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絮凝剂投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10767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7 22: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污泥处理投放结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絮凝剂投放装置,包括污泥处理池、行走机构以及投放机构,投放机构与行走机构架设在污泥处理池的顶部,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占用厂里的地面空间,可充分利用工厂的垂直空间,从而大量节省工厂的地面空间;利用行走电机驱动行走架在箱体顶部沿着其长度方向移动即可实现絮凝剂的一次性均匀投放,无需多次调整投放位置,节省絮凝剂投放时间,简化投料板的驱动结构,从而节省投入成本,便于后期维护;可根据箱体的宽度大小从而将垂直支撑杆对称安装在水平支撑板上的不同固定槽处,使得本装置可架设在不同规格大小污泥处理池顶部,从而实现絮凝剂投放,实用性强。实用性强。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絮凝剂投放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投放结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絮凝剂投放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絮凝剂按照其化学成分总体可分为无机絮凝剂和有机絮凝剂两类。其中无机絮凝剂又包括无机凝聚剂和无机高分子絮凝剂;有机絮凝剂又包括合成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天然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和微生物絮凝剂,絮凝剂主要应用于给水和污水处理领域。
[0003]现有专利CN 202120648369.9提供一种絮凝剂投放装置,包括设备主体,设备主体一侧设置有控制器,控制器一侧设置有报警器,设备主体下方设置有移动轮;该一种絮凝剂投放装置通过设置纵向液压缸带动纵向液压杆进而带动移动块纵向移动,带动装置纵向投放絮凝剂,通过横向液压缸带动横向液压杆进而带动储料箱横向移动,带动装置横向投放絮凝剂,可以达到大面积、均匀投放的作用,通过设置控制器控制纵向液压缸与横向液压缸进而控制装置移动,并控制电控阀门开启与压强泵将储料箱中絮凝剂送入喷洒头喷洒,并且还可以根据压力传感器提供的信息,控制报警器报警提醒人们絮凝剂的使用量,可以达到提高工作效率、节省人力的作用。
[0004]但是上述专利仍存在以下缺陷:上述投放装置整体结构偏大,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是需要先将整体投放装置放置在污水处理驰的侧边,然后喷洒头的位置调整需要多个液压缸驱动,驱动结构较为复杂,且会占用厂房内的大量污水处理池侧边的地面空间,空间占用量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絮凝剂投放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喷洒头位置调整驱动结构复杂、地面空间占用量大的问题。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絮凝剂投放装置,其创新点在于:包括
[0007]污泥处理池,所述污泥处理池包括一顶部开口的空心矩形箱体,且在该箱体的宽度两侧顶部均设有一行走突起;
[0008]投放机构,所述投放机构设置在所述箱体的顶部中央,包括一投料箱、一投料板以及若干干粉喷头,所述投料板水平设置,且投料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箱体的宽度方向一致,在投料板的中央设有一投料腔,其顶部中央设有一与所述投料腔连通的进料口,其底部安装有与所述投料腔连通设置的所述若干干粉喷头,所述投料箱内部设有絮凝剂,将投料箱设置在所述投料板的上方,且投料箱的底部设有一出料口,该出料口与所述进料口之间设有一粉体输送泵,且粉体输送泵的一端开口与所述出料口、粉体输送泵的另一端开口与所述进料口之间分别连接有第一送料管道与第二输送管道;
[0009]行走机构,所述行走机构设置在所述投料箱与所述箱体之间,包括一行走架,所述行走架为Π型,所述行走架包括一水平支撑板以及对称设置在所述水平支撑板底部长度两
侧处的垂直支撑杆,所述垂直支撑杆包括一垂直杆体,且在该垂直杆体的底部内侧截去一矩形结构,使得两个垂直杆体的底部内侧形成刚好容纳所述箱体宽度两侧顶部的容纳区,且在垂直杆体上位于其与箱体顶面贴合处还设有刚好部分容纳所述行走突起的行走凹槽。
[0010]进一步的,所述水平支撑板上位于其长度两侧处对称设有若干定位槽,所述垂直支撑杆顶部中央均开设有一固定槽,且所述垂直支撑杆与所述水平支撑板之间通过一固定螺栓穿过所述固定槽与一所述定位槽固定连接。
