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冷系统及储能集装箱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11217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7 22:47
本申请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冷系统及储能集装箱。本申请旨在解决现有液冷系统安装占用空间大、集成度差的问题。本申请的液冷系统包括供冷机组、送液总管、回液总管、送液支管和回液支管,送液总管连通送液支管和供冷机组,回液总管连通回液支管和供冷机组,送液支管和回液支管均与电池簇的冷却通道连通,供冷机组排出的冷却液经由送液总管和送液支管输送至电池簇的冷却管道,冷却液带走电池簇上的热量,再经由回液总管和回液支管返回供冷机组,如此循环往复降低电池簇的温度。本申请的回液总管和送液总管均布置于电池簇底部,不占用电池簇顶部的空间,安装占用空间小,使得液冷系统的集成度高,方便现场对管路进行维护。护。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冷系统及储能集装箱


[0001]本申请涉及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液冷系统及储能集装箱。

技术介绍

[0002]储能集装箱在新能源、智能电网、节能技术等领域从发电到用电的各个环节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其作用主要包括传统电网的升级改造、调峰调频电力辅助、削峰填谷,提高可再生能源并网能力。
[0003]液冷系统是一种运用管路等通道运输液态流体的热管理系统,常应用于储能集装箱等设备,以降低电池的温度。在相关技术中,液冷系统普遍采用上下管路布置的方案,下管路为供液管路,布置于电池簇的底部;上管路为回液管路,布置于电池簇的顶部。如此设置,导致液冷系统占用空间大,集成度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提供一种液冷系统及储能集装箱,以解决现有液冷系统安装占用空间大、集成度差的技术问题。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液冷系统,用于冷却电池簇,所述液冷系统包括:
[0007]供冷机组,具有回液端口和排液端口;
[0008]送液总管,所述送液总管与所述排液端口连通;
[0009]回液总管,所述回液总管与所述回液端口连通,所述回液总管和所述送液总管均布置于所述电池簇的底部;
[0010]送液支管,所述送液支管连通所述送液总管和所述电池簇的冷却通道;
[0011]回液支管,所述回液支管连通所述回液总管和所述电池簇的冷却通道。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的液冷系统具有如下优点:
[0013]本申请提供的液冷系统,包括供冷机组、送液总管、回液总管、送液支管以及回液支管,供冷机组具有回液端口和排液端口,送液总管与排液端口连通,回液总管与回液端口连通,送液支管连通送液总管和电池簇的冷却通道,回液支管连通回液总管和电池簇的冷却通道,如此,供冷机组的排液端口排出的冷却液,经由送液总管和送液支管输送至电池簇的冷却管道,冷却液带走电池簇上的热量,然后经由回液总管和回液支管返回供冷机组,如此循环往复降低电池簇的温度。本申请实施例的回液总管和送液总管均布置于电池簇的底部,如此设置,不占用电池簇顶部的空间,安装占用空间小,使得液冷系统的集成度高,并且,方便现场对管路进行调整、维护;并且,送液总管和回液总管设置于电池簇的底部,减少冷凝水、管道泄漏等对储能集装箱电气件的影响,提高电气安全性。
[0014]作为本申请上述液冷系统的一种改进,所述送液支管和所述回液支管并列平行设置,且所述送液支管垂直于所述送液总管;所述送液总管与所述回液总管平行设置,且所述送液总管和所述回液总管位于所述电池簇的同一侧
[0015]作为本申请上述液冷系统的一种改进,所述送液支管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送液支管沿所述送液总管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每相邻两个所述送液支管之间的距离相等,或者,至少两个相邻所述送液支管之间的距离与其他相邻两个所述送液支管之间的距离不同。
[0016]作为本申请上述液冷系统的一种改进,所述回液支管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回液支管沿所述回液总管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每相邻两个所述回液支管之间的距离相等,或者,至少两个相邻所述回液支管之间的距离与其他相邻两个所述回液支管之间的距离不同。
[0017]作为本申请上述液冷系统的一种改进,所述送液支管包括送液主干管道以及多个送液分支管道,所述送液主干管道的底端与所述送液总管连通,所述多个送液分支管道沿所述送液主干管道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所述多个送液分支管道分别用于与所述电池簇的电池包的冷却管道连通;所述送液主干管道顶端的管道内径大于所述送液主干管道底端的管道内径。
[0018]作为本申请上述液冷系统的一种改进,所述多个送液分支管道沿所述送液主干管道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布置;或者,至少两个相邻所述送液分支管道之间的距离与其他相邻两个所述送液分支管道之间的距离不同。
[0019]作为本申请上述液冷系统的一种改进,所述送液主干管道的管道内径从底端到顶端逐渐增大;或者,所述送液主干管道包括多个主管段以及多个三通接头,所述主管段和所述三通接头从底端到顶端交替布置,所述三通接头还与所述送液分支管道连通;所述送液主干管道顶端的所述主管段的管道内径大于所述送液主干管道底端的所述主管段的管道内径。
