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均匀应力场深埋圆形隧洞锚杆参数优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105505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6 09: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非均匀应力场深埋圆形隧洞锚杆参数优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获取工程数据;S2.构建锚杆参数优化模型F(X):S3.以锚杆参数优化模型的最小值为目标对锚杆参数进行求解,得到最优锚杆参数;能够对非均匀应力场深埋圆形隧洞锚杆的参数进行优化,确定出适应于非均匀力场锚杆的最优参数,而且其算法过程相对于现有技术更加简单,效率高,具有较强的通用性,为工程质量提供保障。为工程质量提供保障。为工程质量提供保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非均匀应力场深埋圆形隧洞锚杆参数优化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隧洞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非均匀应力场深埋圆形隧洞锚杆参数优化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锚杆支护是指在边坡、岩土深基坑等地表工程及隧道、采场等地下硐室施工中采用的一种加固支护方式,为施工提供稳固性。
[0003]锚杆支护时需要对锚杆的参数确定出一个能够适应于施工场景的优化值,从而才能够确保工程质量,现有技术中:锚杆参数的优化有数值模拟法和力学解析法。
[0004]数值模拟法采用FLAC3D等软件,结合现场监测或试验结果对锚杆支护方案进行分析,在研究复杂地质模型中的锚杆支护方案时具有显著的优点,但是其只能针对有限的几种方案进行比选,得到相对最优解,其适应能力差。
[0005]力学解析法大多基于均匀应力场假设,针对单根锚杆进行力学分析。理论上,解析方法可得到方案的绝对最优解,但计算过程较为复杂,而且在实际工况中力场都是非均匀性的,因此,现有的力学解析法难以应用。
[0006]因此,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亟需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手段加以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非均匀应力场深埋圆形隧洞锚杆参数优化方法,能够对非均匀应力场深埋圆形隧洞锚杆的参数进行优化,确定出适应于非均匀力场的锚杆的最优参数,而且其算法过程相对于现有技术更加简单,效率高,具有较强的通用性,为工程质量提供保障。
[0008]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非均匀应力场深埋圆形隧洞锚杆参数优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9]S1.获取工程数据;
[0010]S2.构建锚杆参数优化模型F(X):
[0011]F(X)=

σ

‑△
σ

;其中:

σ

为深埋圆形隧洞未支护时洞周切向应力和径向应力的差值,

σ

为锚杆

衬砌共同作用下洞周切向应力和径向应力的差值;
[0012]其中p表示垂直地应力;λ为深埋隧洞水平侧压力系数,θ为锚杆环向夹角,θ∈[0,π/2],θ
j
表示将环向夹角θ进行m等分后第j等分的夹角,R0为深埋隧洞的开挖半径,具有下标的ξ为待定系数;
[0013]锚杆参数优化模型的约束条件为:
[0014]为锚杆支护后洞周处的相对净位移,ζ为控制值,为锚杆支护前洞周处的相对净位移,η为洞周相对净位移释放系数;
[0015]S3.以锚杆参数优化模型的最小值为目标对锚杆参数进行求解,得到最优锚杆参数。
[0016]进一步,步骤S3中,根据如下方法确定锚杆支护后洞周处的相对净位移
[0017][0018][0019]其中:μ1为岩体泊松比,E1为岩体弹性模量,G1为岩体的剪切模量,μ2为锚杆的等效泊松比,E2为锚杆的等效弹性模量,R1为支护的外半径,G2为锚杆支护加固体的剪切模量,具有下标的ξ为待定系数。
[0020]进一步,步骤S3中,根据如下方法确定锚杆支护前洞周处的相对净位移
[0021]其中:e为自然常数,i为虚数,z为复变平面变量;
[0022]其中:表示对求导后取共轭,表示ψ(z)取共轭;
[0023]进一步,根据如下方法确定锚杆的等效泊松比和等效弹性模量:
[0024][0025]其中:E
b
为锚杆的弹性模型,μ
b
为锚杆的泊松比,r
b
为锚杆半径,s
l
为锚杆排距,s
ρ
为锚杆环向间距,s
ρ
=(R0+l/2)θ,l为锚杆长度。
[0026]进一步,待定系数通过如下方法确定:
[0027]构建待定系数求解方程:
[0028][0029]对待定系数求解方程进行求解得到待定系数。
[003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本专利技术,能够对非均匀应力场深埋圆形隧洞锚杆的参数进行优化,确定出适应于非均匀力场的锚杆的最优参数,而且其算法过程相对于现有技术更加简单,效率高,具有较强的通用性,为工程质量提供保障。
附图说明
[003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32]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流程图。
[0033]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深埋圆形隧洞力学模型图。
[0034]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以下进一步对本专利技术做出详细说明:
[0036]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非均匀应力场深埋圆形隧洞锚杆参数优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7]S1.获取工程数据;
[0038]S2.构建锚杆参数优化模型F(X):
[0039]F(X)=

