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古建筑木柱病害修补加固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097699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6 09: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古建筑木柱病害修补加固方法,涉及古建筑柱体修复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对原始木柱开裂、病害部位处理:对需要修补区域进行预估,针对开裂或病害部位进行木柱打磨清理表面,清理糟朽、木节、劈裂处木屑;采用化学凝结材料加固:采用环氧树脂和玻璃纤维拌合料200对剔除部位进行修补加固;木扣板的美化:用与木柱相同材质的木扣板表在环氧树脂和玻璃纤维拌合料上,接缝处与原木柱打磨平齐;碳纤维箍整体暗处理:碳纤维箍沿所需加固木柱长度方向设有若干,设置位置对木柱进行打磨出凹缝,使碳纤维箍与木柱本身平齐。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古建筑木柱病害修补加固方法,有效地解决古建筑木柱因病害造成承重结构的压力和结构不稳定的问题。结构不稳定的问题。结构不稳定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古建筑木柱病害修补加固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古建筑木柱病害修补加固方法,涉及古建筑柱体修复


技术介绍

[0002]我国古建筑传统的结构形式和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的方式,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较大的灵活性。木材与砖、石等建筑材料相比较,有抗弯、抗拉强度相对较高的优势,同时,木材抗震性好,适应性强,加工难度较小,结构易于统一,可以灵活建造而形式多样。然而,木材作为一种生物材料,其本身又存在“与生俱来”的弱点,木材有易于糟朽、干缩开裂、易遭病虫害、易燃的不利条件和天然缺点,使得我国各类历史建筑在经历两、三百年之后,往往灰飞烟灭,许多珍贵的古建筑或毁于天灾兵燹、或毁于自然寿命、或毁于蚁蛀虫害,幸存的古代建筑也是历尽沧桑。传统建筑遗产的价值不只是它作为古老的东西而存在,它更承载着当时社会、文化、审美等诸方面宝贵的信息。因此,对古代建筑的保护与管理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木结构的自然寿命和各种生物病害对我们的工作都是极大的考验。在加强古建筑的日常维护保养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持续关注各种危害建筑安全风雨侵蚀、人为和自然灾害的破坏,材料和结构性能不可避免的减弱和损伤。
[0003]通过相关文献查询基于古建筑木柱病害修补加固在《木结构建筑在我国进展的前景分析》势在必行。木材干缩裂缝的状况,在西北部地区较为常见,消逝裂缝的木质结构使原有的重力支撑点发生转变,极大的降低了木质结构的强度与密度,使其呈现出分散的支撑结构,一般在非外力影响下,该结构相对较为稳固,但在受到外力影响时,用于支撑重力的总体结构,简洁消逝更大的裂缝,从而加剧问题的严峻性,并带来了重大的平安隐患。古建筑所处的环境,也决定了木材的糟朽程度,大部分古建筑木材均会消逝不同程度的糟朽,对古建结构产生影响,极易导致结构的不稳定,进而加深了其余承重结构的压力,在确定程度上,也加快了其余承重结构的损毁速度,大大降低了古建筑的整体稳定性。
[0004]有鉴于此特提出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专利技术人经过实践和总结得出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技术方案的基本构思是:
[0006]一种古建筑木柱病害修补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0007]步骤1,对原始木柱开裂、病害部位处理:对需要修补区域进行预估,针对开裂或病害部位进行木柱打磨清理表面,清理糟朽、木节、劈裂处木屑;
[0008]步骤2,采用化学凝结材料加固:采用环氧树脂和玻璃纤维拌合料200对剔除部位进行修补加固;
[0009]步骤3,木扣板的美化:用与木柱相同材质的木扣板表在环氧树脂和玻璃纤维拌合料上,接缝处与原木柱打磨平齐;
[0010]步骤4,碳纤维箍整体暗处理:碳纤维箍沿所需加固木柱长度方向设有若干,设置
位置对木柱进行打磨出凹缝,使碳纤维箍与木柱本身平齐。
[0011]在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在步骤2中,对于开裂宽度不大于2mm,沿缝隙倒入或填充胶水,刀具去除表面多余胶水。
[0012]在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在步骤2中,对于开裂宽度大于2mm:
[0013]先对木柱整体加固,设置加固件对木柱的顶部和底部进行加固;
[0014]安装定位组件,定位组件安装在木柱的开裂、病害部位的外侧,定位组件上安装有夹紧板,夹紧板适于可拆卸安装喷涂件,喷涂件对开裂处进行软化处理;
[0015]后对软化处理的部分进行去除剔凿。
[0016]在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加固件包括上抵接杆和下抵接杆,所述上抵接杆与下抵接杆之间安装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设置有多组且周向分布在木柱的周向;
[0017]所述上抵接杆和下抵接杆为弯折杆,所述上抵接杆与传动杆的顶端连接处安装有连接环一,所述下抵接杆与传动杆的底端连接处安装有连接环二;
[0018]所述连接环一和连接环二均为两瓣式,且设置有两组连接耳,所述连接耳内安装有锁紧螺栓适于锁紧。
[0019]在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传动杆的外端均开设有竖向槽,所述竖向槽内安装有外环板,所述外环板内设有卡块,所述卡块适于在竖向槽内滑动;
[0020]所述外环板上设置有竖向板,所述竖向板外安装有转动件,所述转动件的顶部适于安装喷涂件。
[0021]在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转动件包括两组连杆,所述连杆的一端与竖向板转动连接,所述连杆的另一端安装有支撑筒,所述支撑筒与连杆转动连接;
[0022]所述支撑筒的顶部安装有夹紧板,所述支撑筒的底部安装有螺纹杆,所述支撑筒内设置有内螺纹孔,所述螺纹杆和内螺纹孔相适配,所述螺纹杆的底部安装有抵接板。
[0023]在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外环板外安装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输出端安装有连接件一,所述上抵接杆和/或下抵接杆上均安装有连接件二,所述连接件一和连接件二可拆卸连接。
[0024]有益效果:
[0025]本专利技术利用化学材料凝结增加木柱承载力的功能,提高了木柱的加固效果,针对木柱开裂病害部位提供了一种便捷、实用、大幅提高强度的加固修复结构,木条扣板与所需加固木柱外部包覆所述碳纤维箍,碳纤维箍沿所需加固木柱长度方向设有若干;加固效果美观、可靠,符合木结构加固设计中的“暗处理”方式。本专利技术的设置方式适用于古建筑木结构柱受病害修复,加固后无论是外观还是结构整体性都达到了较好的修缮;使用多种方式来对木柱从内到外进行保护,延长使用年限,提高仿古建筑的安全性。保证了木柱的结构强度,符合文物“修旧如旧”的原则。
[0026]另一方面,应对在高处的木柱上的裂缝,人为搭设脚手架或吊机,所需成本较高,且人为处理裂缝随意性较大,需要较为标准的方式进行裂缝处理。
附图说明
[00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
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8]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木柱结构示意图;
[0029]图2为图1的截面示意图A

