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围鹿棋的数字化展示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102184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6 09: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围鹿棋的数字化展示系统,涉及虚拟展示技术领域,包括:图像采集模块:采集包含有非物质文化标签的围鹿棋媒介载体的现实图像并上传给处理模块;其中,所述处理模块,包括:3D建模模块:所述3D建模模块将对采集来的围鹿棋现实图像进行抽象分解。该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围鹿棋的数字化展示系统,将围鹿棋非物质文件遗产内容与数字化技术相结合,利用数字技术手段,将非物质文件遗产中的文字、图片、音频以及视频进行综合应用,并进行总结与展示,达到具有视觉效果和交互功能的虚拟仿真展示,与参观者进行深入的交流,并使其感同身受,加深对围鹿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震撼以及印象。物质文化遗产的震撼以及印象。物质文化遗产的震撼以及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围鹿棋的数字化展示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虚拟展示
,具体涉及一种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围鹿棋的数字化展示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围鹿棋,又叫“鹿棋”,棋盘可绘在木板、纸上,也可在沙土上画,棋盘由5道纵横线、3道交叉斜线组成,两人对弈,其中一方执“鹿”,有2个棋子,另一方执“士”,有24个棋子。
[0003]目前,围鹿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主要借助于形象的手工艺品、文化旅游商品、博物馆展品以及现实文化景观进行展示,归纳而言,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利用过程中,传统的方法一般是通过提炼围鹿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色文化元素,将其以物理的方式植入固化在一定的现实载体中,这种文化植入和展示方法存在以下的问题:现有载体承载民族特色文化内容的信息量有限,民族文化特色、文化内涵难以彰显,产品化载体的文化功能与文化价值属性体现不鲜明,与传播、强化和构建民族区域文化特色品牌之间存在矛盾,对具体特色文化内容的诠释与深度不够,文化内容的表现形式单调,与民族文化知识的教育、传播甚至传承之间存在矛盾。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围鹿棋的数字化展示系统,包括:图像采集模块:采集包含有非物质文化标签的围鹿棋媒介载体的现实图像并上传给处理模块;其中,所述处理模块,包括:3D建模模块:所述3D建模模块将对采集来的围鹿棋现实图像进行抽象分解,细分为多个层次在进行模块化设计,降低建模和编程的复杂度,建立立体模型;场景渲染模块:所述场景渲染模块将用于对立体模型中的场景进行着色,将场景中的灯光及对象的材质处理成图像的形式;存储模块:储存围鹿棋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数学化内容数据以及相对应的文化标签数据;图像输出模块:将融合叠加后的图像进行输出展示;AR体验模块:将围鹿棋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数学化内容数据等虚拟信息模拟仿真后,应用到真实世界中。
[0005]进一步地,所述图像采集模块通过摄像头采集现实图像,并将采集的现实图像传递给处理模块,其中,所述处理模块通过处理器进行计算和处理,将处理完成之后的图像传递给存储模块,所述存储模块通过服务器进行数据存储,所述图像输送模块将融合叠加后的图像通过屏幕展示图像。
[0006]进一步地,所述AR体验模块为虚拟显示交互装置,将展示出来的图像进行交互展示,供人们观看体验。
[0007]进一步地,所述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数学化内容包括数字影像、动画、音频、图片和文本。
[0008]进一步地,所述3D建模模块以3DSMAX为建模工具,并使用OpenGvs和virtools作为平台的开发工具,通过底层的图形接口进行编程,使用XML语言额Mysql作为数据和信息的
交互工具。
[0009]进一步地,所述场景渲染模块用于对立体模型中的场景着色,将场景中的灯光及对象的材质处理成图像的形式,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虚拟环境,通过效果发生器完成参观者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虚拟环境的交互。
[0010]进一步地,所述摄像头和屏幕集成在移动终端上,所述处理器和存储服务器分别为独立的云处理器和云存储服务器,其中,所述云处理器和云存储服务器之间通信连接,所述云处理器与移动终端通过无线网络通信。
[0011]一种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围鹿棋的数字化展示系统,包括如下操作步骤:
[0012]步骤一:存储围鹿棋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内容数据以及相对应的文化标签数据;
[0013]步骤二:采集包含有围鹿棋文化标签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媒介载体的现实图像;
[0014]步骤三:识别现实图像中的围鹿棋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标签;
[0015]步骤四:根据该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标签提取相对应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数字化内容数据并生成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数字化内容;
