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高低温型无线传输升级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111930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7 22: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适用于高低温型无线传输升级控制装置,属于无线传输技术领域,无线接收模块一和无线接收模块二,无线接收模块一和无线接收模块二之间进行信息交互;无线接收模块一包括CPU模块一、供电模块一、通讯模块一和无线传输模块一,无线接收模块二包括CPU模块二、供电模块二、通讯模块二、无线传输模块二、数据设置模块,数据设置模块用于修改产品数据,同时将修改好的数据保存到CPU模块二中,能够在极低温度下或极高温度下对产品进行无线检测以及数据修改,或者监测电池在安全性试验过程中的数据。验过程中的数据。验过程中的数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高低温型无线传输升级控制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无线传输
,具体为一种适用于高低温型无线传输升级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面上针对锂电池的安全性试验,例如过充、过放、短路,主要是通过监控的模式,人在远距离观察监控里面的照片,当对锂电池进行过充或者过放的安全性试验时,通过摄像头监视锂电池的状态,但是只能看出锂电池最终的好坏,中间的过程无法观测到,此外,因摄像头不能记录到锂电池的状态(温升、电池电压的变化数据),造成试验人员无法拿到第一手资料,当对锂电池进行安全性短路试验时,因锂电池短路试验比较危险,如果试验人员进入场地可能会发现危险,在试验过程中,人是不能靠近试验场地,防止锂电池起火或爆炸对人员造成危害,通过摄像头监视不能及时反馈出整个试验的过程。
[0003]高低温试验和锂电池安全性试验是同样的道理,特别是产品在高原适应性(低气压模拟试验箱)试验时,试验箱不能打开(打开后箱内气压就与大气压一致,无法进行试验),同时要测试低气压模拟试验箱内部产品的工作状态,采用有线输出的话,低气压箱体的气密性不能保证,影响产品的试验数据,但是目前市面上的无线传输产品,只能在环境温度

25℃到60℃下进行数据传输,在极低温

43℃下,因传输器中储能部分使用的是电子或蓄电池,在低温下电子或蓄电池的内阻增大,在低温下开机导致内部电子或蓄电池端电压瞬间下跌,从而导致控制装置开机欠压保护工作失败,无法正常工作,锂电池一般在高温下只能达到60摄氏度,温度过高电池容易鼓包或发生危险。
[0004]论文《LoRa无线数据传输模块的设计与实现》(集成技术,资文彬等,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等,2018年5月)针对现有无线数据传输模块功耗高、传输距离短、可靠性低的缺陷,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LoRa技术的无线数据传输模块,该模块以SX1276为射频芯片,采用低功耗微处理器STM8L151为主芯片并移植了Contiki嵌入式操作系统,论文详细介绍了数据传输模块的硬件设计、软件设计并测试了模块的主要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该数据传输模块具有功耗低、传输距离远、可靠性高等优点,适用于无线抄表、环境监测等系统中。但是在极低温度下或极高温度下,人员不能直接进入的试验场地,此时需要了解产品的工作运行状态,以及需要修改产品的控制运行数据,或者对锂电池组或单体电芯进行安全性试验时远处监测试验过程中的所有数据,迫切需要设计出一种无线传输控制装置进行产品的软件进行升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如何在极低温度下对产品进行无线检测以及数据修改,或者监测电池在安全性试验过程中的数据。
[0006]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0007]一种适用于高低温型无线传输升级控制装置,包括无线接收模块一和无线接收模
块二,所述无线接收模块一和所述无线接收模块二之间进行信息交互;所述无线接收模块一包括CPU模块一、供电模块一、通讯模块一和无线传输模块一,所述CPU模块一与所述无线传输模块一连接进行信息交互,并将信息通过所述通讯模块一下发给相应配套的主板,所述供电模块一用于给所述CPU模块一和所述无线传输模块一供电;
