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矿山地面固废材料半地下分布式仓储及卸载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10507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6 09: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矿山地面固废材料半地下分布式仓储及卸载系统,属矿山固废材料仓储技术领域。由洗车房、封闭式钢结构棚化车间、卸料仓、仓下给料机、带式输送机、投料车间、投料井、控制系统8个部分组成,能进行矿山地面固废材料的分布式仓储、精准给配料计量等功能。实现对地面固废材料的合理化处置,防止地面矸石山的随意堆积,破坏地表生态,同时该系统多处使用自动化系统,达到了减人增效的目的。以弥补现有技术中进行充填开采的固废材料缺少合理的存储及运输管理,严重影响地表生态的问题,实现对矿山地面固废材料的合理化处置,为矿山地面固废材料的处置及存储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其结构式简单、功能齐全、便于推广,具有广泛的实用性。有广泛的实用性。有广泛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矿山地面固废材料半地下分布式仓储及卸载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矿山固废材料仓储
,尤其涉及一种矿山地面固废材料半地下分布式仓储及卸载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中的主体地位、在经济运行中的压舱石作用没有改变;但资源开采过程所产生的固废材料排放及处置问题日益严峻,资源开采过程中的环境保护理念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已由过去的“先采后治”、“采后修复”转变为“采前预防”,由此提出“源头减损”的新要求,迫切需要原创性源头减损开采技术。充填开采技术作为煤矿绿色化开采技术的典型代表,在岩层失稳防控、煤基固废减排、地表沉陷控制、促进优质产能提升、环境评估评价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而进行充填开采的固废材料缺少合理的存储及运输管理,严重影响地表生态,迫切需要一种能实现矿山地面固废材料仓储及卸载的系统,实现对矿山地面固废材料的合理化处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要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矿山地面固废材料半地下分布式仓储及卸载系统,为矿山地面固废材料的处置及仓储提供新的途径。
[0004]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矿山地面固废材料半地下分布式仓储及卸载系统,包括洗车房、封闭式钢结构棚化车间、卸料仓、给料机、带式输送机、投料车间、投料井和控制系统;
[0005]所述洗车房包括三个结构:3
×
15mGADRASJDS

SCS工业级地面磅秤装置,称重范围0

80t;山竹双泵全包款自动洗车装置,水泵功率达11kW,位于地面磅秤装置前方,用于对称重后的自卸式卡车进行自动冲洗;包围在在山竹双泵全包款自动洗车装置的钢架结构车间,防止设备老化损坏;
[0006]所述封闭式钢结构棚化车间为单层建筑,采用钢排架结构,屋面采用钢网架结构,屋面及四面墙体采用彩钢吸音压型夹心板,屋面设置采光带,柱下独立基础;自卸式卡车通过感应门进入封闭式钢结构棚化车间,到达卸料仓进行卸料;
[0007]所述卸料仓包括布置在地面下的多个大小相同的钢筋混凝土斗形结构仓室,结构仓室下方的墙下条形基础,总计储量约1400m3;
[0008]所述给料机位于卸料仓下方,每个卸料仓下配备一部给料机,便于将矿山固废材料自卸料仓内运出;
[0009]所述带式输送机位于地下皮带走廊,带式输送机一端连接给料机,另一端连接投料井,用于将来自给料机的物料运输至投料井;
[0010]所述投料车间坐落于封闭式钢结构棚化车间的一侧,地上部分采用刚架结构,地下部分钢筋混凝土结构,屋面及四面墙体采用彩钢压型岩棉夹心板,屋面设置采光带,柱下独立基础;
[0011]所述投料井位于投料车间内的中部,用于将来自带式输送机的矿山固废材料投放至井下;
[0012]所述控制系统位于辅助用房内,分别与给料机和带式输送机连接,控制卸料仓下仓口的开口大小及给料机磅秤装置称重量以控制给料量;并控制给料机的给料量及带式输送机的带速,实现矿山地面固废材料的运输、仓储及卸载。
[0013]所述的封闭式钢结构棚化车间的平面尺寸为45.0m
×
39.0m,建筑面积约1755m2,建筑高度为9.0m。
[0014]所述的卸料仓的多个大小相同的钢筋混凝土斗形结构仓室为4

8个,每个仓室的平面尺寸为7.5
×
7.5m,深为7m。
[0015]所述的给料机包括位于卸料仓下的卸料仓下仓口、给料机磅秤和给料机内部皮带,所述给料机磅秤位于卸料仓下仓口出口,所述给料机内部皮带一端位于卸料仓下仓口出口下方,另一端位于带式输送机上方的排料头入口。
[0016]所述的带式输送机位于地下皮带走廊的截面为3.0
×
2.7m,长度为54.75m,钢筋混凝土结构,墙下有条形基础。
[0017]所述的投料车间坐落于封闭式钢结构棚化车间一侧的距离为15000