[0016]步骤五:将现实图像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数字化内容融合叠加成像;
[0017]步骤六:将叠加后的图像进行运输展示。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9](1)、该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围鹿棋的数字化展示系统,将围鹿棋非物质文件遗产内容与数字化技术相结合,利用数字技术手段,将非物质文件遗产中的文字、图片、音频以及视频进行综合应用,并进行总结与展示,达到具有视觉效果和交互功能的虚拟仿真展示,与参观者进行深入的交流,并使其感同身受,加深对围鹿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震撼以及印象。
[0020](2)、该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围鹿棋的数字化展示系统,通过该系统可以将围鹿棋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内容转化为各种可视化、情境化的数字文化内容形态,集成运用增强现实、数字动画等数字技术,使围鹿棋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文化内容粘附、融合、渗透在相应的围鹿棋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实载体中,形成一种虑实融合、实时交互的增强信息视频流通过移动智能终端设备呈现给用户,承载信息量大、方式形象灵活、便于传播。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展示系统整体流程图;
[0022]图2为本专利技术展示系统操作步骤整体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专利技术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专利技术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0024]实施例1
[0025]请参阅图1

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为一种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围鹿棋的数字化展示系统,包括:
[0026]图像采集模块:采集包含有非物质文化标签的围鹿棋媒介载体的现实图像并上传给处理模块;图像采集完成之后,通过文字输入,视频输入和图像输入将围鹿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字介绍、视频简介以及图像信息输入至计算机主机中。
[0027]其中,处理模块,包括:
[0028]3D建模模块:3D建模模块将对采集来的围鹿棋现实图像进行抽象分解,细分为多个层次在进行模块化设计,降低建模和编程的复杂度,建立立体模型;对采集来的围鹿棋图像进行分解,编程,建立起多个立体模型,从而便于了后续的数据储存。
[0029]场景渲染模块:场景渲染模块将用于对立体模型中的场景进行着色,将场景中的灯光及对象的材质处理成图像的形式;对建立起多个3D立体模型进行颜色渲染,从而利用该颜色渲染方式,使得立体模型更加饱和与真实。
[0030]存储模块:储存围鹿棋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数学化内容数据以及相对应的文化标签数据;将大量的小文件打包成大的聚簇文件后,一起保存到HDFS中,该策略相比于原始的HDFS,有效地减少了大量小文件对主节点的内存消耗,提高了文件写入性能,同时为聚簇文件中的小文件建立文件索引,降低了文件的读取时问。
[0031]图像输出模块:将融合叠加后的图像进行输出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围鹿棋的数字化展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图像采集模块:采集包含有非物质文化标签的围鹿棋媒介载体的现实图像并上传给处理模块;其中,所述处理模块,包括:3D建模模块:所述3D建模模块将对采集来的围鹿棋现实图像进行抽象分解,细分为多个层次在进行模块化设计,降低建模和编程的复杂度,建立立体模型;场景渲染模块:所述场景渲染模块将用于对立体模型中的场景进行着色,将场景中的灯光及对象的材质处理成图像的形式;存储模块:储存围鹿棋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数学化内容数据以及相对应的文化标签数据;图像输出模块:将融合叠加后的图像进行输出展示;AR体验模块:将围鹿棋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数学化内容数据等虚拟信息模拟仿真后,应用到真实世界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围鹿棋的数字化展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采集模块通过摄像头采集现实图像,并将采集的现实图像传递给处理模块;其中,所述处理模块通过处理器进行计算和处理,将处理完成之后的图像传递给存储模块,所述存储模块通过服务器进行数据存储,所述图像输送模块将融合叠加后的图像通过屏幕展示图像。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围鹿棋的数字化展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AR体验模块为虚拟显示交互装置,将展示出来的图像进行交互展示,供人们观看体验。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围鹿棋的数字化展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数学化内容包括数字影像、动画、音频、图片和文本。5.根据权利要求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伟晶王志蕊朱芮萱
申请(专利权)人:呼伦贝尔蒙兀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