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螺旋板式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1457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7 22:51
一种螺旋板式换热器,包括有:壳体;中心筒;螺旋板,设于壳体内,并位于中心筒的外周,且螺旋板至少有两个,并沿周向由内而外卷制成至少两个螺旋通道,分别为第一螺旋通道、第二螺旋通道,各螺旋通道沿上下方向延伸,且第一螺旋通道的上、下端敞开并分别作为供热介质进出的第一输入口、第一输出口;第一入口接管,设于壳体上部,与第一输入口相连通;第一出口接管,设于壳体底部,与第一输出口相连通;最外层的螺旋板的外周壁与壳体的内侧壁间隔相对而形成间隙;第一螺旋通道之螺旋方向上的外端敞口,并与间隙相连通;还包括有第一气体出口接管,设于壳体侧壁之对应间隙上部的位置,并与间隙相连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实现气液分离。现气液分离。现气液分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螺旋板式换热器


[0001]本技术属于换热器
,具体涉及一种螺旋板式换热器。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螺旋板式换热器如专利号为ZL00235585.X的技术专利《叉流式螺旋板换热器》(授权公告号为CN2424435Y)公开的结构,其包括壳体、开设于壳体顶部及底部的物料入口、出口,开设于壳体侧壁的冷却工质入口、出口,壳体内纵向设置有横截面呈螺旋状、互不连通且相互间隔分布的物料通道及冷却工质通道;物料通道的上、下两端分别与物料入口及出口连通,冷却工质通道的上、下两侧端分别与冷却工质出口及入口连通。
[0003]上述方案能实现物料与冷介质之间的换热,但对于换热器之壳体顶部有不凝气且需要气液分离的情况,上述方案并不适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能很好地实现气液分离且液相需要过冷的螺旋板式换热器。
[0005]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螺旋板式换热器,包括有:
[0006]壳体;
[0007]中心筒,设于壳体内,并上下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螺旋板式换热器,包括有:壳体(1);中心筒(2),设于壳体(1)内,并上下延伸;螺旋板(3),设于壳体(1)内,并位于中心筒(2)的外周,且所述螺旋板(3)至少有两个,并沿周向由内而外卷制成至少两个螺旋通道,分别为第一螺旋通道(31)、第二螺旋通道(32),各螺旋通道沿上下方向延伸,且第一螺旋通道(31)的上、下端敞开并分别作为供热介质进出的第一输入口(31a)、第一输出口(31b);第一入口接管(4a),设于壳体(1)上部,并与上述第一螺旋通道(31)之第一输入口(31a)相连通;第一出口接管(4b),设于壳体(1)底部,并与上述第一螺旋通道(31)之第一输出口(31b)相连通;其特征在于:最外层的所述螺旋板(3)的外周壁与所述壳体(1)的内侧壁间隔相对而形成环形、并上下延伸的间隙(10),所述间隙(10)的上端口闭合;所述第一螺旋通道(31)之螺旋方向上的外端敞口,并与所述间隙(10)相连通;还包括有:第一气体出口接管(5),设于壳体(1)侧壁之对应上述间隙(10)上部的位置,并与间隙(10)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10)的下端口与所述第一螺旋通道(31)之第一输出口(31b)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口接管(4b)设于壳体(1)的底壁,并与所述间隙(10)之下端口的局部之间一下一上间隔相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江赵志阳周柏峰胡兴苗刘利江吕斌颜祥
申请(专利权)人:镇海石化建安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