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于清理的涡流反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11003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7 22: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便于清理的涡流反应装置,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该便于清理的涡流反应装置包括上架体和下架体,所述下架体由四根呈矩形分布的第一立柱组成,所述上架体由四根呈矩形分布的第二立柱组成,所述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扰流板,所述扰流板的内部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二立柱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插块,所述第一立柱的顶端开设有插槽,所述插块和插槽相适配,所述插槽的底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挡块。该便于清理的涡流反应装置,通过第一立柱、第二立柱、扰流板、竖杆、螺旋弹簧、限位块和挡块之间的配合,使涡流反应板一体性更强,使其便于从反应池中取出,操作简单省力,使用更加方便。使用更加方便。使用更加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便于清理的涡流反应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便于清理的涡流反应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涡流反应装置固定在池体的水流通道内部,当混合有药剂的水流通过时,能够使水流产生涡流,从而使两者充分混合。
[0003]由于夏季温度较高,是藻类爆发的高峰期,使得进入水厂的水体中藻类增多,藻类流经涡流反应装置时容易停留在扰流板的一侧,久而久之,容易造成涡流反应板堵塞,且现有的涡流反应板单独固定在池体的内部,在对其进行清洗时,需要逐个进行拆装,操作费时费力,使用很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清理的涡流反应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涡流反应装置堵塞后不便于清理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清理的涡流反应装置,包括上架体和下架体,所述下架体由四根呈矩形分布的第一立柱组成,所述上架体由四根呈矩形分布的第二立柱组成,所述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扰流板,所述扰流板的内部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二立柱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插块,所述第一立柱的顶端开设有插槽,所述插块和插槽相适配,所述插槽的底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挡块,所述第二立柱和插块的内部均开设有腔体,所述腔体的内部活动套设有竖杆,所述竖杆的顶端外侧套设有螺旋弹簧,所述竖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
[0006]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相邻两个所述扰流板上的通孔交错设置。
[0007]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所述上架体的顶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侧板,所述侧板的内部开设有活动孔,所述活动孔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插杆,所述插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栓,所述螺栓的一端与侧板转动连接。
[0008]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每个所述侧板的内部均开设有两个活动孔,所述活动孔呈对称分布在螺栓的两侧。
[0009]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所述上架体和下架体的顶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横杆。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1]1、该便于清理的涡流反应装置,通过第一立柱、第二立柱、扰流板、竖杆、螺旋弹簧、限位块和挡块之间的配合,使涡流反应板一体性更强,使其便于从反应池中取出,操作简单省力,使用更加方便。
[0012]2、该便于清理的涡流反应装置,通过侧板、螺栓、活动孔和插杆之间的配合,能够对装置的顶部进行限位,防止装置受到水流冲击后在池体中移动,使其工作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0013]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中第一立柱和插块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中插槽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中活动块和插杆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第一立柱;2、第二立柱;3、扰流板;4、通孔;5、侧板;6、横杆;7、螺栓;8、活动板;9、竖杆;10、螺旋弹簧;11、活动孔;12、插杆;13、腔体;14、插块;15、限位块;16、挡块;17、插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0020]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清理的涡流反应装置,包括上架体和下架体,上架体由四根呈矩形分布的第一立柱1组成,下架体由四根呈矩形分布的第二立柱2组成,第一立柱1和第二立柱2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扰流板3,扰流板3的内部开设有通孔4,第二立柱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插块14,第一立柱1的顶端开设有插槽17,插块14和插槽17相适配,插槽17的底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挡块16,第二立柱2和插块14的内部均开设有腔体13,腔体13的内部活动套设有竖杆9,竖杆9的顶端外侧套设有螺旋弹簧10,竖杆9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15。
[0021]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通过将装置设置成可分离的上架体和下架体,在池体顶部空间较小时,能够将装置整体一分为二,使其便于拆装;当池体顶部的空间较大时,可一次性对整个装置拆装,使用更加灵活。需要将装置一分为二时,按压并旋转竖杆9的顶端,使螺旋弹簧10压缩,使竖杆9底部的限位块15与两个挡块16之间的间隙重合,此时松开竖杆9,在螺旋弹簧10的作用力下,竖杆9向上移动并带动限位块15从两个挡块16之间的间隙移出。同理,依次解除其他第一立柱1的限位,随后拉动上架体,即可使插块14从插槽17中移出,装置便可一分为二,能够单独从池体中取出。需要将上架体和下架体组装到一起时,将上架体底部的插块14插入到插槽17的内部,随后按压并适当旋转竖杆9的顶端,使竖杆9底部的限位块15通过两个挡块16之间的间隙。当限位块15通过两个挡块16之间的间隙后,旋转竖杆9,使限位块15能够卡在挡块16的底部,随后松开竖杆9,相对应的第一立柱1和第二立柱2之间便得到限位。同理,操作其他位置的竖杆9,即可使上架体和下架体组装完成。当池体中的水和药剂通过装置内部时,在扰流板3和通孔4的作用下,水体会产生涡流,从而使两者充分混合。
[0022]具体的,相邻两个扰流板3上的通孔4交错设置。
[0023]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相邻两个扰流板3上的通孔4交错设置,从而改变水流方向,有利于涡流的产生,提高水和药剂的混合效果。
[0024]具体的,上架体的顶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侧板5,侧板5的内部开设有活动孔11,活动孔11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插杆12,插杆1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活动板8,活动板8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栓7,螺栓7的一端与侧板5转动连接。
[0025]本实施例中:旋转螺栓7,螺栓7通过带动活动板8使插杆12沿着活动孔11移动,使插杆12能够插入到池体墙壁上预设的凹槽内部,能够对装置的顶部进行限位,防止装置受到水流冲击后在池体中移动,使其工作更加稳定。
[0026]具体的,每个侧板5的内部均开设有两个活动孔11,活动孔11呈对称分布在螺栓7的两侧。
[0027]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对称分布的活动孔11以及插杆12,使活动板8的两侧受力更加均匀。
[0028]具体的,上架体和下架体的顶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横杆6。
[0029]本实施例中:利用横杆6作为上架体和下架体的提拉点,便于将两者从池体内部移出或移入。
[0030]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清理的涡流反应装置,包括上架体和下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架体由四根呈矩形分布的第一立柱(1)组成,所述上架体由四根呈矩形分布的第二立柱(2)组成,所述第一立柱(1)和第二立柱(2)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扰流板(3),所述扰流板(3)的内部开设有通孔(4),所述第二立柱(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插块(14),所述第一立柱(1)的顶端开设有插槽(17),所述插块(14)和插槽(17)相适配,所述插槽(17)的底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挡块(16),所述第二立柱(2)和插块(14)的内部均开设有腔体(13),所述腔体(13)的内部活动套设有竖杆(9),所述竖杆(9)的顶端外侧套设有螺旋弹簧(10),所述竖杆(9)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清理的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俊峰张祥振冯厚宝张少让张迪李亚宽谢鑫安婷
申请(专利权)人:中州水务控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