[0008]所述无线接收模块二包括CPU模块二、供电模块二、通讯模块二、无线传输模块二、数据设置模块,所述CPU模块二与所述无线传输模块二连接进行信息交互,并将信息通过所述通讯模块二下发给相应配套的主板,所述供电模块二用于给所述CPU模块二、无线传输模块二和数据设置模块供电,所述数据设置模块用于修改产品数据,同时将修改好的数据保存到所述CPU模块二中。
[0009]进一步地,所述无线接收模块一通过所述无线传输模块一中的ANT射频天线接口一接收或者发送信号给无线接收模块二,所述无线接收模块二通过无线传输模块二中的ANT射频天线接口二接收或者发送信号给无线接收模块一。
[0010]进一步地,所述无线接收模块二还包括显示模块,所述显示模块用于显示所述无线接收模块二和所述无线接收模块一的数据。
[0011]进一步地,所述CPU模块一的第一引脚与所述无线传输模块一的第六引脚连接,所述CPU模块一的第三引脚与所述无线传输模块一的第五引脚连接,所述CPU模块一的第十三引脚NTC1与保护二极管V22的第三引脚连接,所述CPU模块一的第十四引脚与光耦E1的第二引脚连接,所述CPU模块一的第五十七引脚串联电阻R2后接输入电压,所述CPU模块一的第五十八引脚串联电阻R1后接输入电压,所述CPU模块一的第五十七引脚还与所述通讯模块一的第二引脚连接,所述CPU模块一的第五十八引脚还与所述通讯模块一的第一引脚连接。
[0012]进一步地,所述CPU模块二的第一引脚与所述无线传输模块二的第六引脚连接,所述CPU模块二的第三引脚与所述无线传输模块二的第五引脚连接,所述CPU模块二的第十九引脚至第二十五引脚分别与所述数据设置模块中开关按键S1

S7的第一引脚连接,所述CPU模块二的第三十八引脚与所述显示模块的第十二引脚连接,所述CPU模块二的第三十七引脚与所述显示模块的第十三引脚连接,所述CPU模块二的第三十六引脚与所述显示模块的第十四引脚连接,所述CPU模块二的第三十五引脚与所述显示模块的第十五引脚连接,所述CPU模块二的第三十四引脚与所述显示模块的第十六引脚连接,所述CPU模块二的第三十九引脚与所述显示模块的第十一引脚连接,所述CPU模块二的第四十二引脚与所述显示模块的第十引脚连接,所述CPU模块二的第四十三引脚与所述显示模块的第九引脚连接,所述CPU模块二的第四十四引脚与所述显示模块的第八引脚连接,所述CPU模块二的第四十五引脚与所述显示模块的第七引脚连接,所述CPU模块二的第四十六引脚与所述显示模块的第六引脚连接,所述CPU模块二的第四十七引脚与所述显示模块的第五引脚连接,所述CPU模块二的第四十八引脚与所述显示模块的第四引脚连接,所述CPU模块二的第五十七引脚与所述通讯模块二的第二引脚连接,所述CPU模块二的第五十八引脚与所述通讯模块二的第一引脚连接。
[0013]进一步地,所述通讯模块一与所述通讯模块二的电路相同,所述通讯模块一的第一引脚与所述CPU模块一的第五十八引脚连接,所述通讯模块一的第二引脚TXD与所述CPU模块一的第五十七引脚连接,电容C51和电容C52并联后串联在所述通讯模块一的第四引脚、第三引脚之间,所述通讯模块一的第三引脚接地,电阻R62串联在共模电感L1的第一引
脚、第二引脚之间,电阻R55串联在共模电感L1的第四引脚和所述通讯模块一的第六引脚之间,电阻R67串联在共模电感L1的第三引脚和所述通讯模块一的第七引脚之间,保护二极管V12由两个二极管串联构成,保护二极管V12的第一引脚与所述通讯模块一的第六引脚连接,保护二极管V12的第二引脚与所述通讯模块一的第七引脚连接,电容C57连接在共模电感L1的第三引脚和保护二极管V12的第三引脚之间,保护二极管V12的第三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高低温型无线传输升级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无线接收模块一(10)和无线接收模块二(20),所述无线接收模块一(10)和所述无线接收模块二(20)之间进行信息交互;所述无线接收模块一(10)包括CPU模块一(11)、供电模块一(12)、通讯模块一(13)和无线传输模块一(14),所述CPU模块一(11)与所述无线传输模块一(14)连接进行信息交互,并将信息通过所述通讯模块一(13)下发给相应配套的主板,所述供电模块一(12)用于给所述CPU模块一(11)和所述无线传输模块一(14)供电;所述无线接收模块二(20)包括CPU模块二(21)、供电模块二(22)、通讯模块二(23)、无线传输模块二(24)、数据设置模块(25),所述CPU模块二(21)与所述无线传输模块二(24)连接进行信息交互,并将信息通过所述通讯模块二(23)下发给相应配套的主板,所述供电模块二(22)用于给所述CPU模块二(21)、无线传输模块二(24)和数据设置模块(25)供电,所述数据设置模块(25)用于修改产品数据,同时将修改好的数据保存到所述CPU模块二(21)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高低温型无线传输升级