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声引导下血管内穿刺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10504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6 09: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疗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超声引导下血管内穿刺方法,其采用的穿刺系统包括具有调节远端方向的方向调节牵拉装置,远端安装有声电换能单元的导管及穿刺针,其中所述声电换能单元包括超声探头和后台声电信号处理模块,所述穿刺针自所述导管的远端,以导管同轴前向方向进行穿刺动作。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在血管内导管远端的超声探头且超声探头进行的超声探测方向与穿刺针穿刺路径以导管同轴前向方向为同一工作面,探明前向空间区域内可能存在的骨骼、组织、空腔、脉管、血液等情况,辅助判断血管内穿刺的可行性,通过方向调节装置,规划穿刺针的穿刺路径及穿刺方向,以便穿刺针朝向特定的穿刺方向穿刺至特定的指向位置,避免盲穿的风险。免盲穿的风险。免盲穿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声引导下血管内穿刺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
,具体为一种超声引导下血管内穿刺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穿刺是指将穿刺针穿刺至目标组织内抽取物质以进行化验,或向体腔注入气体或造影剂做造影检查,或向组织内注入药物的一种诊疗技术,穿刺的目的是活检,化验,注药、输液及置入导管做血管造影等。
[0003]例如: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作为治疗肝硬化导致的门静脉高压的有效手段,可以有效降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有效控制腹水的复发等由于门静脉高压导致的其他并发症,延长患者寿命。该诊疗技术的原理是从患者肝静脉穿刺到门静脉内,沿着该穿刺通道建立分流道,将门静脉内的血液分流到肝静脉内,以降低门静脉压力。由于X线技术限制,导致上述手术实施穿刺的过程中不能动态观察到实时门静脉的具体解剖位置,造成目前的穿刺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致使该诊疗技术通常需要从事介入诊疗领域的医师多年的临床经验配合多次穿刺才能从肝静脉或其他启动位置刺中门静脉,经常由于穿刺方向偏差导致腹腔内大出血,因此,需要一种血管内超声引导下的穿刺系统,以便规划穿刺路径,实现精准穿刺,同时可以降低该诊疗技术的技术门槛,使该诊疗技术可以下沉到更多的基层医院。
[0004]又如:肝肿块的穿刺活检方法,其主要由体外超声引导或CT引导,但在肝脏内近膈顶部的肿块,由于肺的阻挡,往往导致CT和超声定位困难,不能完成穿刺。膈顶部的肿块临近肝静脉,从肝静脉内进行超声引导下的穿刺活检或穿刺消融,就能解决该临床困难。另外,临床上后腹膜肿块,由于位置较深,前方有肠道,后方有脊柱阻挡,往往使现有的穿刺导引方法不能成功,因此,亟需一种能够从下腔静脉内精准引导的的穿刺方法,这样就是能解决这一临床困境。
[0005]在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CN115363709A中公开的一种可调弯的血管内超声引导式穿刺方法,该可调弯的血管内超声引导式穿刺方法,虽然,在介入导丝和超声探头的同步成像的双重引导下,并结合内导管远端的运动,将内导管的远端精定位至待穿刺区,调整头端的弯曲度,以使得穿刺针沿着特定的工作钳道穿至指定位置,避免盲穿的风险,因此,特别适合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中的由肝静脉向门静脉精准的穿刺、以及临床上的临近各种血管周围的肿块和器官的穿刺,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前景,但是其血管内超声辅助的穿刺方法描述的超声探测方向与穿刺路径并不在同一工作面,无法准确的设计穿刺路径完成穿刺导引。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7]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常规的超声内窥镜的导管尺寸较大,无法进入肝静脉等狭窄血管内实施指引工作,且其他血管内超声辅助的穿刺方法描述的超声探测方向与穿刺路径并不在同一工作面,无法准确的设计穿刺路径完成穿刺导引。
[0008](二)技术方案
[000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超声引导下血管内穿刺方法,其采用的穿刺系统包括具有调节远端方向的方向调节牵拉装置,远端安装有声电换能单元的导管及穿刺针,其中所述声电换能单元包括超声探头和后台声电信号处理模块,所述穿刺针自所述导管的远端,以导管同轴前向方向进行穿刺动作,所述导管的外径为2mm~5mm,且在所述导管内形成贯穿远端和近端且互相连通的工作嵌道用以配合穿刺针的通行导向,所述声电换能单元中的超声探头位于所述导管的远端端部,所述超声探头进行的超声探测方向与所述穿刺针穿刺路径以导管同轴前向方向为同一工作面;
[0010]所述穿刺系统还包括介入导丝,所述穿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1]S1、导管在血管中的递送
[0012]导管沿预先经皮穿刺入血管内的介入导丝进入血管,递送过程中,介入导丝位于导管工作嵌道内,导管沿导丝到达目标穿刺位置,递送过程中保持介入导丝同导管的空间相对位置固定一并延导管轴向方向前进,同时介入导丝的远端略露出于导管远端2