[0011]进一步的,所述行走突起的长度与所述箱体的长度一致,所述行走机构还包括一行走电机,所述行走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行走架连接,通过所述行走电机驱动所述行走架在箱体的顶部沿着箱体的长度方向移动。
[0012]进一步的,所述行走机构还包括一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安装在所述水平支撑板的顶部中央,在支撑架上设有一开口朝上设置的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内安装有所述投料箱。
[0013]进一步的,所述水平支撑板的中央贯穿开设有一通孔,所述投料板设置在所述水平支撑板与箱体之间,且投料板与水平支撑板底部之间设有连接杆。
[0014]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0015]1)本技术中的投放机构与行走机构架设在污泥处理池的顶部,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占用厂里的地面空间,可充分利用工厂的垂直空间,从而大量节省工厂的地面空间;
[0016]2)本技术中,利用行走电机驱动行走架在箱体顶部沿着其长度方向移动即可实现絮凝剂的一次性均匀投放,无需多次调整投放位置,节省絮凝剂投放时间,简化投料板的驱动结构,从而节省投入成本,便于后期维护。
[0017]3)本技术中,水平支撑板上位于其长度两侧处对称设有若干定位槽,可根据箱体的宽度大小从而将垂直支撑杆对称安装在水平支撑板上的不同固定槽处,使得本装置可架设在不同规格大小污泥处理池顶部,从而实现絮凝剂投放,实用性强;
[0018]4)支撑架用于支撑与限位该投料箱,从而确保该装置的结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如图1所示的一种絮凝剂投放装置,包括污泥处理池1、投放机构2、以及行走机构3。
[0022]污泥处理池1包括一顶部开口的空心矩形箱体11,且在该箱体11的宽度两侧顶部均设有一行走突起12,该行走突起12为长度与箱体11的长度一致,且行走突起12为矩形突块,且在箱体11内部灌装有污水污泥。
[0023]投放机构2设置在箱体11的顶部中央,包括一投料箱21、一投料板22以及若干干粉喷头23。
[0024]行走机构3设置在投料箱21与箱体11之间,包括一行走架31、一支撑架32和行走电机。
[0025]行走架31为Π型,行走架31包括一水平支撑板311以及对称设置在水平支撑板311
底部长度两侧处的垂直支撑杆312。
[0026]在水平支撑板311上位于其长度两侧处对称设有若干定位槽313,在水平支撑板311的中央贯穿开设有一通孔。
[0027]垂直支撑杆312包括一垂直杆体,且在该垂直杆体的底部内侧截去一矩形结构,使得两个垂直杆体的底部内侧形成刚好容纳箱体11宽度两侧顶部的容纳区316,且在垂直杆体上位于其与箱体11顶面贴合处还设有刚好部分容纳行走突起12的行走凹槽315,则行走凹槽315也为一矩形。
[0028]在垂直支撑杆312顶部中央均还开设有一固定槽314,且垂直支撑杆312与水平支撑板311之间通过一固定螺栓穿过固定槽314与一定位槽313固定连接。
[0029]支撑架32安装在水平支撑板311的顶部中央,该支撑架32为一矩形结构,在该矩形结构上设有一开口朝上设置的容纳槽321,且容纳槽321的底部直径渐小,该矩形结构的底部还开设有连通容纳槽321设置的一通道322。
[0030]行走电机安装在箱体11的侧边处,行走电机的输出端与行走架31连接,通过行走电机驱动行走架31在箱体11的顶部沿着箱体11的长度方向移动。
[0031]投料板22水平设置在水平支撑板311与箱体11之间并位于两侧垂直支撑杆312之间,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絮凝剂投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污泥处理池,所述污泥处理池包括一顶部开口的空心矩形箱体,且在该箱体的宽度两侧顶部均设有一行走突起;投放机构,所述投放机构设置在所述箱体的顶部中央,包括一投料箱、一投料板以及若干干粉喷头,所述投料板水平设置,且投料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箱体的宽度方向一致,在投料板的中央设有一投料腔,其顶部中央设有一与所述投料腔连通的进料口,其底部安装有与所述投料腔连通设置的所述若干干粉喷头,所述投料箱内部设有絮凝剂,将投料箱设置在所述投料板的上方,且投料箱的底部设有一出料口,该出料口与所述进料口之间设有一粉体输送泵,且粉体输送泵的一端开口与所述出料口、粉体输送泵的另一端开口与所述进料口之间分别连接有第一送料管道与第二输送管道;行走机构,所述行走机构设置在所述投料箱与所述箱体之间,包括一行走架,所述行走架为Π型,所述行走架包括一水平支撑板以及对称设置在所述水平支撑板底部长度两侧处的垂直支撑杆,所述垂直支撑杆包括一垂直杆体,且在该垂直杆体的底部内侧截去一矩形结构,使得两个垂直杆体的底部内侧形成刚好容纳所述箱体宽度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珊珊牛一帆李巍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万格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