过第一横杆带动支撑套筒移动,这样支撑套筒通过橡胶垫便可以始终将第一模组和第二模组抵紧固定,避免了第一模组和第二模组脱离支撑套筒,从而便提高了第一模组和第二模组连接后两端的稳定性。第二模组连接后两端的稳定性。第二模组连接后两端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电杆自动化生产线


[0001]本技术涉及电杆生产
,具体为一种新型电杆自动化生产线。

技术介绍

[0002]预应力混凝土电杆,由于具有力学性能好,使用年限长,成本价格低,环境污染小等特点,使其在电力和铁路建设中被大量应用,需求量不断增加,对厂家的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杆一般在生产线上完成自动化生产。
[0003]例如授权公告号CN 114043622 A的自动化水泥电杆生产线,包括:运动支撑组件。本专利技术中,通过设置离心式成型模具结构,混凝土原材料在加注进入成型模具组件内部由驱动电机和变速传动机构驱动成型模具组件进行高速旋转运动进行离心,使混凝土在成型模具组件的内部贴合内壁固化成型形成电杆的空心柱状结构,离心成型的方式生产效率高且成型结构紧实,产品质量高,但是上述专利中是通过在成型模具组件的两侧设置运动支撑组件,以此对成型模具组件中的第一模组和第二模组进行连接,但由于运动支撑组件中仅是通过支撑套筒和运动导环来实现支撑和连接,这样随着转动,可能会出现运动导环脱离出旋动轨槽的情况,从而便降低了第一模组和第二模组连接后的稳定性,同时上述专利中是在第一模组和第二模组的左端设置驱动电机等结构,这样受其内部物料重量影响,第一模组和第二模组整体的转动效果并不好,无法使第一模组和第二模组的两端稳定、统一的进行转动,从而便降低了第一模组和第二模组内部电杆的成品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专利中的水泥电杆生产线在进行使用时,仅通过支撑套筒和运动导环来实现支撑和连接,随着转动,可能会出现运动导环脱离出旋动轨槽的情况和在第一模组和第二模组的左端设置驱动电机等结构,受其内部物料重量影响,无法使第一模组和第二模组的两端稳定、统一的进行转动,而提出的一种新型电杆自动化生产线。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设计一种新型电杆自动化生产线,包括生产线底板和第一竖板,所述生产线底板的上方内侧固接有多个第一竖板,所述第一竖板的上方设有第一模组,且第一模组的上方安装有第二模组,所述第一模组和第二模组的左右两侧安装有连接装置,所述第一模组和第二模组的中间外壁安装有生产装置。
[0007]优选的,所述连接装置包括第二竖板,左右所述第二竖板的下方与生产线底板相固接,所述第二竖板的内侧上方固接有第一横杆,且第一横杆的内侧固接有支撑套筒,且支撑套筒的内壁与第一模组和第二模组的外壁间隙配合,所述支撑套筒的内壁固接有橡胶垫,且橡胶垫的外壁与第一模组和第二模组的外壁相贴合,左右所述支撑套筒的内侧均设有多个弧形导环,上下多个所述弧形导环的内壁分别与第一模组和第二模组的外壁相固接,下方所述弧形导环的弧形槽处贴合有滚珠,且滚珠的外壁与第一竖板的弧形槽处内壁
间隙配合。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横杆的外壁转动连接有第三竖板,且第三竖板的外侧固接有多个电推杆,所述电推杆的外侧与第二竖板相固接。
[0009]优选的,所述生产装置包括半齿轮,上下多个所述半齿轮的内壁分别与第一模组和第二模组的外壁相固接,下方所述半齿轮的外壁啮合连接有直齿轮,且直齿轮的内部固接有第二横杆,所述第二横杆的外侧转动连接有第四竖板,且第四竖板的下方与生产线底板相固接,所述第二横杆的中间外壁固接有第一伞形齿轮,且第一伞形齿轮的下方啮合连接有第二伞形齿轮。
[0010]优选的,所述第二伞形齿轮的下方连接有减速箱,且减速箱的下方与生产线底板相固接。
[0011]优选的,所述减速箱的右侧输入端连接有电机,且电机的机座与生产线底板相固接。
[0012]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新型电杆自动化生产线,有益效果在于:可以将制作水泥电杆的圆筒状钢丝网结构安装到第一模组和第二模组,再将第一模组和第二模组进行连接,并通过外部吊起设备等带动第一模组和第二模组移动,使第一模组上的半齿轮与直齿轮啮合连接,使第一模组上的弧形导环的弧形槽与滚珠贴合,之后启动电推杆,通过电推杆带动第三竖板移动,使第三竖板通过第一横杆带动支撑套筒移动,这样支撑套筒通过橡胶垫便可以始终将第一模组和第二模组抵紧固定,避免了第一模组和第二模组脱离支撑套筒,从而便提高了第一模组和第二模组连接后两端的稳定性;
[0013]之后通过相应的结构配合外部设备将混凝土加注到第一模组和第二模组的内部,启动电机,通过电机的输出轴配合减速箱可以带动第二伞形齿轮进行转动,使第二伞形齿轮进行转动,使第二伞形齿轮通过第一伞形齿轮带动第二横杆转动,这样第二横杆便可以带动直齿轮进行转动,使直齿轮通过对应的两个半齿轮带动第一模组和第二模组进行转动,同时由于直齿轮和对应的两个半齿轮是对称分布在第一模组和第二模组上的,这样便可以稳定、统一的带动第一模组和第二模组进行转动,避免第一模组和第二模组受其内部物料重量影响而降低转动效果,进而便提高了电杆的成品质量。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图1中的局部立体图;
[0016]图3为图1中的局部立体图;
[0017]图4为图1中第一横杆、第三竖板和电推杆处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图1中半齿轮、直齿轮和第二横杆处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生产线底板,2、第一竖板,3、连接装置,301、第二竖板,302、第一横杆,303、支撑套筒,304、橡胶垫,305、弧形导环,306、滚珠,4、生产装置,401、半齿轮,402、直齿轮,403、第二横杆,404、第四竖板,405、第一伞形齿轮,406、第二伞形齿轮,4A1、加注座,4A2、加注阀头,5、第一模组,6、第二模组,7、第三竖板,8、电推杆,9、减速箱,10、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1]实施例1:
[0022]参照附图1