3mm或者将导管沿预先置好位置的导丝送入血管内,导管送入血管同事可在所述超声影像同步引导下进行,导管逐渐向血管内递送;
[0013]S2、超声引导装置方向调节
[0014]所述导管的远端能够通过在导管内预留的至少4根牵拉索完成,通过调节装置近端的4个方向控制器控制导管远端完成相对自身轴向的8个方向0

60
°
方向角度的调节,以获取特定目标区域的实质脏器、组织、血管或体内空腔的超声信号特征和操作图像,用来判断和指导例如穿刺或诊断的目的,并通过近端的锁止装置长期保持所调节的方向、角度,直至需要解除方向、角度或完成穿刺、诊断、判读等医疗行为;
[0015]S3、穿刺针的穿刺
[0016]将穿刺针穿入工作钳道后,沿着工作钳道行至导管远端所指引的方向,并沿指引方向穿刺至目标穿刺区域。
[0017]优选的,在S2中所述形成的导管远端1

3cm处可偏转导向角度为0

60
°

[0018]优选的,所述的导管远端偏转导向角度为调节装置近端的4个方向控制器控制完成牵拉预留在导管内的4根牵拉索实现的导管远端相对自身轴向呈锥形平均分布的8个方向角度的调节。
[0019]优选的,在S2中所述近端的锁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锁止装置为实现4根牵拉索方向调节控制器本身具有的锁止装置导管远端方向、角度的保持动作。
[0020]优选的,所述方法导管本体、包覆于所述管本体外周的外皮、位于所述导管本体和所述外皮之间的导管工作嵌道之间的支撑结构。
[0021]优选的,所述工作嵌道的内径为1

1.5mm。
[0022]优选的,在S1的操作之前,需要将各部件进行消毒处理。
[0023]优选的,所述超声声电转换装置位于导管远端,且所述超声探头的外周覆盖硅胶或橡胶材料。
[0024]优选的,所述超声探头的阵元数为3

128阵元,且呈阵列分布;所述超声探头的频率范围为3

8MHz。
[0025](三)有益效果
[002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超声引导下血管内穿刺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27]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在血管内导管远端的超声探头且超声探头进行的超声探测方向与穿刺针穿刺路径以导管同轴前向方向为同一工作面,探明前向空间区域内可能存在的骨骼、组织、空腔、脉管、血液等情况,辅助判断血管内穿刺的可行性,通过方向调节装置,规划穿刺针的穿刺路径及穿刺方向,以便穿刺针朝向特定的穿刺方向穿刺至特定的指向位置,避免盲穿的风险;
[0028]该方法可以方便规划血管内穿刺路径,降低血管内穿刺风险及技术门槛,适合经颈静脉门体分流术中的门静脉的穿刺,以及临床上其他血管周围的肿块、器官穿刺,具有非常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前景。
附图说明
[0029]图1为本专利技术穿刺方法流程图;
[0030]图2为本专利技术穿刺方法应用实例示意图;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声引导下血管内穿刺方法,其采用的穿刺系统包括具有调节远端方向的方向调节牵拉装置,远端安装有声电换能单元的导管及穿刺针,其中所述声电换能单元包括超声探头和后台声电信号处理模块,所述穿刺针自所述导管的远端,以导管同轴前向方向进行穿刺动作,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的外径为2mm~5mm,且在所述导管内形成贯穿远端和近端且互相连通的工作嵌道用以配合穿刺针的通行导向,所述声电换能单元中的超声探头位于所述导管的远端端部,所述超声探头进行的超声探测方向与所述穿刺针穿刺路径以导管同轴前向方向为同一工作面;所述穿刺系统还包括介入导丝,所述穿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导管在血管中的递送导管沿预先经皮穿刺入血管内的介入导丝进入血管,递送过程中,介入导丝位于导管工作嵌道内,导管沿导丝到达目标穿刺位置,递送过程中保持介入导丝同导管的空间相对位置固定一并延导管轴向方向前进,同时介入导丝的远端略露出于导管远端2

3mm或者将导管沿预先置好位置的导丝送入血管内,导管送入血管同事可在所述超声影像同步引导下进行,导管逐渐向血管内递送;S2、超声引导装置方向调节所述导管的远端能够通过在导管内预留的至少4根牵拉索完成,通过调节装置近端的4个方向控制器控制导管远端完成相对自身轴向的8个方向0

60
°
方向角度的调节,以获取特定目标区域的实质脏器、组织、血管或体内空腔的超声信号特征和操作图像,用来判断和指导例如穿刺或诊断的目的,并通过近端的锁止装置长期保持所调节的方向、角度,直至需要解除方向、角度或完成穿刺、诊断、判读等医疗行为;S3、穿刺针的穿刺将穿刺针穿入工作钳道后,沿着工作钳道行至导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哲明李坤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