18000m,平面尺寸为12.0
×
9.0m,单层建筑,建筑面积约为108m2,建筑高度为4.5m,地下深4.5m。
[0018]所述投料井的顶部孔径为φ1000

1200mm。
[0019]所述的给料机可根据物料粒径及输送量选择不同大小、不同电机功率的给料机。
[0020]所述的带式输送机的重量为450t,长度为61m,皮带速度为0

6m/s。
[0021]有益效果: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对地面固废材料进行合理化处置,实现矿山地面固废材料的运输、仓储及卸载一体化功能。利用由洗车房、封闭式钢结构棚化车间、卸料仓、给料机、带式输送机、投料车间、投料井、给料机磅秤装置、给料机内部皮带、感应门和辅助用房构成的矿山地面固废材料半地下分布式仓储及卸载系统,自卸式卡车可自动通过感应门,到达卸料仓进行卸料。半地下卸料仓可实现对矿山固废材料的分布式仓储;通过控制系统分别与给料机和带式输送机连接,控制卸料仓下仓口的开口大小及给料机磅秤装置称重量以控制给料量;控制带式输送机的电机转速及频率以控制带速,实现精准给配料计量的功能。有效防止地面矸石山的随意堆积,破坏地表生态,同时该系统多处使用自动化系统,达到了减人增效的目的。弥补了现有技术中进行充填开采的固废材料缺少合理的存储及运输管理,严重影响地表生态的问题,从而实现对矿山地面固废材料的合理化处置,为矿山地面固废材料的处置及存储提供借鉴和参考。本系统结布置方式简单、功能齐全、使用效果好,便于推广,在本
内具有广泛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横剖面示意图。
[0023]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纵剖面示意图。
[0024]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
[0025]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给料机外形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1

洗车房;2

封闭式钢结构棚化车间;3

卸料仓;4

给料机;5

带式输送机;6

投料车间;7

投料井;8

控制系统;9

卸料仓下仓口;10

给料机磅秤装置;11

给料机内部
皮带;12

感应门;13

辅助用房。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作进一步的描述:
[0028]本专利技术的矿山地面固废材料半地下分布式仓储及卸载系统,主要由洗车房1、封闭式钢结构棚化车间2、卸料仓3、给料机4、带式输送机5、投料车间6、投料井7和控制系统8构成。
[0029]所述洗车房1包括三个结构:3
×
15mGADRASJDS

SCS工业级地面磅秤装置,称重范围0

80t;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矿山地面固废材料半地下分布式仓储及卸载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洗车房(1)、封闭式钢结构棚化车间(2)、卸料仓(3)、给料机(4)、带式输送机(5)、投料车间(6)、投料井(7)和控制系统(8);所述洗车房(1)包括三个结构:3
×
15mGADRASJDS

SCS工业级地面磅秤装置,称重范围0

80t;山竹双泵全包款自动洗车装置,水泵功率达11kW,位于地面磅秤装置前方,用于对称重后的自卸式卡车进行自动冲洗;包围在山竹双泵全包款自动洗车装置的钢架结构车间,防止设备老化损坏;所述封闭式钢结构棚化车间(2)为单层建筑,采用钢排架结构,屋面采用钢网架结构,屋面及四面墙体采用彩钢吸音压型夹心板,屋面设置采光带,柱下独立基础;自卸式卡车通过感应门(12)进入封闭式钢结构棚化车间(2),到达卸料仓(3)进行卸料;所述卸料仓(3)包括布置在地面下的多个大小相同的钢筋混凝土斗形结构仓室,结构仓室下方的墙下条形基础,总计储量约1400m3,以实现对矿山固废材料的分布式仓储;所述给料机(4)位于卸料仓(3)下方,每个卸料仓(3)下配备一部给料机(4),便于将矿山固废材料自卸料仓(3)内运出;所述带式输送机(5)位于地下皮带走廊,带式输送机(5)一端连接给料机(4),另一端连接投料井(7),用于将来自给料机(4)的物料运输至投料井(7);所述投料车间(6)坐落于封闭式钢结构棚化车间(2)的一侧,地上部分采用刚架结构,地下部分钢筋混凝土结构,屋面及四面墙体采用彩钢压型岩棉夹心板,屋面设置采光带,柱下独立基础;所述投料井(7)位于投料车间(6)内的中部,用于将来自带式输送机(5)的矿山固废材料投放至井下;所述控制系统(8)位于辅助用房(13)内,分别与给料机(4)和带式输送机(5)连接,控制卸料仓下仓口(9)的开口大小及给料机磅秤装置称重量以控制给料量;并控制给料机(4)的给料量及带式输送机(5)的带速,实现矿山地面固废材料的运输、仓储及卸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山地面固废材料半地下分布式仓储及卸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封闭式钢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中吴红林杨军辉张强张琪王腊旭陈锋张健牛小森吴俊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矿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