σ

‑△
σ

;其中:

σ

为深埋圆形隧洞未支护时洞周切向应力和径向应力的差值,

σ

为锚杆

衬砌共同作用下洞周切向应力和径向应力的差值;
[0040]其中p表示垂直地应力;λ为深埋隧洞水平侧压力系数,θ为锚杆环向夹角,θ∈[0,π/2],θ
j
表示将环向夹角θ进行m等分后第j等分的夹角,R0为深埋隧洞的开挖半径,具有下标的ξ为待定系数;
[0041]锚杆参数优化模型的约束条件为:
[0042]为锚杆支护后洞周处的相对净位移,ζ为控制值,为锚杆支护前洞周处的相对净位移,η为洞周相对净位移释放系数;
[0043]S3.以锚杆参数优化模型的最小值为目标对锚杆参数进行求解,得到最优锚杆参数,通过上述方法,能够对非均匀应力场深埋圆形隧洞锚杆的参数进行优化,确定出适应于非均匀力场的锚杆的最优参数,而且其算法过程相对于现有技术更加简单,效率高,具有较强的通用性,为工程质量提供保障,其中,求解过程采用现有方法即可,在此不加以赘述。
[0044]本实施例中,步骤S3中,根据如下方法确定锚杆支护后洞周处的相对净位移
[0045][0046]其中:μ1为岩体泊松比,E1为岩体弹性模量,G1为岩体的剪切模量,μ2为锚杆的等效泊松比,E2为锚杆的等效弹性模量,R1为支护的外半径,G2为锚杆支护加固体的剪切模量,具有下标的ξ为待定系数。
[0047]本实施例中,步骤S3中,根据如下方法确定锚杆支护前洞周处的相对净位移
[0048]其中:e为自然常数,i为虚数,z为复变平面变量;
[0049]其中:表示对求导后取共轭,表示ψ(z)取共轭;
[0050]本实施例中,根据如下方法确定锚杆的等效泊松比和等效弹性模量:
[0051]其中:E
b
为锚杆的弹性模型,μ
b
为锚杆的泊松比,r
b
为锚杆半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非均匀应力场深埋圆形隧洞锚杆参数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获取工程数据;S2.构建锚杆参数优化模型F(X):F(X)=

σ

‑△
σ

;其中:

σ

为深埋圆形隧洞未支护时洞周切向应力和径向应力的差值,

σ

为锚杆

衬砌共同作用下洞周切向应力和径向应力的差值;其中p表示垂直地应力;λ为深埋隧洞水平侧压力系数,θ为锚杆环向夹角,θ∈[0,π/2],θ
j
表示将环向夹角θ进行m等分后第j等分的夹角,R0为深埋隧洞的开挖半径,具有下标的ξ为待定系数;锚杆参数优化模型的约束条件为:锚杆参数优化模型的约束条件为:为锚杆支护后洞周处的相对净位移,ζ为控制值,为锚杆支护前洞周处的相对净位移,η为洞周相对净位移释放系数;S3.以锚杆参数优化模型的最小值为目标对锚杆参数进行求解,得到最优锚杆参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非均匀应力场深埋圆形隧洞锚杆参数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根据如下方法确定锚杆支护后洞周处的相对净位移骤S3中,根据如下方法确定锚杆支护后洞周处的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梦军吴庆良胡学兵方林王惠贤李铮刘冒佚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大学重庆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