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接收模块一(10)通过所述无线传输模块一(14)中的ANT射频天线接口一接收或者发送信号给无线接收模块二(20),所述无线接收模块二(20)通过无线传输模块二(24)中的ANT射频天线接口二接收或者发送信号给无线接收模块一(1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高低温型无线传输升级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接收模块二(20)还包括显示模块(26),所述显示模块(26)用于显示所述无线接收模块二(20)和所述无线接收模块一(10)的数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适用于高低温型无线传输升级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CPU模块一(11)的第一引脚与所述无线传输模块一(14)的第六引脚连接,所述CPU模块一(11)的第三引脚与所述无线传输模块一(14)的第五引脚连接,所述CPU模块一(11)的第十三引脚NTC1与保护二极管V22的第三引脚连接,所述CPU模块一(11)的第十四引脚与光耦E1的第二引脚连接,所述CPU模块一(11)的第五十七引脚串联电阻R2后接输入电压,所述CPU模块一(11)的第五十八引脚串联电阻R1后接输入电压,所述CPU模块一(11)的第五十七引脚还与所述通讯模块一(13)的第二引脚连接,所述CPU模块一(11)的第五十八引脚还与所述通讯模块一(13)的第一引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适用于高低温型无线传输升级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CPU模块二(21)的第一引脚与所述无线传输模块二(24)的第六引脚连接,所述CPU模块二(21)的第三引脚与所述无线传输模块二(24)的第五引脚连接,所述CPU模块二(21)的第十九引脚至第二十五引脚分别与所述数据设置模块(25)中开关按键S1

S7的第一引脚连接,所述CPU模块二(21)的第三十八引脚与所述显示模块(26)的第十二引脚连接,所述CPU模块二(21)的第三十七引脚与所述显示模块(26)的第十三引脚连接,所述CPU模块二(21)的第三十六引脚与所述显示模块(26)的第十四引脚连接,所述CPU模块二(21)的第三十五引脚与所述显示模块(26)的第十五引脚连接,所述CPU模块二(21)的第三十四引脚与所述显示模块(26)的第十六引脚连接,所述CPU模块二(21)的第三十九引脚与所述显示模块(26)的第十一引脚连接,所述CPU模块二(21)的第四十二引脚与所述显示模块(26)的第十引脚连接,所述CPU模块二(21)的第四十三引脚与所述显示模块(26)的第九引脚连接,所述CPU模块二(21)的第四十四引脚与所述显示模块(26)的第八引脚连接,所述CPU模块二(21)的第四十五引脚与所述显示模块(26)的第七引脚连接,所述CPU模块二(21)的第四十六引脚与
所述显示模块(26)的第六引脚连接,所述CPU模块二(21)的第四十七引脚与所述显示模块(26)的第五引脚连接,所述CPU模块二(21)的第四十八引脚与所述显示模块(26)的第四引脚连接,所述CPU模块二(21)的第五十七引脚与所述通讯模块二(23)的第二引脚连接,所述CPU模块二(21)的第五十八引脚与所述通讯模块二(23)的第一引脚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适用于高低温型无线传输升级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讯模块一(13)与所述通讯模块二(23)的电路相同,所述通讯模块一(13)的第一引脚与所述CPU模块一(11)的第五十八引脚连接,所述通讯模块一(13)的第二引脚TXD与所述CPU模块一(11)的第五十七引脚连接,电容C51和电容C52并联后串联在所述通讯模块一(13)的第四引脚、第三引脚之间,所述通讯模块一(13)的第三引脚接地,电阻R62串联在共模电感L1的第一引脚、第二引脚之间,电阻R55串联在共模电感L1的第四引脚和所述通讯模块一(13)的第六引脚之间,电阻R67串联在共模电感L1的第三引脚和所述通讯模块一(13)的第七引脚之间,保护二极管V12由两个二极管串联构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岳亮韩政委祁煜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同智机电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