A;
[0030]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木柱外安装的加固件示意图;
[0031]图4为图3的B部放大图。
[0032]图中:1、上抵接杆;2、下抵接杆;3、传动杆;4、连接环一;5、连接环二;6、连接耳;7、竖向槽;8、外环板;10、竖向板;11、连杆;12、支撑筒;13、夹紧板;14、螺纹杆;15、抵接板;16、伸缩杆;17、连接件一;18、连接件二;100、木柱;200、环氧树脂和玻璃纤维拌合料;300、木扣板;400、碳纤维箍;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34]下面结合附图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古建筑木柱病害修补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对原始木柱(100)开裂、病害部位处理:对需要修补区域进行预估,针对开裂或病害部位进行木柱(100)打磨清理表面,清理糟朽、木节、劈裂处木屑;步骤2,采用化学凝结材料加固:采用环氧树脂和玻璃纤维拌合料(200)对剔除部位进行修补加固;步骤3,木扣板(300)的美化:用与木柱(100)相同材质的木扣板(300)表在环氧树脂和玻璃纤维拌合料(200)上,接缝处与原木柱(100)打磨平齐;步骤4,碳纤维箍(400)整体暗处理:碳纤维箍(400)沿所需加固木柱(100)长度方向设有若干,设置位置对木柱(100)进行打磨出凹缝,使碳纤维箍(400)与木柱(100)本身平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古建筑木柱病害修补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对于开裂宽度不大于2mm,沿缝隙倒入或填充胶水,刀具去除表面多余胶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古建筑木柱病害修补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对于开裂宽度大于2mm:先对木柱(100)整体加固,设置加固件对木柱(100)的顶部和底部进行加固;安装定位组件,定位组件安装在木柱(100)的开裂、病害部位的外侧,定位组件上安装有夹紧板(13),夹紧板(13)适于可拆卸安装喷涂件,喷涂件对开裂处进行软化处理;后对软化处理的部分进行去除剔凿。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古建筑木柱病害修补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件包括上抵接杆(1)和下抵接杆(2),所述上抵接杆(1)与下抵接杆(2)之间安装有传动杆(3),所述传动杆(3)设置有多组且周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先赢杨国勋陶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