5,本实施例中,一种新型电杆自动化生产线,包括生产线底板1和第一竖板2,生产线底板1的上方内侧固接有2个第一竖板2,第一竖板2的上方加工有弧形槽,第一竖板2的上方设有第一模组5,且第一模组5的上方安装有第二模组6,第一模组5和第二模组6的对接处加工有卡接结构,可以实现初步的连接,第一模组5和第二模组6的左右两侧安装有连接装置3,第一模组5和第二模组6的中间外壁安装有生产装置4。
[0023]参照附图1

4,连接装置3包括第二竖板 301、第一横杆 302、支撑套筒303、橡胶垫304、弧形导环305和滚珠306,左右第二竖板301的下方与生产线底板1相固接,第二竖板301的内侧上方固接有第一横杆302,一横杆302具有伸缩性,且第一横杆302的内侧固接有支撑套筒303,支撑套筒303为一个密封端套,且支撑套筒303的内壁与第一模组5和第二模组6的外壁间隙配合,支撑套筒303的内壁固接有橡胶垫304,且橡胶垫304的外壁与第一模组5和第二模组6的外壁相贴合,支撑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电杆自动化生产线,包括生产线底板(1)和第一竖板(2),所述生产线底板(1)的上方内侧固接有多个第一竖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竖板(2)的上方设有第一模组(5),且第一模组(5)的上方安装有第二模组(6),所述第一模组(5)和第二模组(6)的左右两侧安装有连接装置(3),所述第一模组(5)和第二模组(6)的中间外壁安装有生产装置(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电杆自动化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3)包括第二竖板(301),左右所述第二竖板(301)的下方与生产线底板(1)相固接,所述第二竖板(301)的内侧上方固接有第一横杆(302),且第一横杆(302)的内侧固接有支撑套筒(303),且支撑套筒(303)的内壁与第一模组(5)和第二模组(6)的外壁间隙配合,所述支撑套筒(303)的内壁固接有橡胶垫(304),且橡胶垫(304)的外壁与第一模组(5)和第二模组(6)的外壁相贴合,左右所述支撑套筒(303)的内侧均设有多个弧形导环(305),上下多个所述弧形导环(305)的内壁分别与第一模组(5)和第二模组(6)的外壁相固接,下方所述弧形导环(305)的弧形槽处贴合有滚珠(306),且滚珠(306)的外壁与第一竖板(2)的弧形槽处内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莉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同春电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