[0020]作为本申请上述液冷系统的一种改进,所述回液支管包括回液主干管道以及多个回液分支管道,所述回液主干管道的底端与所述回液总管连通,所述多个回液分支管道沿所述回液主干管道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所述多个回液分支管道与所述多个送液分支管道对应设置,所述多个回液分支管道分别用于与所述电池簇的电池包的冷却管道连通;所述回液主干管道顶端的管道内径小于所述回液主干管道底端的管道内径;或者,所述回液主干管道的管道内径恒定。
[0021]作为本申请上述液冷系统的一种改进,所述多个回液分支管道沿所述回液主干管道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布置;或者,至少两个相邻所述回液分支管道之间的距离与其他相邻两个所述回液分支管道之间的距离不同。
[0022]作为本申请上述液冷系统的一种改进,每个所述送液分支管道上设置有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被配置为使得所述送液分支管道内的液体单向流动至所述电池簇的冷却通道;每个所述回液分支管道上设置有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二单向阀被配置为使得所述电池簇的冷却通道内的液体单向流动至所述回液分支管道。
[0023]作为本申请上述液冷系统的一种改进,所述液冷系统还包括多个快速接头;所述送液分支管道和所述回液分支管道的端部通过快速接头与所述电池簇的冷却管道连通;所述送液主干管道的底端通过所述快速接头与所述送液总管连通;所述回液主干管道的底端通过所述快速接头与所述回液总管连通。
[0024]作为本申请上述液冷系统的一种改进,所述送液总管设置有多个,所述回液总管
设置有多个,且所述回液总管的数量与所述送液总管的数量相同;所述液冷系统包括总控制阀,所述总控制阀分别与所述供冷机组的排液端口以及多个所述送液总管连通,所述总控制阀被配置为控制流向多个所述送液总管的液体流量;所述送液支管的底端设置有第一分控制阀,所述第一分控制阀被配置为控制所述送液支管的液体流量;所述回液支管的底端设置有第二分控制阀,所述第二分控制阀被配置为控制所述回液支管的液体流量。
[0025]作为本申请上述液冷系统的一种改进,所述回液支管的顶端设置有泄气阀,在所述回液支管顶部的气体压力大于压力阈值时,所述泄气阀打开;所述回液支管的底端设置有排液阀。
[0026]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储能集装箱,包括:电池簇以及第一方面所述的液冷系统,所述电池簇具有冷却通道,所述液冷系统的送液支管和回液支管分别与所述电池簇的冷却通道连通。
[0027]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的储能集装箱,由于其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液冷系统,因此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的储能集装箱也具有与第一方面所述的液冷系统的相同的优点。
[0028]除了上面所描述的本申请解决的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用于冷却电池簇,所述液冷系统包括:供冷机组,具有回液端口和排液端口;送液总管,所述送液总管与所述排液端口连通;回液总管,所述回液总管与所述回液端口连通,所述回液总管和所述送液总管均布置于所述电池簇的底部;送液支管,所述送液支管连通所述送液总管和所述电池簇的冷却通道;回液支管,所述回液支管连通所述回液总管和所述电池簇的冷却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液支管和所述回液支管并列平行设置,且所述送液支管垂直于所述送液总管;所述送液总管与所述回液总管平行设置,且所述送液总管和所述回液总管位于所述电池簇的同一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液支管包括送液主干管道以及多个送液分支管道,所述送液主干管道的底端与所述送液总管连通,所述多个送液分支管道沿所述送液主干管道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所述多个送液分支管道分别用于与所述电池簇的电池包的冷却管道连通;所述送液主干管道顶端的管道内径大于所述送液主干管道底端的管道内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液主干管道的管道内径从底端到顶端逐渐增大;或者,所述送液主干管道包括多个主管段以及多个三通接头,所述主管段和所述三通接头从底端到顶端交替布置,所述三通接头还与所述送液分支管道连通;所述送液主干管道顶端的所述主管段的管道内径大于所述送液主干管道底端的所述主管段的管道内径。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液支管包括回液主干管道以及多个回液分支管道,所述回液主干管道的底端与所述回液总管连通,所述多个回液分支管道沿所述回液主干管道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所述多个回液分支管道与所述多个送液分支管道对应设置,所述多个回液分支管道分别用于与所述电池簇的电池包的冷却管道连通;所述回液主干管道顶端的管道内径小于所述回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麻超杰李新宇董鹏越李文鹏钱昊吕喆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海博思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